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图片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臧宏阳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陈鑫超
主持人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2023年市管城市道路桥梁大修工程的进展情况。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快手号以及首都之窗抖音号收看并参与本期话题讨论。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本次做客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臧宏阳老师,欢迎您。
嘉宾
臧宏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傅辰林:以及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陈鑫超老师,欢迎您。
嘉宾
陈鑫超: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傅辰林:首先欢迎两位老师做客我们的直播间。首先,在节目将开始的时候我想请二位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2023年市管城市道路桥梁大修建设的一些情况呢?
嘉宾
臧宏阳:好的,主持人,我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
今年的大修工程道路大修工程、桥隧大修工程和专项工程,道路大修工程一共分成15项,包括朝阳门内大街、东四西大街、太平桥西大街、闹事口北街、宣武门内大街、南宫南路、旱河路、安林庄东路、清华东路、丰宝路、科技大道、张仪村路、莲西路、南苑路,还有四环辅路的海淀桥到四季青桥北,总的维修面积有152万平方米。主要的施工内容包括路面和步道的维修,还有交通标线恢复,以及其他道路附属设施的维修,并且同步完善道路的慢行系统。
目前除了朝阳内门内大街以及东四西大街,以及四环辅路外,其余12项道路大修已经完工,剩下3项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桥隧大修共计两项,分别是莲花池立交桥系和慧忠路隧道。
专项工程有1项,是市管城市桥梁抗倾覆治理专项工程。
主要情况就是这样。
主持人
感谢您的介绍。能不能再和我们聊一聊今年的大修任务和往年相比有哪些特点呢?
嘉宾
陈鑫超:今年的大修任务和往年相比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突出以人为本。今年大修项目安排主要聚焦在群众反映出行体验不佳,维修呼声较高的呼吁。在大修之前,有些路口行人过街距离较长,不方便老人、儿童及残疾人过街,为提高行人过街的便捷性、安全性,我们在大修过程中对全线的无障碍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排查,完善步道坡画,规范盲道设置,优化路口转弯半径,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尤其是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出行权益。
第二,精细化设计施工。精细化的交通环境治理离不开细致的现场调查,只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依据不同的出行需求对市管城市道路进行维修更新。
比如太平桥大街的白塔寺路口,由于修建地铁19号线的时候,需要临时占用东侧部分人行步道,导致步道同行到该区域的时候行人只能借用自行车道通行,存在较大地安全隐患。我们中心针对这项问题会同西城区交通支队和属地街道、城管等部门在本次太平桥大街道路大修实施过程中,对该区域的围挡进行了腾退,方便了行人出行。
再比如说,通过现场调查,我们发现原来南苑路与大红门西路交叉口,主路车辆左转排队长度长,辅路车辆汇入主路左转需要跨越三条车道进入左转区域等待,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在南苑路道路上缺少交通标志牌和车辆引导信息,人行道设置比较倾斜,增加了行人过街的距离。在南苑路大修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拆除隔离带,更改车道组织,避免辅路左转车流与主路车流交织,增加二次过街安全岛等方式优化了这个路口的组织,提升了车辆和行人出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第三,着眼绿色出行服务。同步整治慢行系统。在道路大修的同时,结合大修工程对各道路沿线的慢行系统进行综合治理,解决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缺失、不连续及宽度不足等问题。增设非机动车路口一次性左转,提升道路整体的满行品质和服务效果,为市民打造便捷的慢行系统,让想慢行的人可以舒适地慢行,让城市交通的各个参与者都能从慢行系统中获益。
第四,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随着近几年对环境建设方面的需求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作为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者,我们不断提高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能力,从前期道路材料的比选,到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排放都进行了严格控制,努力达到低碳施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目的。
第五,多部门协同联动,减少马路拉链。为减少马路拉链,避免重复建设,我们与城管委、公交、热力、自来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单位建立了沟通机制,在道路大修前向各部门通报大修计划,与各部门召开随路管线建设协调会,共同研究制定调整大修方案,将地下管线随道路大修一并实施,确保了道路大修与随路管线的同步建设,同时加强随路管线工程的监管,有效减少了马路拉链现象。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谢您给我们的介绍。刚才您提到和绿色出行慢行相关的整治,能不能请二位和我们介绍一下,今年的项目在绿色出行方面有哪些改进呢?
