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大兴区市政市容委副主任 郝望
大兴区市政市容委停车管理中心科长 赵东辉
主持人 谭小清
主持人:构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实施排堵保畅工程,各位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是由北京市交通委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热线访谈节目现场。北京早在2005年就有公共自行车租赁了,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公共自行车租赁一度达到顶峰,可是后来又跌入低谷。随着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北京市积极推广“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的模式。北京的公共自行车进入了一个新的趋势,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常识。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嘉宾:大兴区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郝望,郝主任主任跟大家打一个招呼。
郝 望:网民朋友们下午好。
主持人:大兴区市政市容委停车管理中心科长赵东辉。
赵东辉:网民朋友们下午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的到来,我们中国原来是自行车的大国,到现在慢慢地自行车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现在大部分人都是采取了机动车出行,可能在咱们公共自行车的建设之初,市民可能对于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有很多的期许,我们通过一个小片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主持人:好,咱们回来,市民对于公共自行车的这个热情还是很高的,北京也不是第一次有这个公共自行车,那前几次为什么没有好的实行下去呢?
郝 望:北京市是这样,从2005年北京市就推广了,或者叫引进了公共自行车这个项目,当时完全是靠市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这么一个过程,政府也没有除了规划和管理之外,在投入上政府完全是放开的,完全是靠纯市场化运行的方式推进的这个公共自行车。由于市场的运作,运营企业的收费的价格比较低,投入产出比应该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大的一个自行车的租赁的网络,市民在租还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前一阶段的公共自行车这个项目,基本上叫中途夭折,这里面主要就是企业过多的考虑了他自身的利益,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政府在早期引导的过程中,用一些在政策方面没有一些好的一些引导性的政策出台,是这个原因。
一、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情况
主持人:听您说了,北京市政府从2012年的时候再次把公共自行车推广到几个区县作为试点,咱们这次试点的区县有哪些?
郝 望:北京市是这样,从2012年北京市为了缓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也结合北京整个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方面的需要,提出了发展公共自行车这个项目,第一批试点是城区,第二批是郊区的几个区县。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在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大兴、通州和亦庄八个区,已经推广了公共自行车这个项目。
主持人:现在这个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情况已经运营了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这个运营情况是什么样的?
郝 望:试运营一年以来应该说我们在北京市交通委和交通委运输局还有各个区县、市政市容委、交通委的组织领导下,应该说现在试运行的这八个区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全市截止到9月底,全市已经发放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是6.1万张,每辆单车平均日周转的次数是2.8次,就是使用率2.8次,特别是在地铁周边地区也就是轨道交通的枢纽地带,平均每天的周转率已经超过了10次,我们测算了一下,租车人平均用车的时间在21分钟,21分钟左右。那么有的区的话,平均的骑行时间是13分钟,平均的话骑行在3到4公里之间的样子。一年以来我们算了一下全市租还车是250多万次,应该说使用率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大家都比较愿意骑自行车出行,因为咱们对于这个最后的这个1公里还是非常的方便的,市级推广这个自行车要求就是统筹规划、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参与,这个以市级统筹、区域主责、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模式,我想问一下,咱们现在有哪些企业参与到了公共自行车的运营当中?
