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主持人 沈锎洋
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八级职员 胡静竹
北京市石景山区交通委员会九级职员 黄智森
沈锎洋: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沈锎洋。2021年北京市率先在东城、西城完成了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相关工作,今年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和经开区也开展了信息保送工作,明年将继续推广到其他郊区。目的是为了绘制全市停车设施“一张图”,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推进智慧停车和数字城市建设,缓解居住停车难。
今天我们就要和您聊一聊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的相关工作。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快手号收看节目,并参与本期话题讨论。
首先为您介绍一下本期的该嘉宾: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八级职员胡静竹。
嘉宾
胡静竹:大家好,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
沈锎洋:北京市石景山区交通委员会九级职员黄智森,您好,欢迎您。
嘉宾
黄智森: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
沈锎洋:我们都知道停车道路改革已经实施三年多了,这个改革之后其实很多人可能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觉得我们这个道路更通畅了,出门也能找到一些停车位停车了,而且电子支付也非常地方便。这两年北京市又开启了展开“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相关的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停车人或者是对于交通秩序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吗?请胡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
嘉宾
胡静竹:我们也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交通委紧抓规划施划、电子收费、严格执法三个环节,从2019年起就开始实施道路停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在1000多条道路上施划了9万多个停车位,并且全部纳入电子收费,为8.2万辆车办理了道路停车证,缓解停车难问题。这个改革把原来的人工挎包收费转变为电子收费,收费性质也变了,是原来的经营收费,现在是政府的非税收入,实施电子收费的道路的停车秩序也有所改善。所以道路停车改革实施之后,基本也杜绝了“黑收费、乱收费”的现象。
主持人
沈锎洋:是的。
嘉宾
胡静竹:停车理念“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这种停车理念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相信大家在日常的停车生活中也多多少少感受到了这些变化。
主持人
沈锎洋:没错。
嘉宾
胡静竹:可以说从道路停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进展,所以下一步我们要从道路延伸到路外。目前我市道路停车位管理水平还是参差不齐,既有居住停车难的问题,还有停车位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道路这种各类型的停车设施汇集到一张图上,掌握这些停车设施的数量、位置、分布、使用情况,这样我们才能停车治理,心里才能有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精细化地进行治理。
我们通过一些国家的政策,比如说去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四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当中就提出了要做好城市停车普查、摸清城市停车资源的底数,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的评价制度。从北京市来说,《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也提出要建立停车资源的登记制度和信息更新的制度,来分区、分类有序补充居住区的基本车位。2017年蔡奇书记提出了“五个一批”要求,来缓解停车的问题,2018年以来,市政府的陈吉宁市长也是每季度都召开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会议,来将停车作为重点推进的重点工作,来多次强调要以停车秩序的治理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交通综合治理的工作。可以说从国家层面再到北京市,停车设施信息报送都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
主持人
沈锎洋:您刚才提到了停车设施信息报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就想问了,比如说这个信息怎么报送?谁来报送?报送机制和之前核心区的报送机制是一样的吗?
嘉宾
胡静竹:基本上机制是相同的,核心区的报送机制,还有今年的工作都是按照《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第22条规定,停车设施在设置后10日内要将停车泊位的情况报送区停车管理部门,其中像居住小区停车自治的停车泊位情况是由街道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来统计后报总区停车管理部门的。依据《条例》,报送的主体是居住小区、公共建筑或者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这种物业企业或者是管理单位,报送的范围是物业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停车设施,既包括地下、地面和大客车的、小客车的,还有货车的车位,也包括临时挖潜新增的停车位,比如居住小区里面新增划线的地面车位、新增的立体停车设施,这些都是需要报送的。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为了方便市区进行统一报送的审核流程,我们采取的是全流程的电子化的操作。市交通委开发了管理工作,用于核对辖区地块底图的信息。区和街道可以通过线上的操作便能够逐个社区、逐个地块地进行审核确认。
在报送方面,我们也开发了车位报送的微信小程序,物业企业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整个报送工作,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的工作机制。提高了报送效率,也增大程度地减轻了街道、报送人的报送工作量。在核心区开展过程中,市区街道协同配合,建立了有效顺畅的工作机制,也克服了工作推进当中的各种问题和难点,从工作筹备、底图编制,再到报送、数据复核都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们也是梳理了这一批工作案例,大体上本次的报送机制就是与核心区是基本保持一致的,由于是结合了核心区的经验,还有其他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工作特点进行了完善和优化我们今年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今年6月份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全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信息报送方案》,明确了报送的范围、报送的主体、工作流程以及时间安排这些要求。
现在规定的是,今年开展朝阳、海淀、石景山、丰台、通州、经开区的工作,明年是推广到其他的郊区。目的就是刚才您说的这种,要建立全市停车设施的“四个一”(“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库、一个机制”)最终摸清底数,服务于停车综合治理。
主持人
沈锎洋:其实刚才在您讲的过程当中我听到你提到要停车设施“一张图”,要制作这样“一张图”对吧?
