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直播现场
访谈主持人 沈锎洋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处副处长 杨广岳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一级主任科员 王建水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 李磊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安全管理科科长 张剑锐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沈锎洋。
学校交通安全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牵动着家长们的心,也是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学校交通安全问题,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家长以及市民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快手号收看节目并参与本期话题讨论。
首先介绍一下本期的嘉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处副处长杨广岳。
嘉宾
杨广岳: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一级主任科员王建水。
嘉宾
王建水: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和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
嘉宾
李磊: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安全管理科科长张剑锐,欢迎。
嘉宾
张剑锐: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先请问市交通委的杨处长,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周边的综合治理的原由和背景是什么?
嘉宾
杨广岳:学校周边的环境有自身的特点,中小学上下学的阶段,和早晚高峰有一定的重叠,有聚集的效应,容易出现一定的混乱还有一些安全隐患,中小学的交通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市委市政府也是高度重视,陈吉宁市长也特别强调,学校周边的交通管理要以安全有序为主要的目标,而不是以道路提速为目标。
所以说学校门前不是讲求交通效率的地方,而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些地方就是要上设施、上人员、只有把设施跟人员配备足够齐全,让学校门前慢下来、静下来。在这里也提醒驾车的司机朋友们,通过校门前也要特别注意。
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工作是2018年开始的,到今天第四个年头了,2018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改变学校周边的交通组织方式,开展试点的工作,缓解交通的压力。为此,我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教委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5个区选取了5所学校进行了试点的治理。
从2019年开始,我们又扩大了试点的范围,每年在城六区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的学校,作为重点治理点位,先进示范、以点带面。今年开始,这项工作又推向了郊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可以说,这项工作越来越深入扎实,机制越来越成熟健全。
主持人:请王老师介绍一下,市教委在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中采取了哪些方法?
嘉宾
王建水: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的,由市教委牵头,联合市公安、交通部门和各区政府联合实施。现在基本形成了市级推动、区级统筹、属地和学校为主来落实的市、区、校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治理有效缓解了校园周边的交通压力,较好维护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实现了校园周边交通有序,安全的目标。
说到采取的治理措施和方法,各区和各学校各不相同,不是千校一面、千篇一律。但总的来说是“六个坚持”。
主持人:哪六个坚持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嘉宾
王建水:好的,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所有学校的交通治理都是以问题导向来进行的,比如:有的是组织形式不科学,有的是人车混行、占道停车、随意停车,有的是小黄帽路制队坚持不好;有的是六类设施不全,有的是先天不足,空间狭窄。既有软件上管理方面、组织方面、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有硬件上交通设施、交通标示、交通设置等方面问题。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这样治理更有针对性,治理措施和方法也更有效。
二是坚持齐抓共管。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涉及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治安管理、交通秩序维护等等,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需要教育、公安、交通、综治、属地政府等各单位共同参与、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在这方面,各职能部门做的都比较好,能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
三是坚持多措并举。从教育方面来讲,主要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加强校门口值班;落实错时上下学和小黄帽路制队等制度;安排学校领导和学校老师到学校门口接领、护送学生;建立学生“安全通道”等有效措施,加强交通综合治理管理。其他部门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公安内保部门建立了高峰勤务,设置了高宝来爱民服务岗;交管部门不断完善学校周边的交通设施,加大执法力度,因地制宜设置单行线等;交通部门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定制通学公交线路等,加强交通治理。
四是坚持检查督促。每年,市教委都把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入校入区的检查的重要内容,在每年春秋季开学,每年敏感时期,重大活动期间都有委领导带队到各区和各学校检查。今年,市教委组成13个安全督查组,在元旦、春季开学、中高考、建党100周年庆祝前分4次由委领导带队进行检查。市教委每年还组织1445名挂牌责任督学,对全市16个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交通综合治理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五是坚持宣教结合。学校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通过专题讲座、校园宣传、国旗下讲话、观看“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交通法规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各学校还加强了对家长的安全引导,通过班会、家长会、家长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宣传交通安全和绿色出行的知识,引导家长和学生提高公德意识,自觉带头安全文明出行、绿色低碳出行。
六是坚持方法创新。在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中,各区坚持方法创新,涌现出一批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东城区动员社会力量,成立了“护蕊”志愿服务队,交通劝导队、交通疏导队,破解老城区校门口交通拥堵的难题;石景山区聘请交通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副校长”,充分发挥交通民警的专业优势,由民警协助学校来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解决交通管理的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守护学生安全出行。市教委也在全市大力推广了“石景山经验”,现在朝阳、门头沟、昌平、大兴、通州、密云、燕山等区纷纷学习借鉴,为每所中小学聘请了“交通副校长”。
主持人:王老师,刚才您介绍的过程当中,也提到了石景山区在治理工作当中,做了一些创新,探索出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接下来请张科长您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嘉宾
张剑锐: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石景山学校周边交通治理的工作情况。首先我们建立了“交通副校长”的工作机制,为什么建立这个机制?在2019年9月份,北京市通报全北京市最拥堵的30所学校排名,我们区一下子占了10所,上榜数量是全市第一。我们区领导和教委领导就提出一条叫做围着学校转、盯着问题办,各个部门全都到学校来看一看到底因为什么情况导致的拥堵。
主持人:要解决这个问题?
