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全力以赴 高标准完成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发布日期: 2024-07-12 12:58 [打印]打印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40710172910.jpg

现场图片

微信图片_20240710172935.jpg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房山公路分局 副局长 王艳辉

微信图片_20240710172921.jpg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门头沟公路分局 工程管理科副科长 范虎彪

微信图片_20240710172925.jpg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门头沟公路分局 工程管理科四级主任科员 郑新赟

微信图片_20240710172940.jpg

主持人 沈锎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沈锎洋。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改善出行体验,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绿色,让城市更有活力。今天我们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全力以赴 高标准完成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相关话题。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快手号和首都之窗抖音号观看节目,并参与话题的讨论。首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期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房山公路分局 副局长 王艳辉。您好,欢迎您!

嘉宾

王艳辉:您好,观众朋友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门头沟公路分局 工程管理科副科长 范虎彪。您好,欢迎您!

嘉宾

范虎彪: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门头沟公路分局 工程管理科四级主任科员 郑新赟。您好,欢迎您!

嘉宾

郑新赟: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欢迎三位的到来。我们都知道,其实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对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其实都有很大的一个影响,包括很多道路设施也受到一些损毁,可能很多观众朋友们和我一样,非常关心目前我们这样一个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先请王局给我们介绍一下,房山区公路水毁恢复重建工作的一个总体情况吧?

嘉宾

王艳辉:好,“23·7”特大暴雨,房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627毫米,持续降雨83个小时,暴雨导致道路积水、损毁非常得严重。为了应对降雨抢险救灾工作,房山公路分局在市交通委和房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雨声就是哨声,灾情就是命令。洪峰过后,道路中断,桥梁坍塌。路不通,其他都无从谈起。“通路”成为“四通一保”的“关键点”,交通线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命线”。7月31日,雨情稍缓,在市交通委与房山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房山公路分局科学调度4家国企,还有3支武警及中部战区部队,以及山东、河南2支救援队,共9支队伍,协调联动组建抢险救援的生力军。

救援队迅速调配抢险力量,每日投入大型机械1100余台套、2300余人,相继克服洪水和地质次生灾害频发、通讯失联、施工作业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经过昼夜连续奋战,分别用两天时间打通了108国道和四天时间打通了涞宝路两条“主线生命通道”,伴随着主线打通,抢险队伍相继铺开,逐个打通了班陈路、军红路、贾金路、六石路等10条“支线通道”。8月7日完成县级以上道路的全部打通。

抢通完成之后,我们在交通委的指挥下,立即转入保通阶段。所谓保通阶段,抢通是咱们应急抢险队伍可以走的,保通是保障咱们社会更广泛的救援力量,包括一些普通的车辆、人员可以通行,事实上也提高了道路的标准。

在高质量保通阶段,我们分局组织力量,认真分析研判形势,理清保通工作思路。一是持续摸排点位,准确掌握灾情灾毁情况,为道路保通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夯实安全基础,严密监测地质灾害风险,对抢通阶段应急措施进行提质升级,巩固安全通行条件。因为当时降雨刚结束,山区里面还有好多洪水,山里面渗透的水流还没有断,要针对强抢通阶段做的一些临时工程进行加固、加宽等升级措施,巩固安全出行条件。三是抢通后道路的养护,做好路侧的清理恢复一些安全设施,尤其是临水临岩的安全保障设施和一些指示标志。总体来说,就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状态。

根据保通工作方案,分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因素和要求,坚决贯彻市交通委保通任务,迅速调集力量,就地转化,从抢险阶段转为保通阶段,昼夜不停地开展道路的平整、加宽、清理,还有增加安全设施等作业。到8月19日,房山区受损的54条道路全部达到最低6.5米双向通行条件的社会车辆通行标准。保通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基本条件,为后续其他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迅速展开提供了坚实的道路基础,也赢得了属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这是保通阶段,相当于到8月19日完成。