嘉宾
胡静竹:对。
主持人
沈锎洋:可能很多网友好奇,这个图怎么绘制?为什么要绘制这张图?绘完这个图之后,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嘉宾
胡静竹:这张图主要是为了确保报总过程不遗漏,支撑后期的城市规划的空间决策,市交通委组织各区参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行政区划边界,还委托了专业的测绘机构,来校正街区、社区的行政边界,并且按照辖区的公共建筑、居住区实际的物业管理边界,绘制成了这种线状的地块底图,形成了区、街(乡镇)、社区(村)、地块四级底图,并且梳理了需要今后要报送的待报送台账,督促物业、管理单位逐个地块完成报送。最终将车位落在图上,形成了全市停车设施的“一张图”,为什么一定要绘制这张图呢?一个就是为了要明确街道社区报送的主体责任,地块边界与物业管理边界保持一致。也明确了物业管理单位的报送主体,报送物业管理单位、停车设施的设置单位,由他们来报送。再一个是街道依据底图组织停车位的报送和数据核实,来保障停车设施报送的覆盖率、准确率。
再就是利用街道后期推进停车区域治理,为停车纳入网格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形成了停车设施的空间数据库,有利于规划、住建、城管执法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形成管理合力。
主持人
沈锎洋:有了这张图能看清北京市停车的具体情况,能够更好地服务科学决策,有利于交通秩序治理的工作。这张图想要绘制好它其实我们刚才说的,交通秩序的信息报送工作非常重要。去年核心区域已经完成了信息报送的相关工作了,有没有哪些成果您可以给我们介绍介绍呢?
嘉宾
胡静竹:去年我们会同了东城、西城区、市规自委、市住建委、相关的委办局完成了核心区的信息报送工作,首先是绘制完成了街区的地块底图,一共32个街道、431个社区、9038个地块的街区地块底图,这张图也是核心区的首张按照行政区划边界、土地权属、物业的实际管理范围绘制的街区地块地图,之后根据报送上来的信息进行的数据分析,截至2021年底汇集了各类停车资源共计41.6万个车位,其中东城区17.6万,西城区24万。并且结合物业管理的现状组织居住区报送了399个居住小区的车位出租出售情况,一共是11.3万辆常停车辆车派信息,按照居住区公共道路、建筑分类多维度地进行的统计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最终形成核心区的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的分析报告,近期也将征求各单位的意见,然后正式发布。
主持人
沈锎洋:核心区去年的信息报送工作进展得这么顺利,有没有哪些经验可以值得大家借鉴一下呢?