嘉宾
张剑锐:对,截止2020年底,我区10所拥堵学校已全部退出拥堵排名。
为进一步巩固我区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成果,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于2020年4月,区教委对接交通支队,为全区60所中小学校配备23名交通副校长,石景山比较小,学校离的比较近,警力确实是比较紧张,所以我们一位“交通副校长”要带队几所学校来做这个事。
“交通副校长”一个是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另外一个排查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包括设施设备不全的情况,优化交通线路来解决各种难点问题。
我们“交通副校长”还做了一个“三个一”工作机制,每周进行一次业务指导,每个月跟学校、家长、社区进行一次座谈,每个季度要对交通支队和区政府进行一次汇报,保证了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有效的落实。
第二块,探索一个区域的联合治理模式。当时2019年开始,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一直是重点治理学校进行推进,它门前一条路东西两侧占了5所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这个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希望通过把这一片综合治理带动整个区域的一个推进,目前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也会把这种模式继续推广下去。
第三块我们组建了5支护花志愿者队伍,学校组建家长志愿队,很多热心家长协助我们做这个事。第二教师的互导队,负责组织学生出来,第三是保安的防卫队。协调组织学生的上下学。各街道又配了老街坊志愿队,应对门前的突发情况,交通配备了交通协管员,家长把车开过来,家长不用停车下车,学生抱着书包,协管员就把孩子护送过去了。
主持人:咱们联合了很多社会力量?
嘉宾
张剑锐:对。第四块我们是分时段、分区域上下学,说白了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换时间,来回转换。错峰上下学,把时间精准通知到家长,让家长不用过早过来送、接,避免集中和拥堵。
第二块合理规划放学的区域,把学校门口100米左右的距离用起来,按照班级把孩子带出去,老师多走路、家长少堵车,分散一块。然后还有协调学校周边的区域,家长不用在学校门口等,你在这儿等,我们把孩子送出去。
我们京源学校小学部在小区里面,小区分几条路通过,我们创新这个模式,老师把孩子送到各个小区,让家长不用出小区就能接到孩子,维护小区环境。
主持人:您刚才说京源学校小学部创新了接送学的模式,是不是因为居住地集中,包括送学生回去的方式又是什么样的?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嘉宾
张剑锐:我们京源学校是在整个一个大的小区里面,又分好几个小区,里面有两条道路,只有一个红绿灯比较狭窄,学校一共900多名学生,其中有600名左右都是住在这个大的社区里面,以前放学比较聚集,容易引起拥堵,我们参照了北京最后一公里的模式,打乱了班级放学的模式,你这个班老师来研判,跟家长来调研,有多少个孩子住在A社区,多少个孩子住在B社区,用小区的方式你是A社区的,大家集中到这儿,老师和志愿者把孩子送到A社区,老师、家长、志愿者又把孩子送到B社区。这样做到了家长不出小区就能够接到孩子,孩子安心、家长放心。
主持人:是的,接下来请李科长介绍一下市交管局在学校周边交通治理中承担了什么工作,总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嘉宾
李磊:交管局高度重视学校周边的交通管理工作,2019年以来,按照全市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会同市教委、交通委、各区的政府推动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组织各交通支队、大队与区教委各个学校对接,包括属地街道、乡镇共同研讨措施。从优化交通组织、改善停车设施、开展停车资源等等方面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来改善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
这两年来城六区列入重点的一些学校的周边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城的史家小学、北京小学、日坛中学、翠微小学、丰台五小、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等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环境明显改观。
主持人: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的方面有没有什么标准呢?