保通阶段完成之后,生命通道打通的第一时间,我们分局就组织勘察设计、工程检测等单位开展道路沿线的设计工作,与咱们抢通、保通的施工、监理人员一道,逐个点位进行现场测量、核实、确认,对道路水毁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在3天时间里,勘察设计队伍累计行程2400公里,先后调查1000多个点位。完成了318座桥梁的紧急安全评估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设计和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个单位的不懈努力下,连续奋战,9月30日,房山区水毁恢复项目全部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后分局也组织各参建单位投入最大力量,全面推进所有项目全面开工,所有参建单位也是加班加点,开足马力,做好恢复工程建设。高峰时期,每日投入6100余人,机械1100余台套。在重建过程中,由于点多面广,还有道路运输比较集中,因为咱们只有生命通道可以走,所以说施工单位、各参建单位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继续要求采取必要的洒水降尘、错峰施工、夜间施工等方式,克服工期紧、交通压力大、施工现场安全环境差等困难,在施工与道路通行保障之间争取最佳平衡点。因为咱们这个道路既作为咱们施工的运输通道,也作为咱们当地百姓和其他行业抢险救灾的一个生命通道,所以说交通压力非常大,把握好施工和保通两方面的平衡,也是咱们工程上的一个难点。

主持人:既要施工,也要尽可能减少对咱们群众的一些影响。

嘉宾

王艳辉:对,因为咱们施工的点段,就是咱们道路受灾的点段,咱们临时加固之后,先保证其他救援力量和群众的基本出行,然后再在路侧同时进行恢复重建的施工,所以这一块,从安全上来说、从保障通行的道路水平、从安全管理、从环保等各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这方面,我们要做好错峰施工,一般我们是夜间施工,还有工人三班倒,相当于是抢工期吧,争分夺秒,尽早地把这个道路给它恢复到灾前水平。

其中108国道和涞宝路等一批主干公路,作为房山区的重要生命通道,历经了抢通、保通和恢复三个阶段,在2024年元旦基本实现了无断点全线通车,就是咱们的主体路基工程已经恢复完毕。然后以公路为载体,为各行各业恢复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山区老百姓温暖过冬、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也提供了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这是在2023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保证灾区群众安全畅通一条生命通道,基本上在春节之前完成了这个建设任务。

2024年经过累计8个月的加紧施工后,房山公路分局积极做好道路抢险救灾及道路恢复工作,在经历抢通、保通和灾后重建阶段的不懈努力后,全区54条县级以上水毁道路恢复工程已于5月底全面完工。

这主要是房山区道路水毁恢复工程几个阶段的相关内容。

主持人:好的,刚才房山区王局给我们介绍了房山区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下面,也请给我们介绍一下门头沟区恢复重建的情况。

嘉宾

范虎彪:好的,主持人。“23·7”基本上过去快一年了,但是去年百年一遇的洪水确实给门头沟区公路造成很大的影响,受损非常严重。当时门头沟区整体平均降雨量也达到538毫米,当时区内9个乡村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毁损害。按照我们后期的统计,全部28条县级以上普通公路、总共里程469公里,乡村公路179条、一共392公里都发生了严重的损害。比方说有路基冲毁,有山体崩塌,桥梁受损是各种情况,有一些公路断路,造成了咱们沿线的百姓出行困难。

当时按照市交通委的统一部署,我们也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推进。第一个阶段就是抢通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打通生命通道,让救援设备、人员力量能够上去。第二个阶段就是保通阶段,主要为了恢复社会车辆的正常通行,保证基本的生产生活。第三个阶段就是恢复重建阶段,也就是我们把受损的一些县道,或者是乡村公路,通过一年左右时间恢复到灾前的正常水平。大概是分了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抢通阶段,我们分局在武警部队的配合下,当时组织了像安能建设集团、中国交建、中交养护、北京建工4支抢险力量,总共是2100多人、500多台套机械设备,从两个方向,就是从门头沟区的西侧和东侧,从河北怀来,包括北部的昌平,多个方向来进行推进。通过争分夺秒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到3日左右109主线已经抢通完成,到6日左右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抢通任务。

