会议要求,要切实发挥好区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区(县)长是属地治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效实施区(县)治超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加大自有可支配财力对治超工作的投入,将治超经费纳入区县年度财政预算。要统筹辖区国土、住建、水务等部门执法力量,加强辖区搅拌站、建材市场、水泥厂、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坚决取缔非法砂石料场、矿产资源盗采点等超限源头,积极研究将这些源头末端企业列入本地产业负面清单。
会议强调,将治超工作纳入首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体系之中,加大对治超工作的考核力度。公安交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公安部123号令的规定,对超载30%以下的货车驾驶员按规定记3分,对超载30%以上的货车驾驶员按规定记6分。进一步加强对六环路及六环内道路的管控,加大对违法驶入、超载的货运车辆的治理力度。
2014年,北京将加大综检站的新建和改造力度,构建治超三道防线;加快研究和制定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试点方案,推动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实施计重收费示范工程。
会上强调建立健全治超工作六大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区县治超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二是完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机制。三是建立区县公路建设养护经费与治超成效挂钩机制。四是探索建立综检站运维经费双挂钩机制。五是建立治超约谈机制。六是严格落实责任倒查机制。
十年治超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公路受检车辆超限率由85%下降至3%以内
以2004年6月20日交通部在北京房山举行全国治超启动仪式为标志,十年来,北京治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超限率大幅下降。全市公路受检车辆超限率由十年前的85%下降到现在连续八年控制在3%以内,较大幅度低于交通部要求的平均水平。
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货车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54%下降到2013年的34%,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护。
路桥设施得到有效保护。通过超限超载治理活动,延长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公路好路率得到显著提升,在2011年的全国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大检查中,北京取得了全国第三、直辖市第一的好成绩。同时降低了养护运营成本,累计减少公路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道路污染明显减少。治超以来,通过组建绿色车队、渣土车治理、大力推行货运车辆标准装载、货物封闭运输、不断扩大货运车辆限行区域等措施,中心城货车大幅减少,有效减少了大货车的排放污染和抛洒污染,六环以内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对北京大气质量改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源头治理环境好转。2004年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各区县依据功能定位,通过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使煤炭、石材等源头末端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对私挖盗采河砂等矿产资源的打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促进了北京市货车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
公路“三乱”得到有效遏制。由于治超资金保障有力,执法培训到位,北京基本杜绝了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案件,保持了治超队伍的战斗力和纯洁性,维护了首都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形象。
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区域治超一体化
北京率先建立独具特色的联合执法模式
十年来,北京探索治超工作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率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综检站联合执法模式和区县政府主抓的超限超载治理体系,有力地遏制了超限超载运输现象。率先建立了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为治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队伍保障。率先建立了区域治超一体化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综检站内,八个部门入驻,运政、路政、交警、公安四支治超骨干力量,严格执行“交管部门拦截引导、路政部门称重检测、运输部门指挥卸载、治安部门维护秩序”的责任分工,基本上实现了联合执法。据统计,十年间出动执法人员628.5万人次,检查货运车辆2672.8万辆次,卸载车辆47.8万辆次,卸载超限货物371.2万吨,有力地遏制了超限超载运输现象。
北京市治超工作探索建立了区县政府主抓的超限超载治理体系。每个区县均成立了主管区(县)长挂帅的治超领导小组,每年都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行动。怀柔区开展了保障APEC雁栖示范区联合治超专项行动,房山区开展了综合整治砂石料盗采、制售、储存及运输中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平谷区开展了夏季治超专项行动,顺义区开展了“春雷行动”,昌平区开展了清理煤场、整治砂石料场专项行动,基本清除了辖区内源头。
为了给治超工作提供组织与队伍保障,北京建立了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市区两级均设立了常设机构,实现了机构独立、编制明确、人员固定、经费保障。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24个相关委办局、14个区县为成员的治超领导小组,形成“市政府统一部署、区县政府组织落实、交通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治超体系。各区县、各部门年均投入治超人员3000人左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队伍保障。
2010年起,京津冀治超部门建立了省市治超联动机制,确定每年召开省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参加的治超工作联席会议。2011年起 ,两市一省每年都开展联合治超专项治理行动。各区县也与相邻河北、天津所属区县进行日常联动治超等长效合作,联动治超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治超与治污相结合
加大超限超载源头末端企业治理