嘉宾
李磊:围绕着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针对社会普遍关注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问题,主要是针对校园方面的安全、交通设施有明确的规范,一是要有行人过街设施,保证上下学有安全的过街环境。第二是学校门前划线,明确位置,严禁停车占用。三是设置警告标志,所有的学校门前要有注意学校注意儿童的警告标志,普通的黄黑色警示标志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荧光黄绿色的,反光的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起到最好的作用。
另外学校门前要设置禁停的区域,禁停标志标线来保障学校门前停车的安全秩序。还有学校门前要有便民的监控设备,一是通过设备关注学校周边的交通情况,另外也是对周边起到警示作用。
除了全市列入每年的重点学校,其他的学校所有的设施按照统一的标准区进行规范,施划其他标线100余公里。安装调整各类交通标志1400余套,更换荧光黄绿警告标志700余套。像丰台的水衙沟路学校,门前没有交通设施,比较乱,我们组织支队跟属地街道和学校在学校门前交通秩序进行统一的规划,通过施划交通标线、禁停网格标线、人行横道线等等措施,所有门前的管理措施由学校对家长进行告知和教育,包括属地街道做好工作,共同维护周边的秩序。整个学校门前从安全、从秩序都有很大的提升。
主持人:李科长介绍的主要是交通设施方面的一个具体的规范和准则。下面请杨处长介绍介绍,在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方面的规范?
嘉宾
杨广岳:标准规范是有的,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交管、教委三个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逐渐总结出了六类设施齐全、四支队伍到位、三方责任压实,我们称之为643的工作标准,六类设施齐全,包括线速、减速的让性标志、前方学校标志、违法停车、行人过街、违停标线等设施齐备。四支队伍,校方、保安,三方责任压实。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市交通综合治理了解小组办公室聘请了第三方的机构对学校周边道路情况进行一个监测和排名,也是督促各单位和部门推动这样的工作,我们是如何选取监测点,进行监测并且监测考评的?
嘉宾
杨广岳:2019年开始,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第三方机构,利用交通指数等大数据,选取城六区在校学生较多、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民众比较关心、影响较大的学校,对其周边道路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打分、排名,并定期公布排名情况,督促各单位和部门推动治理工作。
关于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四个维度,第一是交通指数,我们会选取学校周边2到4条道路对交通指数进行监测,评价学校周边运行状况和拥堵的程度,第二是交通设施的情况。刚才提到的六类设施。第三个是交通秩序的情况,包括门前人员出入、秩序管理、车辆停放到现在,第四个是公共满意度调查,我们会随机抽取学校周边的市民对他们发放调查问卷。根据市民的感受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情况、秩序情况、违法治理情况,出行的便捷性和直达性进行评价。
主持人:刚才我们介绍了是从2019年开始的监测排名的情况,接下来请问王老师,今年咱们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整体的情况以及效果是什么样的?
嘉宾
王建水:今年是全市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的第四年,也是纳入市政府民生实施项目的第二年。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联合印发了治理方案,明确将全市16区(含燕山)所有存在交通拥堵问题的学校全部纳入治理范围。将全市16区(含燕山)51所学校列入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各区都制定了一区一案、一校一策,正在按照各区的计划开展治理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比如:门头沟区投入770余万元,对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共80所学校的六类设施进行完善;从今年5月起,对这8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在上下学高峰时段采取民警站岗、交通协管员疏导,巡逻车开展巡逻等形式,率先实现了护学岗的全覆盖。像护学岗全覆盖的区还有延庆区,延庆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94所,区公安分局统筹全局力量,每天上下学期间派 94名警察上岗执勤,协助学校做好交通秩序维护。列入民生事项的51所学校,截至目前,已有5个区(朝阳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怀柔区、延庆区),18所学校完成了治理,其余33所学校大部分项目也完成了治理,主要剩执法设备的安装正在施工。
主持人:交管部门在今年的治理当中又做了哪些措施和做法?