郝 望:这个公共自行车的运营你刚才讲了,统筹规划、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参与,这个是咱们北京市发展公共自行车的一个基本原则,它的模式是市级统筹、区县主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这么一个模式,那么从政府主导下,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这个公共自行车这个项目,那就是在政府、在资金、在技术、在组织管理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在政府统筹的领导下,从早期的规划到站点的选址、布局,包括这个公共自行车设备的采购、运营商的采购,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这样就是有利于这个项目在启动阶段他能够既沿着市场化的方向去发展,那么同时也能够达到咱们政府预期的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了实现这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刚才我也讲了,就是说需要这个市场机制的引入,注重增加运营主体的自我的造血功能,不仅集聚更多的力量参与这个系统的建设,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投资的效益。这个是什意思呢?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是一个经过几年,我们讲是三到五年这个过程慢慢把这个项目推向市场。政府制定规则、制定规划、制定技术标准,最后靠市场做完善做发展,这么一个过程。目前,从参与这个项目的企业来讲的话,从市区的话,现在是由北京市北京易世通达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音),由他们作为设备的提供商来进行设备的建设、安装和车辆的调试,他们负责这项工作。我们大兴的话是采用江苏常州永安自行车设备有限公司他们提供的这个技术和一些设备和车辆,这是北京市目前是这两个比较大的这个自行车系统的供应商。从运营服务来讲的话,他是由各个区县自己负责,在各个区县这个交通委或者市政市容委的统筹协调下,我们也是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采购这个自行车后期的运营服务商来统一的管理、调度、维修,目前我们投入市场的这些自行车,目前的话我们就是这么一种模式,也作为一个刚刚起步一年多的时间,应该说还有一些不是很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一步一步来,摸索着也借鉴其他城市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一点一点逐步完善这套系统。一方面要完善体制,完善管理的机制,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的设施、设备进行也是一个叫检验,慢慢把这个事逐步的做起来。
主持人:现在就是等于咱们这个基本上属于公益的,我了解到第一个小时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像这个车子的耗损还有就是等于咱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盈利可说,维修耗损这块的费用,基本是入不敷出的,这块的费用是由谁承担的?
赵东辉:前期还是政府。
二、大兴区公共自行车的发展优势及建设情况
主持人:我知道大兴区作为咱们试点的区县就是在这个公共自行车的方面做的比较好,然后咱们就关于大大兴比如说推广这个公共自行车有什么具体的优势呢?地域上或者城区这块。
郝 望:大兴的话,一望无际是个传统的一个平原地区。
主持人:就没有大坡那种。
郝 望:对,这个城市应该说建设了三十多年,目前从发展公共自行车这项工作来讲的话,应该说我们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就是它的区域的优势,他是独立于市区的一个,我们叫新城,过去叫自城现在叫新城。目前建成区的面积是45平,南北长是8公里,东西是五公里,五六公里的样子。地铁四号线又在这个新城的中部穿过,围绕地铁四号线东西两侧的二到三公里,基本上就是应该说大型新城的建成区,大兴新城的所有的居住小区,97个居住小区,学校、医院等等公共服务机构都坐落在这个区域里。新城地区60多万人口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个区域,所以说在这个区域布点设置一些公共自行车站点,解决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市民出行短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应该说都是比较方便的,这是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的话就是一个需求方面的优势,刚才我也讲了,解决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我们还是存在一个由于是一个大兴新城还是一个在建设中的城市,我们的核心区域,新区,生物医药基地等还没有完全的建成。相对来讲我们公共交通在这些区域所谓的城乡结合地区,我们的公共交通还延伸不到那里。所以说,为了解决这些区域这个群众新出行的问题,也是满足这些地区群众的出行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些位置设立一些站点。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大兴过去叫绿海田园,现在叫绿海田园环保下的一座新城,我们近些年建了大量的休闲公园,距城区都在两三公里的样子。
主持人:这周边有站点吗?