面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城市功能、治理“城市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将加大源头末端治理,加大货运枢纽场站、搅拌站、矿山生产企业、建材生产和批发市场、砂石料场的监管控制;建立治超与治污“双治理”联动机制,努力做到六环内超限超载得到根本遏制、六环外严重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货车是机动车污染“排放大户”,同时也是本市夜间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减少货车污染,北京正在研究建立治超与治污“双治理”联动机制,在把好综检站第一道关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六环限行取得的成果,尤其要加强夜间管控,逐步强化各项配套措施,坚决做到六环内超限超载得到根本遏制、六环外严重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多部门、多渠道、多区域综合治理
构建五大治超体系
未来,北京治超工作将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建立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改进路政、运政、交管执法一体化的管控体系,创新环保、经济、科技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建立京津冀治超一体化工作体系,努力构建五大治超体系。
建立分流、截留、限制、疏导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千方百计减少过境车辆;通过提升检测率、处罚率、卸载率、五轴及以上货车必检和源头治理,千方百计将超限超载车辆截留在本区县境内;在充分利用和完善六环路货车限行措施的基础上,分步实施计重收费限制措施,使进入六环的货运车辆的超限超载行为得到彻底控制。
针对综检站检测能力不足、人员不足、人为干扰等问题,采取物防措施,解决逆行逃检、货车进站受检率低等问题;升级改造现有技防系统,实现车牌自动抓拍、不停车检测、全程监控、全程取证等功能,使全市综检站检测效率平均提高一倍,不断优化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针对部门执法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治超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力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检测率、卸载率、处罚率,发挥各执法部门的合力优势,千方百计提高执法工作效率,保持对恶意闯关、人为制造拥堵等恶性行为以及黑恶势力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改进路政、运政、交管执法一体化的管控体系。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事关尾气排放、路桥维护成本和安全三方面问题,必须综合施策。在环保措施上,对进入市界的货运车辆通过环保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货运车辆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在经济措施上,应当通过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等经济治理措施,引导货运车辆合法装载。在科技措施上,应当在重点路面安装轴载称重系统监控取证,推广非现场执法,避免和降低超限超载车辆对普通公路的冲击,建立环保、经济、科技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健全京津冀治超一体化工作体系显得更为重要。对此,北京大力推进与河北、天津的合作,实行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一体化、公路执法一体化、货车监测一体化、案件移送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北京公路的经济、便利优势,减轻过境压力。
加大综检站的新建和改造力度
构建治超三道防线
进一步完善全市综检站治超治安第一道防线功能,全面提升治超能力。结合《北京市干线公路规划》和市域内“空心化”无设防的现状,研究新一轮治超站点的布局,在六环以外布设治超站点,构建治超的第二道防线;进一步落实六环以内货运车辆限行措施,强化第三道防线。从治超需求出发,对全市的综检站进行评估,结合新的需求,启动“十三五”治超站点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统筹考虑未来几年综检站的调整、改造和新建任务。
推进综检站信息化建设
着力提升综检站检测效率
大力推进综检站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综检站检测效率。实施北京市综检站治超监管系统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安装过站货车信息自动录入和不停车检测系统,实现提升货车受检率、违规违法行为溯源、全程监控全程取证、考评综检站治超工作等功能。
实施综检站物防设施优化改造工程,以平谷、房山、大兴等区县综检站的站前物防设施改造为第一批试点,通过采取物防措施,坚决堵塞站前逆行逃检通道、站内通过小客车通道逃避检查,力争做到对所有货运车辆“逢车必查、逢车必检、逢超必卸、违法必究”。
加大对重点路面的监测。在货车流量较大路段、综检站前后、进出区县关键入口等路网关键节点,布设轴载称重检测系统,监测路面超限超载货车,监督综检站检测效率,辅助流动执法,并为下一步探索路面非现场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推行综合执法
重点监测55吨以上和五轴及以上超限超载车辆
研究推行路政、运政、交警等队伍综合执法模式,在治超检测站点对车辆超重、非法改装、非法营运、违章行驶等违法行为实施全方位的检测、监管和处罚,推进路政、运政、交管等执法单位联动执法。
要以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为重点,以五轴及以上超限超载车辆逢车必检为底线,联防联控。交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公安部123号令的规定,对超载30%以下的货车驾驶员按规定记3分,对超载30%以上的货车驾驶员按规定记6分;运政部门对无证运营车辆实施暂扣、处罚,对非法改装车辆的,责令当事人改正,恢复车辆原状;路政部门对超限车辆实施从重处罚,消除违法行为。
加快研究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试点方案
积极推进高速公路货车计重收费
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加快研究和制定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试点方案,推动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实施计重收费示范工程。要充分借鉴外省市及G2(京沪)计重收费的经验教训,统一规划,综合施策,分步实施,确保对普通公路破损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今年要在房山辖区范围内,利用京昆高速即将通车和京港澳高速大修的契机,从G4(京港澳)、G5(京昆)、南六环起步,做好费率测算和方案制定工作,完成实施方案手续报批,为计重收费下一步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面加强源头监管
将超限超载源头末端企业列入区域产业负面清单
在货运量较大、容易发生超限超载的源头末端企业建设超限超载监测系统,积极引导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安装合格的称重和计量设备,建立企业监测站点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统计、报送、监测制度,实现对物流起止节点的数据采集和全面监测。今明两年重点选择燕山石化和新机场为示范单位,推进源头末端试点工程。
重点加强对六环内砂石料场、搅拌站、建筑工地等源头末端的管控。积极研究将超限超载源头末端企业列入本区域产业负面清单。利用互联网技术尽快实现对砂石料场、搅拌站、建筑工地的实时监控,推动交通、交管、住建、市政、环保等多部门联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