嘉宾
臧宏阳:好的,主持人。绿色出行其实就是一种出行理念,包括委里也提出了慢行优先、绿色优先,以及现在互联网上比较火的city ride或者是city work绿色出行,都是老百姓越来越接受绿色出行的一种表现。我们大修过程中也是针对绿色出行的理念,针对现有道路进行了一些梳理,完善了它的一些步行和非机动车车道不完善的痛点。比如说今年慢行系统继续以到底为导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痛点,比如人行道宽度不足,包括自行车通行不便的问题。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我们今年大修工程解决步道宽度不足16处,拓宽人行步道约417平米,完善自行车道126延米,重新修缮人行布道12.6万平米,解决沿线的骑沿井86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我们的解决方式,比如说针对自行车车道宽度不足的问题,通过调整机动车道的宽度,去压缩一些机动车道,让出空间来给城市中骑行的人们,保障非机动车道的最低宽度2.5米,让自行车的出行有更好的条件。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非机动车的路权,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容易出现交织的位置,设置了彩铺,来提示过往的机动车,保障非机动性的路权。同时,有些道路的人行步道端头、路沿石与道路路面也存在较大的高差,比如说我们一些老人拉着小车,或者一些残疾人通行非常不便,包括一些盲道设置可能不太规范,我们今年针对这也做了一些优化,在设计阶段就按照新的无障碍规范,对各条道路的无障碍进行了统一的梳理,把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统一解决。首先就是人行步道端头和沥青路面实现了零高差的目标,优化调整的盲道,减少绕行,让盲道更加地顺直,提升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其他一些弱势群体的出行体验。今年大修工程一共完善了人行道端头无障碍坡化213处。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通过您的介绍了解到我们在针对绿色出行和慢行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其实这样也是为了保障我们的弱势群体的出行方便,也是倡导市民可以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来进行出行,低碳环保。也是让咱们绿色出行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
刚才二位介绍今年除了道路养护方面还有包括桥梁这方面的养护,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桥梁独柱墩抗倾覆专项工程,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可以说一说呢?
嘉宾
好的,主持人。桥梁,作为现在交通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市民所关注的一个对象。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几起独柱墩失稳倾覆破坏的案件,也给我们老百姓的心中可能是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疑问,就是我们的桥梁到底安不安全。
基于这个,按照交通部的部署以及委里面的相关要求,我们对全市的市属桥梁独柱墩进行了逐一的梳理,尤其是单连大于3个独柱的桥梁。根据我们的统计,北京市现在有85座桥梁,123连需要提升抗倾覆的稳定系数。计划是分两年我们完成这些桥梁抗倾覆的治理工作。今年主要是完成44座桥、57连的加固工作。44座桥梁涉及12个桥系,分别是丽泽桥系、十八里甸,还有岳各庄立交、四丰立交(就是咱们说的丰北立交),玉泉营立交、南沙窝立交、四惠立交、健翔立交、定慧寺立交和四元立交,东北城角联络线立交和德胜门,这12座桥系。而且上面提到的44座桥梁要结合桥梁的所处位置,以及它的结构形式,以及地形条件,包括和绿化或者说桥下空间治理的一些相关的工作,“一桥一策”合理的制定改造的方案。
抗倾覆加固,我们目前主要是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增设小盖梁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增大截面的方式。辅以比如说增设调高制作、包括边墩设置拉拔装置,以及部分边墩更换支座等一些辅助手段,一起来增加抗倾覆的安全系数。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也可以了解到,我们通过采取了很多的方式让我们的市民出行能够更安心、更方便。我们也了解到除了结果介绍的道路方面的养护,以及桥梁方面的养护,我们今年还对隧道进行了大修,这方面能不能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呢?
嘉宾
陈鑫超:好的,主持人。
我简单介绍一下慧忠路隧道的基本情况。慧忠路隧道全长1753米,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隧道内是双向八车道,全线为曲线段,于2008年6月通车,隧道的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净空是4.5米,隧道内有供配电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及各类附属设施。隧道运营从2008年到今年已经运行了15年了,其中有一些机电设备已经严重地超过了产品的使用周期,各机电设备的故障也比较多,现已经不满足原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对隧道进行大修。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谢您的介绍,和咱们刚才提到的道路、桥梁的大修工程相比,隧道的大修工程具体的措施方面有没有哪些区别?因为我们知道隧道不论是在结构还是内部的电器线路方面,和桥梁道路都有很大的区别,对吗?