郝 望:在这些郊野公园的周边我们都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站点,便于早晨晨练或晚上锻炼的居民出行,应该说这是这几个方面都是一个需求方面的优势。那么第三个就是一个骑行环境,大兴是一个平原,那么新城也是这个地势比较平坦。目前我们的新城地区整体的路网,我们叫五纵十六横,路网结构基本上趋于合理。从大的交通的角度来讲,我们既满足了机动车的通行,同时这些年我们在市政道路的建设方面,无论是新建还是道路的改造,我们都注重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环境的保障。目前我们97条市政道路,其中有51条大街我们都设计非机动车的专用车道,这个累计的长度是98公里,这个应该说主要的干线四大公路都有这个非机动车的专属的通道,那么市民骑行起来,应该说从路权的角度、安全的角度都有很好的保障。应该说大兴从自身来讲,从它的区域优势,从它的需求优势,还有他目前我们市政道路建设方面的优势,对发展这个公共自行车这块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最后还有一点应该说发展公共自行车这个项目,不光是市交通委或者说是一个某个区域,市政市容委一家的事情,这里面集合了相关的城市管理部门的支持,比如说园林绿化部门、市政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城管执法、供电部门等等这些部门,都要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因为毕竟它是一个公益的事业。在早期我们在研究这个大兴新城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规划的时候,我们集合了上述我刚才讲到的这些部门的意见或者建议,吸纳了这些部门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做法,所以说在后期在整体的布局、建设也包括目前的运行方面应该说还都是比较顺畅的,应该说就是集众家之意,形成一种政府的各个执政部门之间相互通力的合作,形成一种比较大的一种优势,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大的优势,我们才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公共自行车发展到目前的这种程度。
主持人:那咱们现在这个建设情况怎么样?
郝 望:目前的话,我们是一期,在去年的10月底,我们建了135个站点,投放了3000辆自行车,这是一期。目前的话我们已经着手进行二期这个设备的采购,我想到明年的三、四月份我们二期的设备和车辆上来以后,应该说对于提高公共自行车整体的服务效益,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主持人:那个二期会增加多少辆?
郝 望:二期我们想增加7000辆,我们有一个规划,大兴公共自行车最终我们想是这样,按照我们的规划是800个点位,一期我们现在是135个点位,应该说从去年建成到今年四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调试,到今年四月份的正式运行,这是一期已经结束。二期从我们现在开始,到明年的春天结束,我们投放的量达到1万辆,按照我们总体的设想就是说在大兴新城这个地区,我刚才讲是45平方公里的建设区,每平方公里设置的点位不低于9个,基本上是每一个点位之间的距离在500米。市民从小区出来能看到自行车,从学校出来能看到自行车,方便大家的使用。那么第三阶段我们在丰富完善这个新城地区整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我们要向西红门、旧宫、庞各庄、等等这些地区去延伸,因为像西红门、旧宫离我们的新城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些年随着咱们首都城市整体功能的外延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发展,这些地区人口的规模在逐年的增加,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所以你像西红门、旧宫这些地区我们认为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基层的同志也跟我们讲都有需求,老百姓也有这个愿望,我们通过网络、通过市民来信我们也都收到了大量的意见,所以在这些地区,这个有必要发展一些公共自行车。另外庞各庄大家都知道,庞各庄是咱们北京乃至全国著名的西瓜水乡,有着应该说叫得天独厚的这个旅游的优势,他有梨花村、西瓜的采摘园等等,那么他这里面也跟我们沟通过几次,把这些采摘园旅游景区连接起来,市民到庞各庄去旅游,我可以自驾车,我把车放在某个地方,我可以骑着自行车。既作为一种休闲,也作为一种健身的活动。
主持人:因为好多地开车是不方便的,骑自行车要方便,还能游览沿途的风景。
郝 望:所以说,在这些地方,我们就想一方面借助他旅游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借助目前这种京郊游的这种规模和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个优势还有大量需求的存在,在这些地区发展一些公共自行车。最终的话,我们想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市交通委、北京市运输局的大力的支持下,把我们这个大兴整个的这种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系统能够完善起来。
主持人:那最终是要达到多少辆自行车?
郝 望:最终是3万辆自行车,就基本上能够满足整个市民的这种需求。
主持人:咱们现在关于这个存放点可能跟之前的也有一些存放的电桩,跟之前的也有一些区别,是不是有新的功能和新的亮点?