嘉宾
胡静竹:核心区整体工作是按照市级统筹、区级主责、街道实施的责任分工。各级部门同心协力快速精准地完成了这次报送工作,两个区在区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主管副区长主持召开了启动会,统筹协调区级的相关委办局和各街乡镇推进整个工作。针对底图的编制,还有车位信息报送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性比较强的环节,两个区也组建了专业的技术队伍,并且技术人员与街道对接的机制也建立了,在现场技术人员对街道进行现场的指导和培训,为报送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在技术路线方面,市交通委也是在参考了2021年和2016年的两次停车普查数据基础上,充分借鉴了规自委在国情地理调查、统计局人口普查的方案,依托北京市停车资源管理和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完成:
首先是底图编制和校对的过程,各街道组织了熟知物业、停车管理单位基本情况且具有地图识别能力,熟悉信息化操作的工作人员,来配合技术人员开展底图边界的校对和属性核对的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地块的划分标准上也能够保持统一、明确,严格按照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也可以避免后期出现报送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同时也加强市、区两级技术对接,技术人员与我中心进行密切的联系,如果遇到技术问题及时沟通、及时整改。
其次,在信息报送阶段,在信息报送阶段主要是组织各区有序地开展了报送,是按照街区推动、社区宣传、集中填报的原则,可以全区统一进行报送,或者是分批次、分类型分批进行组织报送主体进行报送,根据各街道情况,实施了“一街道一方案”的工作机制。再者,由街道组织社区和各单位的具体报送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操作步骤,指导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报送,如果遇到问题的话也是及时纠正、及时整改。
最后,在数据复核阶段,区级建立了数据抽查核验机制,明确了核验的范围、核验标准、整改措施,并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查,线上主要是与2016年的停车普查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高精度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线下主要是现场进行核查。通过这种抽查、检查,市、区两级做到了“随报随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整改”这样的工作思路。
主持人
沈锎洋:核心区信息上报的经验其实还是挺丰富的,而且很细致。今年第二批停车设施信息报送也已经开展了,其中有6个区是要开展这样一个工作,这6个区和核心区有哪些不一样?或者它有什么特点?和核心区有没有不同之处?
嘉宾
胡静竹:报送与核心区相比,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亦庄这6个区的报送范围更广了,停车情况也比较复杂。
主持人
沈锎洋:给我们详细介绍介绍。
嘉宾
胡静竹:比如比较特殊的农村地区,在底图编制和信息报送当中也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农村地区中独立的商品房小区、公共建筑、企事业单位这种应该要单独地划分成地块,单独划出来的,并且由停车设置的设置单位进行报送,其他的宅基地、种植土地、林草覆盖的这种比较特殊的大面积的地方需要集中连片划分。其中农村地区的居住区,也就是像宅基地这种也是以村为单位来进行统计报送的。
主持人
沈锎洋:也就是我们今年报送的这6个区可能比核心区情况更为复杂一些?
嘉宾
胡静竹:对,没错。
主持人
沈锎洋:我想请问一下黄老师,因为石景山区作为今年信息上报的6个区(之一),我想问问您,开展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对于区域停车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吗?请您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嘉宾
黄智森:主持人好,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是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基础的基础,根本目的是掌握区域停车设施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使用情况,从而有效地可以规划区域的停车资源,并且能够差异化地制定停车政策,从而最后提高我们的停车服务水平,就区级层面落讲,以石景山区为例,目前石景山区交通委有效掌握全区停车位数量是31989个,这里面主要包括备案经营性停车场、电子信息停车位,对于居住区内部和公共建筑,包括企事业内部的车位数并不是能够完全掌握,因此通过今年的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能够掌握刚才胡老师说的“四个一”,能够使区里面一方面能够统筹全区的停车资源,并且统筹完停车资源之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停车诱导、设施共享以及包括区域停车治理策略,都会对这些政策提供一个基础性的帮助。另外,对于整个城区智慧交通建设和停车精细化管理水平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对于我们整个区域的停车治理水平提高来说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
主持人
沈锎洋:目前我们知道,第二批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石景山区在这项工作当中是如何组织这项工作的?目前有没有哪些成果?