第二阶段是进入保通阶段,保通阶段也就是进一步提高道路的通行条件,恢复社会车辆的正常通行状态。我们分局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方面是“以安全为前提”,扎实推进公路桥隧安全状态评估,为道路保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第二方面是“以调查为抓手”,稳步开展公路、桥梁现场勘察设计调查;第三方面是“以工程为主线”,排查公路的堵点,完善路基路面、标志标识、安全防护,提升保通的安全水平;第四个方面是“以养护为基础”,持续高质量做好日常养护工作。

这个阶段衔接比较紧密以后,我们进入到恢复重建阶段,恢复重建主要目标是恢复到灾前的水平。总共28条县级以上公路,总共涉及到段点是1082个,总共恢复重建里程将近150公里,路基填方将近100万方。总体施工计划,当时是从2023年9月30日,完工是今年5月下旬,5月17日全部完工,总共历时了8个月。

也是按照两个阶段来推进,在第一个阶段我们把损坏较轻,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比较大的13个项目,我们分局提出“加速设计施工,一次性恢复到位”,这13个项目是在2023年12月底全部完工。受损较为严重的,可能恢复起来的周期要相对长一些,这里面包括像重要的109国道、234国道、清千路,重要的一些道路,我们要求施工作业做到“标准统一、形象统一、资料统一、质量创优、安全可控”,这块最终是在2024年5月底之前全部完工。

这是门头沟的一个整体的情况。

主持人:我们其实也了解到,在这个恢复重建的过程当中,门头沟区其实也做到了几方面提升,都取得了哪些成效,也请给我们介绍介绍吧,郑老师?

嘉宾

郑新赟:好,总的来说,本次恢复重建的工程,我们通过对沿线路基挡墙的加固、桥梁主体结构的完善、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还有急弯处路基性能的加强,从四个方面实现了门头沟区山区公路防灾韧性的提升。具体来说:

第一方面路基方面,本次恢复重建修建路基下挡墙一共60万方,我们通过路基挡墙由原来的浆砌片石升级成片石混凝土,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挡墙的埋深,能够有效地降低洪水再次到来时候对路基冲刷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桥梁这一块,本次拆除新建的公路桥梁一共有10座,主要是通过加跨来增加咱们桥梁的过水断面,由扩大基础改为桩基础,同时再结合山区桥梁漫水桥设计,也能够保证洪水过后桥梁主体结构的完好。咱们以青白口桥为例,具体来说门头沟区109国道大部分都是山区沿西线,109国道多次跨越永定河,部分桥梁建设的年限比较早,标准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在这次水毁灾害中,桥梁灾水病害也非常严重。原来的青白口桥始建于1964年,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整体现浇板梁桥。桥梁长度是107米,宽度是8米,净宽是7米。上部结构它采用的是12×8米的简支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的是重力式墩台。这次灾害原桥的扩大基础被冲刷破坏,部分桥墩(柱)整体下沉,呈现V字形破坏。本次新建的青白口桥全长增加到127米,它的宽度增加到11米。上部结构采用4×30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跨径由8米增加到30米,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咱们桥梁的过水能力;同时桥梁基础由原来的扩大基础调整为嵌岩灌注桩基础,最深的桩达到了18米,也增强了基础行洪的稳定性。另外,青白口桥作为109国道施工的重要节点,它的建设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青白口桥横跨永定河,永定河的水量也比较大,施工导流和降水难度随之也就比较大,我们修便道、导流、围堰这些工作量也是相当大。施工期间,还面临永定河春季补水这些不利的因素。第二个方面,就是项目工期相当紧张,同时还跨越冬季进行施工,我们也采取了一些保温措施,这样也加大我们的施工难度,同时对咱们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也就更高。这个点位在高峰期的时候,投入了大概有110人左右,施工人员是加班加点,可以说是占满了空间、占满了时间,才保证青白口桥如期完成。第三个方面,青白口桥涉及到国防光缆、水务、电力,还有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需要多方共同协作、多方配合,统筹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门头沟区公路分局和各参建单位,克服各项困难,这个桥梁在2024年5月4日,实现了主体完工通车。