赵东辉:现在大兴新上的公共自行车属于全智能的,原来最早2005当时是以POS机人工管理为主,现在咱们靠物联网。大兴这块来说,目前站点之间可以达到通存通取,办完IC卡以后,到哪儿都能通存通取。还一个目前就是这个没有卡了,卡丢了,卡丢的时候如果你再到中心到相关的办卡机构这个时间可能造成你的车辆费用的损失,这样的话你只要打个电话,可以实行24小时开卡停卡。
主持人:就等于我现在如果要是卡丢了就可以用电话让我的损失减少?
赵东辉:对。还一个现在目前来说这个系统原来最早的那些人工靠POS机的时候,全盘调的这块不知道,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指挥中心,对全区的公共自行车现实的运营情况实时掌握,包括早晨起来潮汐现象,晚间的潮汐现象,这样的话及时调动就可以发出指令系统。还有大兴公共自行车可以在站点上查询通过拿这个IC卡到站点的机柜上查询你的现有的使用情况,还一个是就是咱们在站点满的时候,我查询我的周边站点现在还有没有空缺,这是现在已经具备的功能。在后期就是如果说我们在达到一万辆的时候,要开通手机通过手机这个APP下载,下载以后可以把大兴公共自行车网络下载下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早上起来我起床,我现在不用去看我的公共自行车到底站点有没有,打开上网以后查一下我这个站点上有多少可借,我回家之前查一下有多少可还。
主持人:这块咱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了吗?
赵东辉:现在已经具备这个条件了,但是现在没有开通,因为现在这个公共自行车正在试运营当中,还一个远期这块来说我们这个存取方式,现在目前只是IC卡,在后期现在要跟一卡通对接,还具备现在的银联卡,人人手里都有银联卡,这样的话我们银行卡开通以后,用银行卡可以存取公共自行车,但远期的时候达到通过手机上网,会员制,存取自行车。
主持人:咱们现在可以有效的看到自行车的调度情况,现在大兴的这个运营情况怎么样?
赵东辉:现在大兴的运营情况现在目前一共是个上了130个站点,投放锁住的3000个,在桩的这块的公共自行车2000辆,备车这块是1000辆。运营当中通过这段时间运营现在目前总发卡量是25000张,首次发卡是2013年4月26号就已经结束了,当时发卡是按照1配5的比例发放卡的。发放卡以后4月份到8月份期间,通过网络,通过咱们电话,通过到站点直接去咨询,这个市民的需求非常大,后来我们又是通过开会商量,在大兴又增加了1万张,在8月1号到8月20号,这样的话1万张发完以后,就达到1配9,一辆自行车配9张卡。发卡的时候在8月1号那天正式发卡,当时发卡的头一天,也就是一百多人二百人,我们当时就属于是没有对外公示现在办卡,因为卡量很少。以前来过咨询的,他知道信就来了,头一天100多人,第二天涨到二三百人,等第三天一开门,四五百人。在这期间大家等于是办不上卡,有的人甚至早上一点。
主持人:也就是说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把一万张卡全部发放完了?
赵东辉:一共是用了20多天,20多天发完一万张卡,现在还有将近2到3万人还要办卡。
主持人:就是等于他们还在期待之中?
赵东辉:对,如果是再发卡的情况下,咱们现在保证不了现有的骑行了,现在已经出现了空桩、满桩现象的高峰期。
主持人:他们就只能等待二期建设了?
赵东辉:对。
三、公共自行车的收费标准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咱们公共自行车收费的标准是全市统一的还是就各个区县可以自己调节?
赵东辉:现在收费标准是这样,咱们城六区是统一的,城六区的收费标准现在以这个一小时之内免费,一小时之后每小时一块,一天最多收费十块。区县这块跟市区有差别,因为是独立区域,现在目前大兴的骑行需求过大,我们区是把这个收费一小时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会骑的情况下,如果市民会骑,10个小时都是免费的。
主持人:他就可以我骑到一个地方存了然后再换一个?