嘉宾
黄智森:同区级层面来看,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区9个街道底图核对工作共划分了街道和地块的边界,总共划分了155个社区、1913个地块,也是从今年3月份石景山区正式启动停车信息报送工作。
一是在交通综治中心指导下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并且按照准备阶段、组织实施以及数据复核三个阶段合理地规划时间节点,为全区工作提供指导。
二是组建区级工作专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区交通委牵头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区级工作专班,并且明确具体的负责人,在具体的信息报送过程中也是由具体负责人建立了以微信群的方式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并且实施更好的操作停车信息报送工作。
今年5月份在各相关部门配合下,完成了我区街区地块底图编制工作,并且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地块四级底图,迅速开展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8月底目前已经完成所有街道底图编制工作,包括教育工作,通过四级边界明确了报送责任,将停车与物业管理衔接起来,与网格化衔接起来,作为精细化停车管理的基础。
四是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市区指导、区级统筹、街道报送的工作机制,由石景山区交通委定期会同各个街道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市级主管部门对我们工作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指导。
主持人
沈锎洋:可以看出石景山区其实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当中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刚开始听到“停车设施信息报送”这几个字我想很多网友跟我感觉是一样的,感觉就是一个数据上报的简单的工作,但是刚才听两位介绍完的,又要制作一张表,又要有台账,感觉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相信是不是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请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石景山区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者如何解决的?
嘉宾
黄智森:对,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本质上就是停车普查,分为底图编制核对、信息报送、数据复核三个时间阶段,是由图到数,再由数到图的闭环,是一个由分散到集约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区也是完成了底图核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工作安排全面地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在具体的底图核对过程中,区级也是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下面我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地块权属不清。在现场核对的过程中,地块权属不清应该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就是各个街道、各个报送主体在报送底图核对的过程中可能认为这个地块不是属于本街道,可能也是因为该街道对于本街道管辖范围内的地块不是很明确,会导致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是积极地协调相关街道的具体负责人员进行现场的一一核对,确保底块的权属清晰。
第二,街道内社区边界调整或者有新增社区。街道内社区边界调整和新增社区需要我们重新修改我们的地图边界,并明确新增社区的设施范围,重新划分地块,协调街道,规划相关科室人员对社区和地块进行一一确认,确保我们的底图准确性。
第三,辖区边界划分有误。这可能存在于部分街道在底图核对的过程中认为该地块并不是属于石景山区的,有可能属于丰台,也有可能属于海淀,所以面对这种问题一般是具体负责人员和技术人员会现场对这种地块做好备注,等到全部街道底图核对完毕之后,由区交通委统一跟规划部门以及北京市城规院进行统一协调解决。
最后说一下底图核对工作对于整个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是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地块划分与我们的物业管理范围实际边界一致,会有效地节约后期的信息报送工作时间,并且避免许多后期可能产生的问题,因此希望大家在组织底图核对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要求我们的街道安排熟悉政策、熟悉社区情况的人员具体组织这项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区级的牵头部门能够发挥统筹的职能,为各个街道提供技术指导,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我们的信息报送工作效率。
主持人
沈锎洋:刚才介绍了石景山区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还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嘉宾
黄智森:从石景山区整体信息报送的工作情况来看,石景山区的主要借鉴核心区的信息报送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区情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报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对于区级的停车管理部门来讲,关键是如何统筹各委办局、各个街道办事处共同做好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因此就需要加强高位统筹,重视单位联动,建立统一的工作机制,在具体的过程中,石景山区主要由区交通委成立主管区长为组长,区里各相关单位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的区级专班,要求成立属地工作组,明确工作分工,建立工作机制。
二是学习核心区的工作经验,加强市区沟通。在我们的工作前期,市交通综治中心总结核心区的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经验,并且印发给各区,对于石景山区来说,制定工作方案、底图编制以及社区培训,包括底图核对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依据。同时市交通在底图核对阶段,市交通综治中心欧阳主任也是专程带队到古城街道办事处指导底图核对工作,在现场指导工作的同时也给石景山区的信息报送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指导和建议。
三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区在各个街道底图核对过程中由于各个街道情况不一,面对的问题很多,突发情况也很多,比如说在古城街道新开发的地区很多,可能社区变化也比较大,为了确保地块边界清晰,不遗漏地块,我们区交通委专员也是与古城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以及社区书记、技术人员先核对社区的边界,待社区边界核对无误后再核对地块边界,也是确定了我们的地块权属清晰,为下一步工作做好了基础。畅通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考虑到今年我们区的各个街道疫情防控,包括创城的工作压力较大,在针对部分街道提出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区交通委一方面积极请教交通综治中心,针对我们比如说因资金问题导致街道工作积极性不足,市交通综治中心也是现场对于我们的街道负责人进行政策指导,切实地帮助各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公众号以及宣传活动、培训活动等形式积极地宣传停车信息报送的工作意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是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区级停车管理部门发挥统筹职能,通过建立了定期例会和检查制度,以坚持问题为导向,通过例会和实地检查集中各个街道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主持人
沈锎洋:有了一定经验,相信未来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会变得更加顺畅。马上8月份就要过去了,对于石景山区来说有一个在11月底之前要完成停车设施信息报送这样一个目标对吧?