第三个大的方面就是地质灾害的防护能力的提升。我们已经治理过的地质灾害点位,采取了治理措施,在“23·7”极端强降雨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咱们上防护网,它能拦截住崩塌的岩体,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咱们道路阻断程度,为咱们抢通阶段也争取了宝贵时间。本次咱们又新增了上防护的面积大概是28万平,主要采取了削坡、清除危岩、设置柔性拦挡等措施,能够降低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公路的不利影响,也能进一步降低咱们日常养护过程当中道路阻断的频率,同时对于咱们生命通道保证它的畅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一个方面我想说的是在急弯处路基性能的提升。在109国道法城口以东河道的较窄处,我们为了增强急弯处道路的整体性能,进一步增大河道的行洪断面,我们修建了60米长的结构化路基,这种以桥带路的形式也能够充分提升咱们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主持人:刚才我们了解到门头沟区公路防灾韧性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升,其实我们也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房山区的公路水毁恢复重建工作当中其实也是有很多的亮点,请王局来给我们继续介绍介绍吧。

嘉宾

王艳辉:好,在整个应对灾害和后续抢险救灾工作中,房山区公路分局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制度体系方面的亮点。面对历史性强降雨,在前期预警阶段,分局第一时间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防汛预案应对,全体人员停休到岗,成立由分局领导挂帅,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防汛抢险专班,下面设平原组和山区组、综合组等8个专项工作组,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坚持24小时高强度满负荷密集调度抢险救灾工作。组建了360余人的应急抢险常备队伍,包括120余台套机械设备,做好雨天全天后勤备勤。派出141名巡查人员对全区17下凹桥和62处地质灾害点位进行巡查值守。根据降雨情况和水位肇始情况,指挥部统筹调度、科学研判,预防性拆除了千河口桥漫水桥的桥梁栏杆,保证了桥体的过水安全。因为这个桥也是处于一个山路的鸿沟,一个跨河桥是漫水桥,它这个栏杆如果面对大雨它会产生阻水的作用,我们是在发布橙色预警到红色预警转变过程中,就采取了预防措施,就把这个桥梁的栏杆拆掉了,也是为了保证后期洪水下泄过程中,对这个桥梁和泄洪都有一个双重的保护作用。

还有一个组织方面的亮点,是发挥党组织的优势、组织作用,还有党员的先锋作用,在抢险救灾阶段、抢通阶段,在贾金路、军红路等施工现场,分局与咱们主要参与抢险救灾的单位,比如说北京建工机施集团、北京城建公司分别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党员带头,参与一线的抢险救灾,连夜调集了900余名人员、300余套机械,以最快的速度抢通生命通道,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先后用时7天时间,全区691公里的生命通道全部抢通,为后续的通水、通电、通信、其他的救援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点,咱们在后续恢复重建施工过程中发扬工匠精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在计划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了整体恢复重建工作任务。这是在组织过程当中的一些亮点。

在设计阶段也有一些特色,在本次水毁恢复工作中,房山公路分局统筹恢复重建与抗灾韧性提升,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考虑提升涉河交通基础设施的抗洪防灾能力。主要是几个方面:

一是路基抗冲刷能力的提升。就是将原来道路的路基防护由浆砌片石挡阻墙提升为混凝土浇筑挡阻墙,累计浇筑(片石)混凝土117万立方米,整体提升了路基防护设施,就是挡墙的抗冲刷和抗灾能力。同时加大挡墙的埋深,抬高了临河侧路基的高程,全面提升路基的抗冲刷能力和道路防灾水平。