嘉宾
李磊:咱们学校周边的特点不同,有的临主干路、有的在胡同里面,出行方式也不同,所以每所学校我们要求按照“一校一策”、量体裁衣的原则去决定学校周边的管理措施。通过采取单行、微循环,包括调整学校出口位置这些措施来减少咱们学校门口的车辆、行人的交织。今年今初在西城的一五六中,是在王府仓胡同,一个胡同里面,对胡同采取了信号灯的单行,来减少车辆双行对这个学校门前的影响。包括西城正泽学校,在真武庙地区,门前也是一条双行路,但是它是社会交通流量确实比较大,学校门前确实道路也比较窄,这是采取的限时单行,在放学时段二个小时停车的单行措施来减少学校门前的聚集。应该说通过这种单行微循环的设置,来降低、减少学校门前的交织冲突,来满足咱们上下学出行安全问题。
主持人:目前很多家长都面临一个困扰,接送孩子的时候,停车难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各位嘉宾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嘉宾
杨广岳:当前我市中小学学校基本上实行的是就近入学,对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学校也要从立德树人的方式教育引导他们绿色出行,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一直以来我们市交通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学校门前周边进行站点、线路的合理调整,目前学校周边都建有站点和轨道,建议高年级的学生选择绿色出行,家长减少开车出行,对于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家长接送也是允许的,学校和属地政府也本着人际化的原则给予照顾,一方面有的学校协调了社会停车场在高峰时段适当的预留和共享的停车位,学校家长可以把车停放在这里,选择步行去学校接送孩子上下学,另一方面,学校也在门前设置了临时的落客区,允许学生在这里临时上下车,即停即走,也有老师、志愿者帮忙开关车门。
主持人:王老师您也给我们一些建议?
嘉宾
王建水:学校周边停车难的问题一直是家长关心,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市教委一直在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现在小学和初中的就近入学率达到了99%以上。但是,我市中小学学生数量是逐年增长的,家长接送孩子的需求也是持续增长的。再加上近两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有些家长考虑到孩子安全问题,有条件的更多是用私家车接送孩子,所以说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就更大。家长困扰也就更大了。
解决这些困扰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学校方面,要发挥好家长志愿者队伍,组织好学校领导、学校的老师、保安、家长志愿者与交警、协警一起在上下学的部分进行交通秩序的维护。家长方面,我们也是提倡接送孩子的时候,首选绿色出行,杨处长谈到了,高中生要加强自立,尽量不让家长开车接送。像小学年级的孩子,确实必须接送的我们也是建议孩子坐车要尽量坐在车的后排,靠近学校门口的位置上。下车的时候要事先准备好书包和物品,即停即走。接送完孩子的家长要及时离开,不要在校门口逗留和聊天。每天早晨7:15到7:45,这半个小时社会车辆能避开尽量避开,能绕行尽量绕行,在学校工作的像垃圾清运、快递外卖也尽量避免这个时段。
主持人:李科长您也给我们讲一讲?
嘉宾
李磊:校园门前停车确实是校园门前交通秩序、拥堵最主要的原因,这两年我们也积极与学校梳理学校周边的资源,统计学生家长的需求,临时停车、开辟一些临时停车场供接送孩子使用,从源头上缓解学校门前的停车压力。像海淀的、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等利用露天停车场、少年宫停车场,利用剩余的空间给家长开放。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丰台五小,丰台五小正好是在四环路的边上,正对着是四环的丰台大桥,桥底下原来是一个社会停车场,为了解决学校门前的停车问题,丰台这边跟区里面,还有学校对接,上下学高峰的时候,上下学的这一个小时,协调这个停车场,上下学一个小时对接送孩子是不收费的,同时从学校门口到停车场专门施划了一个人行通道,保证接送孩子能到达停车场,对四环主辅路交通压力有缓解。另外有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周边有一些空地,利用一些空地建一些临时的停车场,海淀中法实验小学、翠微小学北小区都是空地,海淀的温泉镇政府利用这个空地建了户外停车场,同时把学校跟停车场中间打通了学生上下学的同道,单独开一个门,停车场里面既有接送孩子的车位,也有从学校出来安全集散的学校上下学等待的空间,把原来学校门前去接送孩子,去等着去乱停的全都挪到户外,让门前的通用秩序安全性有很大的提升。
主持人:李科长介绍的梳理周边资源确实是很好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也可以采用石景山经验的做法统一送学生回小区,既能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让家长特别的省心、省力。
王老师,除了讲到的学校门前停车难的问题,当前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还存在哪些风险或者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呢?