嘉宾
黄智森:对。
主持人
沈锎洋:下一步石景山区有哪些工作计划?您给我们介绍介绍。
嘉宾
黄智森:目前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底图核对工作,近期我们也将通过街道、区两级审核,待城规院修改完之后报给市级部门进行审核抽查,另外区级工作方案也已经对于整体停车设施工作安排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地完成电子收费道路和备案经营性停车场上图工作,尽快梳理出来初始待报送信息台账,接续开启报送工作,确保11月底完成报送工作,下半年石景山区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区级统筹协调。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是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道路、停车场等全部的停车资源,时间紧、任务重,石景山区将加强高位统筹,建立周例会制度,汇总各个街道发现的问题,统筹协调解决,确保我们工作的整体进度。
二是加大宣传动员,信息报送工作区交通委将联合街道制定统一的工作手册,张贴宣传我海报,通过我们的媒体公众号,大力宣传停车信息报送的工作意义,争取各方的支持。
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对于我们区级停车管理部门来说,针对每个街道要派驻具体的技术人员和测绘人员,能够在具体报送过程中负责指导辖区的报送工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及时的数据复核检查。加强数据复核检查,及时形成问题清单,并反馈整改,确保地块底图核对的效果,针对未按照规定时限报送和未如实报送停车信息设置情况的单位,要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执法工作。
主持人
沈锎洋:刚才石景山区已经大概讲了讲,介绍了一下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我想问胡老师,接下来6个区进行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预计什么时间要完成?未来有什么样的工作和计划安排呢?
嘉宾
胡静竹:截至目前市交通委已经召开了6个区的工作启动会,并且已经下发了培训材料。截至8月底6个区已经完成了工作,海淀区和石景山区已经完成初始底图的生产,并且对初始底图逐个街道、逐个地块进行审核。下一步海淀区和石景山区将进一步组织街道进行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其他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底图生产、校对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各区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底图生产和信息报送工作,按计划今年整体的工作计划是在11月底前完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之前市、区、街道,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首先是高质量完成底图生产和校对工作,因为底图是本项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的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底图摸清之后才能明确物业管理边界,还有街道、社区的报送职责,才能划分清楚他们的报送职责范围,才能导出准确的报送台账。
下一步就是要是完成车位信息的报送,这里需要再强调一点,报送的主体是停车设施的设置单位,所以主要就是指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这些新冠管理单位,协调就是产权单位或者是经营单位。各区组织这些街道还有动员这些物业单位的时候,要做好培训、指导工作,需要逐个地块地报送车位信息,来确保不重、不漏,在动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再加强扩大宣传,追点是针对这些报送的主体,通过海报、广播、电视这种媒体,还有一些街道社区的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多方进行宣传,扩大知晓率。其次是对于居住小区,咱们需要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要求,报送居住区的出租出售情况,目的就是要掌握居住小区内部的车位利用率,才能合理地规划这个小区周边的道路停车,还有推动小区停车纳入物业管理。在报送全过程中,各区要加强各街道乡镇停车信息报送的抽查和复核,抽查要提前做到报送中抽查一批便要检查一批,做到随报随查,提前对这些数据进行质量的把控,并且要及时地督促整改,最终我们的要求是居住小区的报送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公共建筑达到90%,其中比较重要的数据,比如车位数、户数要求是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主持人
沈锎洋:其实听您讲这些我就有一个问题,我就觉得,我们都知道数据报送或者说是信息报送,它一定是截止到某一个时间点的对吧?在截止到这个时间点之后,我们也会有一些信息的更新或者数据的变化,我们如何再对之后的信息进行更新?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或者安排呢?