二是针对桥梁(抗洪能力提升)。一是针对六渡桥、七渡桥等23座桥采取桥梁增加桥梁跨径措施,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降低了洪水的冲击力;二是创新桥梁结构和栏杆形式,提升防灾韧性。我们组织几家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创新型装配式可拆卸栏杆体系,应用于全区31座重建和修复的桥梁,这个栏杆是什么意思,就是这次洪灾好多洪水水位已经淹没了现有的桥梁,咱们桥梁原来的栏杆都是固定式的,这个栏杆在洪水漫过桥梁以后,它起到一个阻水的作用,比如说洪水来了之后,洪水的表面漂浮着一些树木和一些杂物,这些东西遇到咱们的桥梁栏杆就被栏杆阻挡住了,反而降低了行洪的断面。所以本次受灾的好多桥梁栏杆已经被冲毁,跟这个因素有关,我们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就提前组织设计单位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了研究,把桥梁的整体形式改为可装配式,就是遇到刚才前面介绍的千河口桥一样,下次再有洪水、有预警,我们可以提前将这个栏杆拆掉,减少桥梁的阻水面积,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桥梁的抗灾抗冲刷能力,这也算是一个技术上的创新。

主持人:也就是说,咱们不仅是恢复重建,其实也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桥梁的,比如说抗洪或者泄洪的这些能力,以备以后遇到这样相同的情况,可能有更好地一些应对措施。

嘉宾

王艳辉:对,所以从设计上、技术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提升抗灾抗洪的能力。

三是针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对公路沿线山体采取了削坡、清除危岩、增加防护网,还有设置柔性栏挡等措施,累计清理浮石8981立方米,安装防护网69000余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山区公路靠山一侧的抗地质灾害能力,有效保障道路通行的安全。

房山区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完成后,受灾道路通行能力达到了灾前水平,修复后道路的抗灾能力和抗灾韧性大幅提升,生命通道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服务沿线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为做好今后防汛工作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从设计上。

施工中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抢通、保通工作迅速完成,为山区群众打通了生命通道,保证了基本的出行条件,快,就是我们响应速度快,抢通迅速;保通工作衔接的也非常地紧密,保障了沿线群众和后续抢险救灾的连续性,提供了坚实的道路基础。第二是针对时间紧、任务重、面广、交通压力大等特点,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在质量、安全、进度,各方面都有保障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整体抢通、保通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主持人:您看刚才我们了解到,门头沟区,包括房山区,在恢复重建工作当中的一些提升以及一些亮点,其实我们也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有非常多的难点,包括刚才就讲到,比如说时间紧、任务重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有哪些管理措施可以保障恢复保障工作的顺利完成呢?请范科长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嘉宾

范虎彪:好的,就像刚才主持人说的,其实恢复重建工作困难非常多,就像刚才提到的,因为涉及到损毁的道路比较多,点段也非常多,像门头沟区刚才说到1082个段点,28条县级以上的公路,197条乡村公路,所以说这个点段是非常多。

第二个地域广,因为它的全部道路本身是服务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也跨区域、各个乡镇都有,所以地域也特别广。同时,按照咱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要求一年之内基本恢复,就是在一年之内要把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保证道路的条件达到灾前的状态。这是一个整体的任务,所以说这个任务是非常得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整体情况,所以说困难非常多。

同时我们在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还要保证工程质量,恢复完成已经让大家走的很放心、走的顺心。

再一个,我们还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一个是施工安全,还有过程中保证交通的正常通行安全。在时间紧的情况下,我们还面临着冬季施工,相应的要上一些保障措施,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困难。

还有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各种交叉作业,比方说有电力施工,因为它也要恢复重建;包括周边的河道,或者园林绿化,各种部门都在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在场地当中相互协调交叉的情况非常多,协调配合的难度非常大,都在抢时间、都在抢节点。

所以我们总结了五个方面,我简要说一下两个方面,后面三个方面由我同事再介绍。

第一个方面,就是刚才说的时间,我们主要是通过健全管理体系,按照一年恢复的总体目标,盯紧这个“时间表”,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分局也是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勇于担当,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分工,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按照我们的组织体系,我们建立了由市交通委建设处进行行业监督、交通执法总队十六支队进行质量安全监督,分局作为建设单位、作为行业区域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了6家监理单位、7家施工单位,同时联合咨询,包括勘察设计等各个参建单位,多方联动这么一个项目综合管理体系。

同时实行日报和周简报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通过下发项目管理文件,制定奖惩措施,倒排工期计划,把这个目标明确下来、分解下去,加快加紧过程中的协调,这样推进整体进度的落实。