嘉宾
陈鑫超:对,主持人刚才说的非常对。相比于传统的道路桥梁大修工程,隧道大修工程除了对隧道本身的结构进行维修,更需要对隧道内部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以往我们对城市道路桥梁更看重它们自身的结构是不是存在病害,隧道大修工程就像咱们去医院看病,除了身体骨架是不是存在问题之外,我们更要看看各器官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隧道的主体结构就相当于人的骨架,它提供的各个机电系统就相当于咱们人体的各个器官。我们本次隧道大修工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隧道的各个机电系统进行彻底维修,恢复它的使用功能。比如说隧道的供配电系统,慧忠路隧道,一共设有3座变配电站,采用双路10千伏供点,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这些变配电站共有压开关柜26台、低压配电柜42台、变压器8台,这些设备都是为整个隧道的机电设备提供动力基础,我们本次大修除了更换老旧的设备外,还在配电室加装了电力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科技化的手段实时监控电力运输和电力运行、电器安全。
再比如说隧道的消防系统,由于慧忠路隧道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区域,如果发生起火会对人员和设施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隧道的消防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地方之一。慧忠路隧道所采用的消防系统和咱们楼宇中的消防系统相差不太大,主要是采用消防栓系统、雨淋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这三类。其中雨淋灭火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它有雨淋喷头、信号阀、空压机以及气压维护装置等组成,我们在本次大修工程中除了对隧道内的消防系统进行更新,还增加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一步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它可以通过探测器,迅速的可靠的稳定的进行火灾报警工作。
在做好这些机电基础设施维护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慧忠路隧道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我们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整合隧道内照明系统、监控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各分系统,实现系统间联动运行。通过物联网、云技术、传感器实现无需干涉的实时状态检测,结合云存储、数据可视化和信息自动分析评估,实时监控隧道的各种异常状态。在打好设备基础的同时提升隧道运营的软实力。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谢您的介绍。其实刚才听了您的介绍,无论是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云存储相关这些技术的引入,其实都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给我们的工作有了新的助力。除了您刚才介绍的之外,在科技创新以及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说,咱们今年的大修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嘉宾
臧宏阳:好的,主持人,您提这个问题非常好,也非常尖锐。养护行业其实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它的存在可能有许多年了。您刚才说的科技创新以及精细化养护,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和难题,我想从四个方面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现场施工组织方面。因为我们道路大修多半是在城市的主干路和快速路,车流量也比较大,而且地理位置也比较重要。我们与高德地图的厂家合作,设置了高德精灵,就是我们在夜间施工的时候,在道路施工段的首尾各设置一个高德精灵,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就可以精准地向用户提前推送我们道路占道施工信息,可以起到一个远端提示的作用,给他们推荐一个新的绕行方案,把我们道路大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方案设计方面。这个就呼应您刚才说的精细化养护,我们对大修工程的道路病害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比如说按车道按需设计,在路口和公交车站以及主辅路出入口经常发现车辙病害的地方,采用了高温性能更好的使用抗车辙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其他一些车道我们采用比较减排的温拌技术的改性沥青混合料,从而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的排放。
第三,施工工艺。随着近几年我们这个环保意识的增强,包括作为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者,我们也不断地提高养护工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能力。我们从道路材料的比选到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排放,都有比较严格的控制。比如说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铣刨机都是具有负压洗尘和水无喷淋的功能,集于一体的机械,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我们目前的环保要求,降低在作业中扬尘的排放。
从原材料方面,拿刚才我提到的铣刨料来说,我们沥青养护肯定会伴随着把旧路铣刨料去铺新料,旧料如何利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目前,我们大修工程对旧路的沥青铣刨料基本上都进行了回收,运用再生技术又把它们重新铺回到路面上,实现这个材料的循环利用,就相当于道路领域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上就是这些情况。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谢您的介绍,也可以了解到这也是科技走入了我们的工作之中,同时精细化管理也给我们的养护工作以助力。
刚才也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完工的城市道路桥梁大修工程18项之多,可以说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有很多的路段是在交通繁忙的地段,或者是在非常繁华的街区。那我们在施工过程当中如何保证咱们的质量和安全呢?能不能二位和我们介绍一下。
嘉宾
臧宏阳:好的,主持人,您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个是针对安全,一个是针对质量。
首先,安全是我们的红线,也是底线,务必要保证过往车辆以及我们作业人员的安全。所以我们在现场进行导行的时候,要求所有的项目都设置防撞缓冲车,最大限度减少,如果意外灾害真的发生了,减少我们的伤害。
大修工程主要集中在夜间,包括我们的反光背心、施工机械贴反光标识等等这些都是必须的。法而且我们现场会配备专门的安全员进行现场的安全指导,包括我们作为建设单位每天对工程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巡视检查,确保施工作业和交通通行的双安全。
质量方面,由于我们的工程主要由参建人员、工程材料和施工环境来决定施工质量。首先,针对参建人员,在进场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之后还要进行技能考试,施工技术交底等前期的准备,然后过程之中会加强对各个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确保这个体系能够正常运转。
合格的工程材料也是我们良好质量的基础。我们在施工之前会组织各方进行联合考察,对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考察,考察这个厂家的资质、生产能力、生产条件、产品性能等许多方面是否能够满足北京市城市道路大修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会不定期的对材料生产厂家进行抽检,确保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质控体系能够正常运转,保证材料质量的合格。我们还会配合我们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工程实施过程之中对工程进行抽检抽查,层层把关,严格把控质量,有效的保证工程的实施效果。
而且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季,在环境方面可能天气比较冷了,比如说我们在道参铺的过程之中,我们会缩短每一段的工作段落长度,来降低温度的损失。包括适当的提高沥青的拌和温度以及出场和到场的温度。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混合料的运输车辆进行好苫盖,保证温度的散湿达到最小,而且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要及时的完成碾压,进行出压、中压和负压,循序往复,做到现场管理有序,也是能够最大的保证我们施工质量。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谢您的介绍。您刚才提到我们是通过了多种方式来保证我们的安全和质量。在占道施工当中,其实不可避免的会对交通以及周边的居民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说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灰尘,夜间会有施工的情况,如何避免噪声影响到周边的居民,这些情况我们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尽可能减少对交通和周边居民的影响呢?