赵东辉:就是说如果我现在一天骑行快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有个借还次序,第二小时还是免费的,只要你有还车的记录,第二就是免费的。
主持人:我同样一辆自行车可以频繁的还借吗?
赵东辉:你可以还了这辆车,借那辆车。
主持人:这辆车等于我还了之后不能再马上借出来了,要换一辆车能借。
主持人:对,换一辆车,等三分钟上传数据,你这个借还次序完了以后再借还可以借出来。
主持人:同样的自行车等三分钟也可以借出来?
赵东辉:对,目前就是两个小时以上开始收费了,一块钱,三个小时以内两块,三小时以上就是三块钱,最高一天收费20块钱,这因为咱们现在这个车如果骑到家去,他要自己付费,如果价位过低的情况下,骑家去就无所谓了,这样咱们3000辆自行车在晚间的时候可能车站看不到车了。
主持人:咱们这个公共自行车的运营可能现在您说的就是比较智能可以统计了,咱们有没有统计过在哪些区域,哪些区段还有就是什么时间就是属于这个租借的高峰?
赵东辉:这个有,就是现在统计这块来说2013年1月份,我们公共自行车就开始运营了,一月份有个数据,就是借还次数这一个月7550次,各站点每天借还的平均次数不足于4次,这个通过公共自行车陆续的建设,还有卡量陆续发放,到了9月份骑行的次数一个月一下增长到70.7万次,增长数是一个呈几何状的,日平均这块来说,日平均最高次数现在可以达到15000次。
主持人:咱们这个自行车就是如果损坏了,或者我在中途有出现问题了,骑行人怎么解决呢?
赵东辉:现在就是咱们这个大兴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公司他们每天都有一个叫保洁,每天不少于一次保洁,通过保洁的时候发现公共自行车损坏及时上报给中心,由中心下达维修中心的部门人,上这来把车推走。还有一个方式就是目前在大兴公共自行车站点上有一个专用故障车的专用桩,这个专用桩,把车存上以后,一秒钟咱们指挥中心就已经看到这个桩上有车了,这样的话可以让咱们的维修部门,到现场把车看一下,是不是故障车,如果是故障车的话把它推回来,推回来以后我们一般来说大的故障,扎胎了、轴坏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不超过24小时修复完毕,而小的故障像没有气了补气的情况下,2个小时就完成了。
主持人:像咱们在运营过程中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吗?
赵东辉:运营过程中的问题现在就是调度,区域调度,目前公共自行车的出行高峰和咱们早高峰和晚高峰是同时的,调度当中现在如果是厢式货车或者是大公交,越是高峰越调不动,所以我们区里面目前通过小型的调度车,一辆车拉六辆公共自行车是一种方式,可以进小巷,进人行横道。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目前在存取点比较多的地方,增加备车区,每个备车区,一般在20到40辆,这样一个站点最大扩容量可以达到60辆车。
四、推行公共自行车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主持人:咱们现在就等于运行一年多,对于环境或者什么有没有好的推动?