同时,我们按照什么原则呢,就是完工一段我们就验收一段、通车一段,尽快地恢复道路的正常通行状态。所以说我们在9月底开工以后,一个月把城区内3个主干路完成了;在12月底,我们把浅山区的累计13条道路全部完工;到第二年春天以后,今年一季度完成了80%;到5月份,不到8个月时间,提前实现28条道路全部完工。所有的人员可以说不分昼夜、不畏严寒,而且不辞辛苦,克服一切困难,保障了道路的尽快畅通。

第二个方面,我想说在过程中我们严把“质量关”,着力打造品质工程,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把这个工程打造成一个放心工程、质量工程、合格工程。所以这是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恢复重建项目,我们刚才说28条路,但是分步分项的话,像分项工程我们达到了4000多个分项,工序比较多,点位也比较分散,不易管理,相当于这个难度相当大。我们分局,坚持“严标准、强规范、促落实”的原则,在开工的时候严格履行质量报监手续,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进行一个工序验收;同时我们把关键材料,像混凝土原材进行一个主要材料的管控。同时进行“样板制”,就是所有项目中第一个打的挡墙要做出一个样板来,后续的挡墙全部参照这个样板来执行,这样就叫 “首件验收和样板先行制”。

同时我们在一些特殊的工序上要进行一个试验段,完成以后进行总结,这样达到一个标准化的工艺,预防后期的质量通病。

同时,我们督促各个参建单位,比如说我们有代建,加强过程中的巡查、督查,监理加强旁站,加上巡视检查,同时我们还有委托的试验检测单位,也就是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加大检测的频次。

总体来说,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增强各个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总体来说有效提升了公路设施的防灾韧性。后面当然还有一些安全方面,由我同事来继续介绍。

主持人:好的,下面接着有请郑老师继续介绍一下。

嘉宾

郑新赟:好,我来接着介绍,我们恢复重建工程安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恢复重建工程投入管理人员有280多人,劳务人员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3500多人,300多台机械设备,这么多人员和机械同期施工的情况下,我们安全管理的压力也是非常突出的。为了能够保证项目安全稳步实施,门头沟公路分局组织各家参建单位全面深入开展北京市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项目开工以来,我们督促7家施工企业完成了“企安安”注册,并每天使用“企安安”进行检查。针对交通导改、临边防护、临电作业、动火作业和高空作业等几个比较大的风险点,制定了专项安全监督方案。同时,我们联合代建管理单位定期组织“安全质量周”专项检查,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抽查。我们在工程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隐患都能够及时进行整改闭环。

同时还在恢复重建工程当中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我们施工现场和安全资料的标准化,进一步推动我们安全管理的程序化、现场防护的标准化、风险管控的科学化、隐患治理的常态化、应急救援的规范化,切实保障恢复重建工程安全有序稳步推进。

针对刚才提到的冬季施工这一块,我们首先是抢抓施工的“黄金期”,全力来推进我们工程的总体进度。在推进进度的同时,我们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要保证冬季施工的质量。北京冬季时间也比较长,门头沟区又是山区,在11月中旬到3月中旬期间,可能4个月时间,在海拔比较稍微高一点的地方气温可能都在零下,我们总体工期有8个月时间,这样看来我们可能有一半时间都属于冬季施工。就像刚才说的,我们既要保障工程5月底总体完工的进度目标,还要保证在最冷的时候,可能零下十几二十度混凝土的工程质量,所以我们就必须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冬施措施。首先是我们对冬施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主要是混凝土挡墙主要是采用综合蓄热法和保温养生法。桥梁工程主要采用搭设暖棚的方式进行冬季施工,系梁垫层浇筑完成后就立即搭设暖棚,系梁、桥台和台帽都在暖棚内进行施工。系梁、墩柱浇筑结束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同时再覆盖上棉被以及草席进行保温,然后再用套筒和蒸养的形式进行养护养生。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我们必须要保证施工过程当中和养生过程当中的温度,室外气温和环境温度必须要做到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出罐温度我们要求和规范它不得低于10度,入模温度不能低于5度;混凝土养生期间在没有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每隔4-6小时就要检测一次,直至我们的混凝土达到受冻的临界强度。同时我们也加强冬季施工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来遏制和防止各类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根据冬季施工的独有特点,我们以“防火、防冻、防滑、防坠落、防坍塌”为重点,全面开展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重点盯控桥梁施工,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冬施安全教育,进一步压实咱们参建企业的企业主体责任,同时也安排咱们相关单位,包括我们做好值班值守,保证咱们道路的安全畅通。