嘉宾
陈鑫超:主持人,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为了减少大修工程对社会交通的影响,按照交管局的批复,我们一般采取夜间施工。因为白天北京市的交通大家都知道,非常的繁忙。路上行人还有车辆过街也非常多,所以说日间的施工基本上是属于不可能的状态。所以说一般都选择路面车辆行人比较少的夜间进行施工。我们的施工时间一般为晚上12点到凌晨的5点,但是夜间施工又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以及对周围的环境,市民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只能竭尽全力来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
第一点,我们在施工之前会和属地街道,还有咱们道路维修周边的单位、小区、居民委员会,提前联系,提前告知我们的施工计划和施工信息,建立接诉即办的联动机制,协助社区、街道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争取到道路大修工程周边居民的理解。
第二点,我们会优化施工组织,将施工造成的影响尽量控制在最小。比如说道路的铣刨、拆除,还有检查井加固等噪音较大的施工工序,我们合理的安排施工工艺还有施工时间,比如说增加单日的施工人员和机械投入,尽量从整体上缩短噪声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影响。比如说一条道路总共有两三百个检查井需要进行加固,按照原定的计划可能每天需要30个,如果这条道路有300个,也就需要10天。但是我们通过合理的组织人员、机械、设备,每天加固60个,就会缩短一半的噪声污染的情况。
主持人
傅辰林:我们根据现实的情况来调整我们的工期和工作的进度,尽可能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是吧?
嘉宾
陈鑫超:对。对于道路铣刨面和步道拆除影响居民出行的工序,我们尽量做到随拆虽建,减少铣刨面和拆除面的外露时间。在铣刨路面上施画临时的交通标线,方便居民通行。最后,施工扬尘污染的工序,我们会配备水车、雾炮车,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当然现在处于冬季,一般冬季的施工降尘工作是比较弱的,因为冬季夜间都很冷,基本上处于零下。如果再进行洒水降尘的话道路会结冰,所以一般我们采用跟家庭用的吸尘器,大功率的洗尘器,有道路的干洗车,和环卫部门沟通,我们一起对道路铣刨面还有拆除的步道做好扬尘管控工作。
主持人
傅辰林:也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不但是根据周边的情况,也是根据我们的天气情况都做了非常精细的准备工作。
嘉宾
陈鑫超:我们除了在扬尘控制方面下了很大的措施之外,还在施工机械方面也进行了很严格的要求。按照北京市的环保要求来说,基本上在城六区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必须是国三标准以上的,我们也会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道路的机械进行严格的检查,首先会检查机械是不是在环保部门进行了相关的备案。如果取得了相关备案,我们会在现场去扫它的环保的二维码,然后看一下它是不是真正的进行了备案。
主持人
傅辰林:进行一个细致地检查。
嘉宾
陈鑫超:对,目前通过我们检查,所有的市管城市道路桥梁大修工程,所有的施工机械都是符合咱们环保局的相关要求的。
除了使用环保达标的机械之外,刚才我的同事也说了,我们在市管城市道路中也会使用温拌沥青、净味沥青,这些新的环保相关的材料,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信通过我的介绍大家也可以了解到我们真的是为城市道路、为了方便市民的通行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但是影响确实还是存在的,在这儿也希望市民给予理解。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谢您的介绍。我们刚才通过您的介绍了解到,我们在消除对于道路和周边居民的影响方面真的是下了非常非常多的功夫,相信观看直播的观众朋友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咱们这样一份工作的努力,相信他们会多一分理解。
节目进行到这里已经到了尾声了,再次感谢两位老师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这么详细的介绍,也感谢屏幕前各位网友朋友们的守候,本次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