嘉宾
胡静竹:报送数据确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我们也是为了能够得到数据的长效应用,持续服务于停车相关的数据分析、政策制定、综合治理,我们市交通委正在组织完善停车设施的动态更新机制,近期也将出台相应的数据更新方案,实现停车设施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来确保各类型的停车设施的报送能够及时准确。同时,今年也将组织东城、西城区来开展报送数据的更新、补报的工作。两区需要督促指导这些停车设施发生变化的这些单位来及时地报送、更新这些停车设施的数据,并且也需要跟规自、住建、街乡镇政府共享管理的信息,来梳理停车设施发生变化、数量发生变化、类型发生变化的台账,并且按年度来更新停车设施的数据库。
市交通委也是对两个区更新的数据还会再进行抽查的工作,依据抽查结果再建立考评的机制,充分地确保更新数据的质量。这样就能够确保停车设施的数据动态更新,也能够确保数据常用常新。
主持人
沈锎洋: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也就是说咱们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其实算是一个长久的活儿,可能需要有专门的机制或者说是人来负责数据的更新情况,是这样的吗?
嘉宾
胡静竹:没错,咱们这个更新也是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更新机制,不是一个静态数据,而是一个能够持续维护、持续更新的动态数据。
主持人
沈锎洋:也就是实时数据更新,实时肯定就需要上报,就需要把数据的更新状态进行修改。信息报送的成果接下来要如何利用?
嘉宾
胡静竹:刚才我们一直说停车信息的“四个一”,其实最后报送完成之后,最主要的就要形成停车设施、停车资源的“四个一”:
首先,停车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图。它能够直观地展现辖区的停车设施现状情况、分布情况,并且与规划衔接,能够促进规划部门适度地分区增加停车位,完善配套。
再者,将形成一个停车设施的明细表。可以为各区、各街乡镇、各社区提供一个翔实的停车设施情况,来指导共享停车,规范物业管理,督促监督的执法事项的工作。
再次,要形成一个汇集了道路、经营性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资源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推进各类停车资源的统筹利用,提升时空使用效能。
最终是以街乡镇为单位,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更新机制,逐步将停车工作纳入街乡镇的日常工作当中。
主持人
沈锎洋:就是刚才说到的问题。
嘉宾
胡静竹:没错,所以这个“四个一”将来也会服务于停车的综合治理、交通综合治理,也有助于宜居和谐的社区建设。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停车资源的统筹。报送后,各区、各街道、各社区停车数量、位置分布都能在图上看到,哪儿的停车资源紧张、哪儿的停车资源平衡在图上一目了然。街乡镇停车难的问题也能信息地、具体化地落在图上,并且可以与规划衔接,那妇街乡镇详规及推动精细化治理。
再次,可以助力于街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报送后可以看到每一个居住区具体有多少户、有多少停车位、户均车位数就清楚了,车位配比的情况也就清晰了。所以按照市规自委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意见,利用小区内、街区内零散的、闲置的土地可以挖潜设置一批口袋停车场,用于缓解停车难的问题,调整空间设施的分布,来弥补居住停车位不足的情况。
再次可以减少投诉,来缓解社会矛盾,通过居住小区里面的挖潜、新增,还有规范物业管理,道路上的居住停车认证等一系列的操作,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居住停车难的问题。这样的话,居民的投诉减少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随之就会提升了。
从远期来看,停车资源的底数清了、情况明了,最后还能保证数据的常用常新,就能够持续为停车综合治理和交通综合治理提供支撑,并且最终达到以静制动,来完善、改善整个交通的运行环境。
主持人
沈锎洋:我们也期待着说能够通过停车秩序信息报送工作能够改善交通运行的环境,给整个停车环境带来一个大的改变。今年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的基础上,市交通委和各区在停车方面,尤其是智慧停车还有没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和安排?