嘉宾
王建水:有两方面的安全风险需要注意,一是治理效果容易出现反复,需要长期坚持,我们从日常检查和舆情反应来看,治理好的学校在制度落实、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落实等方面容易出现坚持不好、管理松懈等问题,治理好的学校容易出现反复,这块需要经常的查漏补缺,经常进行提醒。第二学校志愿者队伍需要加强,学校志愿者队伍的成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学生的家长、街道工作人员、热心的市民等等,这些人在维护学校周边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上下学高峰时段,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有些家长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还有看到人多车多容易心慌和误操作,对志愿者造成伤害。还有冬天的时候,早晚道路昏暗,车辆和行人视线不清,也容易对志愿者造成伤害。
应该说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只有通过努力把安全隐患消除,才能提高大家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主持人:听说为了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的管理,交管部门在科技管控方面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举措?
嘉宾
李磊:加强学校周边的安全管理,在原有交管部门自己的监控设备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区的公安分局,将公安治安的视频监控设备共享到我们局,作为校园周边的管理手段,弥补现有监控的一些盲区跟空隙。特别是我们局有一个联合创新的平台,联合相关的智能企业探索融合视频技术,实际上就是公安的视频可能是手动、人工去看,我们利用这个联合平台去融合视频,通过自动的一个软件去实现自动的抓拍,对动态静态交通违法进行自动的扫描、自动发现、自动抓拍,形成交通行为视频,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查处,构建了固定设备、电子设备自动记录、视频巡检主动发现的执法模式,来保障学校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持人:除了科技创新的举措和其他的问题等等,还有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特别关注的就是宣传教育的工作,请王老师和李科长分别从教育和宣传管理的工作是如何进行宣传工作的?
嘉宾
王建水:近年来,教育部门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开展“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主题教育活动,2次走进北京交通台“一路畅通”节目,介绍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进展情况,回应市民关切。会同市应急、公安部门和北京电视台连续2年,制作播出“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把交通安全和绿色出行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
今年3月1日,学校开学第一天,市教委联合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频道的北京您早栏目、北京卫视北京新闻、北京时间等栏目,现场直播报道了各学校保障学生交通安全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向学生、家长、社会等广泛宣传我市开展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还配合市公安局交管局开展学生不乘坐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宣传教育。另外,各学校充分发挥培训家长、沟通社会的责任,不仅宣传教育引导家长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绿色低碳出行,而且设立家长志愿者队伍,让家长参与到学校交通治理的管理当中来,其实这个管理的过程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监督。
主持人:李科长您说说,咱们这边是如何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
嘉宾
李磊:王老师和张科长都介绍了,我们局安排一区一警还有各交通大队的干部民警作为咱们学校的“交通副校长”,全市已经有1000多所学校都已经安排了“交通副校长”,按照一校一策、因地制宜,做好学校交通的综合治理,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工作模式,我们要求每个月至少深入学校一次,像石景山这边做的比较好的,一周一次,基本上能够保证每个月至少一次开展交通的一些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此外,结合咱们这两年的疫情防控,我们也通过开辟线上的一些交通安全教育模式,通过歌华有线视频推送,组织全市学生、家长、老师参加知危险、会避险线上活动,另外每年也会深入学校开展专题的交通安全的一些培训宣讲,包括设置一些展板,发一些宣传资料,同时,还有共同联合老师、家长、志愿者、文明引导员共同做好学校周边的宣传教育。
主持人:刚才咱们聊了这么多,相信观众朋友和我一样,非常关心今年上半年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究竟有什么样的评价情况,请杨处长介绍介绍?