在冬季施工期间,我们完成了下挡墙片石混凝土浇筑11万方,路基挖方22万方左右,路基施工2.9万平,路面摊铺3.4万平,防护网施工1万平,桥梁桩基完成22根,墩柱14根,桥梁承台8座,桥台9座,还有盖梁1座。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在冬季期间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各个参建单位人员克服了寒冷天气的影响,为咱们整体工期的保障也做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

另外,我们在交叉施工作业这一块,门头沟区各个部门的恢复重建工作和公路也都一样,都在紧锣密鼓地同步实施,尤其是我们在跟水务、河道,包括供水管线、污水管线、热力管线、通讯管线、电力线杆,以及门头沟区山区这边部队比较多,还涉及到一些军缆的迁改等,各家单位都存在着多处交叉施工,工作面严重冲突,影响了咱们的工程进度。为了能够保障我们工作的有序开展,门头沟区分局积极协调,定期与各家单位进行沟通,同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深入进行探讨、认真进行分析,大家合理划分工作区域,安排交叉施工的先后次序。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工作面移交时限,在各方的配合下,各个部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保证各个施工工序繁而不乱、有序推进,同时也保障咱们工程的成品,就是修完路以后不出现二次损坏的情况,不返工、不浪费。各部门可以说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齐心协力把门头沟在受灾状态中尽快恢复,为咱们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家园做出各个部门自己的努力。

主持人:好的,我们知道现在其实已经进入7月份,北京也进入了主汛期,想请问一下今年咱们为防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王局来为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工作吧。

嘉宾

王艳辉:经历过去年“23·7”特大暴雨灾害之后,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突出。我们分局也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工作,充分总结“23·7”特大暴雨应对经验,对2024年防汛预案进行了总体修订,并开展了针对道路积水、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风倒树等针对性的防汛应急演练。建立了“一办五组”指挥体系。由分局局长任总指挥,“一办”即综合办公室,“五组”包括公路巡查抢险组、隐患评估论证专家组、远程巡查监控组、应急信息管理组、防汛后勤保障组等五个部门。在发布暴雨蓝色及以上预警时,防汛指挥部、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按照“一办五组”指挥体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持续做好防汛保障各项工作。

同时,分局从汛前的设施维护、隐患点治理、防汛力量储备、重点部位布控准备、加强与各部门联动配合、宣传引导、应急值守等多个方面统筹做好汛期准备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细准备工作,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处置。

主要是包括这些内容。

主持人:除了防汛相关的一些准备工作以外,咱们门头沟区未来还有哪些工作计划呢?请范科长给我们介绍介绍。

嘉宾

范虎彪:好的,目前我们按照一年左右时间,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告一段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是“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这么一个整体思路,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三年全面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致力于提升道路通行条件的同时,同时提升道路的防护标准,也是吸取既有“23·7”的经验,增强防洪抗灾能力,进一步织密路网密度,推进安全韧性的道路水平,和人居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进一步打造“畅安舒美静心”的公路环境。

目前,现在有一些公路建设项目都在稳步推进过程中,像包含108国道三期等9个项目已经列入了建设清单,像原来108三期我们已经完成了监理施工的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施工准备,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我把这几条的简要情况,也给大家通报一下:

像108国道三期是位于门头沟区南部潭柘寺镇,也是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的一条国道,与现在二期相接,终点到房山区河北镇,总长是9.82公里。门头沟区段总共是3.7公里,这是一级公路,项目建成后,也将成为北京市西南方向一个重要的运输干线,可以说对本地的经济发展、旅游、战备都意义重大。