嘉宾
胡静竹:从停车综合治理来看,下一步工作就是要从道路拓展到路外,也就是路外停车的问题。因为咱们解决停车供需矛盾的重头戏还是在路外,要推进智慧停车、提升停车资源的利用率,目前我市建立了市停车资源平台,并且已经汇集了130余万个静态停车数据,建立了全市的停车设施静态的数据台账。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扩大车位的信息汇集的规模,从今年开始各区持续组织辖区公共停车场的经营者来按标准将动态的车位数据接入到区级数据汇集系统,并且与市级数据平台进行对接,预计今年将把全部的经营性备案停车场,大概有80余万个车位的动态数据接入到市级平台,下一步就是将分期分批地向北京MaaS平台这些地图服务企业开放数据共享,促进智慧停车的建设,来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地为公众提供停车信息引导这些服务。其次,还会促进智慧停车信息社会化的服务,同时各区依托现在已经建成的这种区级停车数据汇集系统来推动停车数据与区级的城市大脑融合,然后实施停车设施区域供给能力的评价,并且科学规划合理地确定停车设施的规模。
此外,今年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的工作也将掌握道路、路外停车设施的数量、结构、分布、使用情况。也是可以进行优化咱们的停车供给的结构,开展精细化的治理,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最终可以实现停车位与规划、建设、使用、执法,形成这样“一张图”,全流程地管理,提供统一的底图基础。所以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实现对全市所有停车资源,包括动态的、静态的信息,这些所有停车资源的全覆盖,并且会建立一个动态的更新机制,在此基础上也是不断地提升一体化出行服务、智慧停车的公众信息服务,最终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好的出行、停车的体验。
主持人
沈锎洋: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也会体验到提前预约停车的服务对不对?
嘉宾
胡静竹:对,没错。
主持人
沈锎洋:比如不久的将来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呢?
嘉宾
胡静竹:按照咱们目前4月份印发的,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印发的《北京市智慧停车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我们有要求要按照摸清底数、构建云脑、设施改造、汇集数据、开放共享这五个步骤来协同推进我市智慧停车建设,计划是2022年健全智慧停车的标准体系,来完善管理制度和公共停车资源的动态、静态数据汇集,来建立一个共享的机制。实现全面向公众提供一体化的出行信息服务,2023年计划全市公共停车场全部达到智慧化的标准水平,实现公共停车场资源动态数据全部汇集,并且形成停车资源的“一张图、一个库”,进一步推动数据有效利用。是这样的一个计划。
主持人
沈锎洋:我们也期待能够早日体会到智慧停车,让我们在家就可以提前预约停车位这样一个事情。可能很多网友听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说今天讨论特别多或者聊了很多关于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的工作,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这个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对于我们的生活或者对于居民,最直观的,他们能够感受到的变化和改变会是什么?也请两位嘉宾分别给我们介绍介绍,请黄老师先说。
嘉宾
黄智森:其实是这样,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是停车的基础,主要就是通过信息报送建立一个动态的、常态化的更新机制,能够让不管是政府,还是居民,能够掌握整个区域的停车数量,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区域停车数量的冷热分析,比如石景山区某个小区可能社区内有多少车位,备案车场有多少车位、道路有多少车位,能够在“一张图”上,不管让政府还是居民,能够实时看到,这样有利于政府规划停车资源,可以有序分配或者增加配套设施,缓解区域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也会提升整个居民的停车体验感和满意度。对于居民来说,切身的就是可以通过,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百度导航、腾讯地图、高德地图,可以实时地查看到小区车位有多少,包括备案停车场有多少、有多少余位,以及道路停车位收费怎样、停车数量怎样,可以自由地选择停放的区域,这样的话会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出行便捷程度。
主持人
沈锎洋:胡老师,您有什么要补充的?
嘉宾
胡静竹:咱们平时一直在说停车综合治理、交通综合治理,这些治理当中要开展有偿措施共享、道路停车的居住认证,开展这样工作的时候,咱们的工作依据是什么?就是要根据咱们此次的报送形成的数据库,这张表、这个图来提供数据支撑,根据这个数据,看清辖区内,这个居住小区周边停车是不是紧张,停车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所以咱们此次报送的数据还需要保证数据准确,并且要常用常新。
主持人
沈锎洋:好的,谢谢两位嘉宾今天的到来,来跟我们分享了关于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相关工作的一些内容和情况,我们也期待着通过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能够更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的居住停车难的问题,也给我们的居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谢谢两位嘉宾,也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