嘉宾
杨广岳:今年市教委重点治理的学校为全市16个区和燕山地区,每区3所,一共51所,经过半年的工作,应该说评分还是不错的,51所学校的平均分由1月份的88.37增长到6月份的89.14分,按照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要求,通报较好和较差的学校的有关情况。
城六区监测考核排名前5名的学校是海淀区六郎庄小学、石景山区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海淀区首师大附属玉泉学校、石景山区黄庄职业高中。排名后5名学校为:丰台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西城区宏庙小学、朝阳区八十中学(白家庄校区)、海淀区东升实验小学、丰台区黄土岗小学。其中,丰台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门前缺少限速或减速让行标志,高峰时段聚集的家长比较多,存在较为严重的机动车违法停车、非机动车停放混乱情况,堵塞交通。西城区宏庙小学:门前缺少限速或减速让行标志、注意行人标志,高峰时段违法停放现象严重、占据道路两边,放学时非常拥堵。朝阳区八十中学(白家庄校区):高峰时段违法停放现象严重,接送的家长很多,周边道路异常拥堵。海淀区东升实验小学:高峰时段机动车违法停车、非机动车停放混乱现象尤为突出。请这些学校与当地的教委取得联系,加快问题的整改,确保学校周边交通真正的安全。
主持人:刚才我注意到,前5名的学校当中,有3所是石景山的学校,接下来,有哪些是石景山区独有的特点,有哪些可以复制给其他区域学校的,可以让他们学习的?
嘉宾
张剑锐:所有的经验都是可以分享的,所有的经验其实又都是独有的。总体来说其实就是社会和学校和家庭一起来配合。
我主要跟大家汇报两条,也算抛砖引玉。第一,我们制定了中小学放学秩序维护的工作导则,导则里把方案、设置区域、错峰放学的组建队伍和机制都给各个学校提供了借鉴的思路,我们的导则对学校也是抛砖引玉,各个学校自己去想更好的办法,每个学校的形式不一样,一校一策。
第二块,我们区确实把学校门口的交通综合治理当成一个最大的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做。从2020年,我们区把所有的中小学全部纳入交通综合治理的范围,我们的交通支队、城管委、街道办事处,方方面面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周边秩序的维护中,这也是我们取得成效的一些关键。
主持人:也希望张科长介绍的这些特点,能够给其他区域的学校一些思路。接下来杨处长,我们想了解一下,下一步我市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方面还要进行哪些具体的内容呢?
嘉宾
杨广岳: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我们一共监测了121所学校,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获得了家长和周边市民的一致的好评。
今年7月6日,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第11次会上,要求要对学校、医院、景点、商业区开展全面的监测考评。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点位进行通报,并在影响力较大的媒体上向社会进行公布。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一校一策交通治理措施,选取150所学校,分城区组和郊区组进行监测排名,同时修改了监测指标,增加了周边停车场不停车收费,停车资源纳入全市统一平台两个加分项,希望更真实、准确地体现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情况,也是为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推进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的工作。
主持人:王老师,面对下一步工作这样的考评要求和工作计划,在我市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当中,市教委有哪些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嘉宾
王建水:主要有5项任务来完成,一是完成51所学校民生实事项目的治理。要按照“六类设施齐全、四支队伍到位、三方责任压实”的标准来完成治理,接受市政府、市交通部门聘请第三方检查验收。
二是要巩固提升治理效果。治理有效果的学校要保持长效机制,防止反弹;治理有待提高的学校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广泛收集家长“微需求”,实施学校周边或者附近区域的“微循环”,开展适应学校自身的“微创新”,通过对交通安全、环境和秩序“微治理”,提升治理效果。
三是要深化管理责任落实。我们将指导各区、各校根据“一区一案”“一校一策”来落实责任清单。各区各校要按照“精治、共治、法治”的原则,针对学校特点因校施策,通过定人、定岗、定位、定责,进一步深化管理责任落实。
四是要优化工作机制运行。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工作是全市治理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将主动协调沟通工作,深化教育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治理格局,联合其他各级相关责任单位,主动作为,共建共治,履行好各自职责。
五是狠抓宣传教育落实。进一步发挥学校主题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载体,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深化教育效果。
应该说,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备受社会关注,做好学校周边的交通综合治理,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市教委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督促,切实完成任务,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主持人:谢谢。今天通过各位嘉宾的介绍,让我们全面了解了北京市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情况的工作内容,也对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要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谢谢各位!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