还有像军红路,是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吕家村,终点至房山区大安山村,也是一条跨区公路,全长20多公里,门头沟区段是8.4公里,建成以后相当于打通了“三横五纵”中的一纵,相当于连接108国道和109国道这个通道就打通了。同时作为京西旅游环线公路的一部分,也能促进深山区的发展。

还有一条跨区公路就是高芹路,这也是门头沟区和昌平区跨区的一条公路,它是到昌平区流村镇马刨泉村,门头沟区这边是从雁翅镇杨村开始,全长是6.2公里,设计规划等级是二级公路,门头沟区段是2.5公里,这段建成以后进一步提升道路的设施水平,完善山区的路网结构,提升区域的防灾减灾和交通联络的能力。

区域内就包括双大路三期,这个主要是在斋堂镇和雁翅镇,从斋堂镇沿河城村到雁翅镇大村,连接国道234,全长16.9公里,也是门头沟区公路“三横五纵”规划的北横线,联系北部村镇的一个重要通道。

还有吕北路,位于斋堂镇吕家村,与军红路相接,这块是二级公路,新建10.8公里,建成以后也成为“三横五纵”中南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地区村镇之间的东西向的重要联络线,应急抢险环线中的重要一环。

潭柘寺镇还有两条公路,叫新潭王路和潭九路。新潭王路也是与目前的108二期的终点相接,然后把这个线况穿村段做一个新的潭王路,终点到南辛房村,总体不长,主要是建成以后把这条通道整体情况提升,提升了区域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抢险能力。还有一条是潭九路,也在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终点到龙泉镇九龙路,九龙路目前是一个乡村公路,全长是2公里,也设了一条将近2公里的隧道,建成以后可以说是打通了断头路,从潭王路到龙泉镇就不用再绕到王平镇,109这么绕了,就可以通过潭九路直接达到龙泉镇,这么一个通道可以说也是为应急抢险建立了一个新的通道,提升门城地区、龙泉镇、潭柘寺镇、王平镇之间的一个联系,也会提升市民的出行水平。

这是简要介绍一下几条路的情况,这几条路目前都在稳步推进过程中,有最新的消息到时候再和观众朋友们分享。

总体来说,门头沟区公路分局可以说是把握公路人的精神,持续努力,为门头沟区美好的公路出行环境会一直不懈地努力。

主持人:好的,最后请王局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房山区关于高质量提升“两横三纵”方面又有哪些工作。

嘉宾

王艳辉:好,为了整体提升房山区的路网韧性和山区交通生命线的防灾减灾能力,针对房山区西部山区整体道路等级低的特点,充分发挥高等级公路抗灾能力强的优势,我们也正在构建山区“两横三纵”骨干交通网络。两横(东西方向)启动了108新线高速和涞宝路新线高速(京昆高速-G95)的建设,做好与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G95)的衔接,高等级道路对防灾减灾的能力。三纵(南北方向),是指108三期,从门头沟区过来一直跟房山区的108相接,还有国道234、胜南路、军红路等6条道路,打造房山区西部山区1小时进出主通道。同时做好“两横三纵”主通道与现有乡镇公路的衔接,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设计,为乡村振兴提供整体的交通保障。这就是主要的咱们马上要实施的“两横三纵”的一些工作,目前也在积极地推进,包括跟门头沟区同时建设的108三期等项目已经完成了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入场准备。我们也会积极推动房山公路网的建设,努力把咱们区域的路网结构和道路等级进一步提升,包括咱们的通行条件和全面防灾减灾的能力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和质的提升,为这方面而努力。

主持人:其实今天通过各位嘉宾的介绍,也让我能深切地感觉到,其实在我们看不到的很多地方,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地付出,可以说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为的就是早日恢复我们美丽的家园,同时也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更加安全通畅的道路环境。所以在这儿,对在座的三位,包括所有我们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大家辛苦了!

好的,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了,感谢三位的到来,也感谢大家的收看。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