郝 望:对于环境这块,一年多的时间,公共自行车的话,应该说我们感到最大的欣慰就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就到今天上午还有部门的同志找我,要求在他的办事处在他的单位新建自行车的站点,但是我们都是很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这三千辆现在投入运行的自行车,整体效果来看的话,目前你在大兴新城的任何一个交通要道你都能看到,公共自行车的这种,但是对于整体的环境来讲,我想这项工作还需要从时间,从整个大的这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预想是这样的,一个是从城市容貌的角度,随着这个公共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市民骑行次数的增加,我们势必要淘汰一些老旧的自行车,低质的自行车要淘汰。目前我们在城市环境治理方面困扰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楼门自行车乱停乱放,自行车棚内部废旧自行车无人管理的自行车乱丢乱放的问题。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用刚才我讲的三到五年的时间可能用不了这个时间,慢慢的我们随着这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进公共服务单位,随着这个项目的推进,市民你就没有必要再买一些档次比较低的自行车,当然说是你愿意买我们也不限制。政府的话从引导百姓出行方式方面,我们会提供公共出行的工具,这是从城市环境这个角度。从清洁空气这种角度的话,如果这个公共自行车达到一定量的话,方便市民出行、居民出行,从家门口我可以骑自行车,骑到我的单位,或者商场,都很方便的话,势必会减少这个机动车的出行。现在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的话,市民在出行习惯上,几百米的距离去个超市买个菜,或者说到某个地方办点事,距离不是很长,都不愿意步行,原因是一个是我们公交应该说有些点位,还达不到这种需求,另外的话我们的市政的配套的非机动车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归根结底通过发展公共自行车的这个项目,我们要引导这个市民慢慢的回归二十几年以前我们首都地区自行车叫骑行的一个特大城市,回归到这个环境当中来。当然说我们对于这种公共交通,对于机动车的出行,公共交通我们要大力发展,对于非机动车的出行要是在政策上、在制度上,要减少我们市民的使用非机动车出行的这种次数,把机动车放在家。通过这种政府提供的这种自行车,比较便利的可以叫零排放的这种自行车,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这种出行需求,这是从环境,从清洁空气这种角度来讲是很有好处的。一会儿具体我们有一个测算,一会儿让赵科主任再具体的讲。第三环境的话,我想刚才是讲空气环境,还一个是城市的环境,第三个环境,叫一个景观的环境,我们可以去畅想未来北京市或者它郊区的新城,大面积的推广公共自行车满街,我们的出行20%、30%的市民我们靠公共自行车来出行的话,我们的主要道路、我们的主要生活区域。
主持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郝 望:对,整个城市的景观,会通过自行车的发展,我们会打造一种新的景观,不光是外地人到北京来,还是我们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人,我们的内心它是有一种这种幸福感。
主持人:因为我看到自行车的颜色也是比较亮丽的,如果大家都骑着在路上行走的话,还是非常漂亮的,而且是零排放,赏心悦目,是一道特别好的风景。我这还有一个网友问,他就是担心现在郊区县跟市区还没有实现一卡的通存,在未来能够实现这个一卡通存吗?
赵东辉:现在大兴的公共自行车具备一卡通开通的条件,但是目前是区域单独运行,而且咱们公共自行车这块与市区的接驳这块离得比较远,但是后期城区与郊区这块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我们会开通的。
主持人:开通以后还是可以使用的?
赵东辉:开通以后,比如说大兴到丰台很近,就是一路之隔的时候,我们建立一个中转置换站,这样同一卡不同的车可以骑行。
主持人:今天就特别感谢两位给我们传达了一些很多的关于我们有效租赁自行车,可以让我们如何免费,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的出行。二位还有什么要跟网友说的?郝主任您先说。
郝 望:我想公共自行车经过八年的发展的历程,有曲折、有坎坷,特别是在最近两年,在市政府、交通委等大力的这种支持下,我们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从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个角度出发,发展公共自行车是我们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一个职责。我们经常讲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一步一步一方面要符合北京市的市情;另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其他城市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逐步地完善我们整体的规划和发展的思路,这一点的话请网民朋友们放心。这项工作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启动,只会做的越来越好,这是第一。第二,在公共自行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鼓励和鞭策,比如说在早期我们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过程中,有些点位,这个点位的设置,可能影响到人家商户的这种出行,当时就是不满意要求我们拆除或阻止我们建设,但时间不长,一年多的时间,现在不管是基层部门也好、企业也好还是居民也好,都是通过各种的媒介的方式,向我们提出这种需求,这是对我们一种无形的一种支持。当然了也有通过网站也好,写信也好,电话也好,对我们提出一种批评,那就证明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群众的批评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鞭策,因为毕竟政府部门的话,几个工作人员有些事情还不是把握得很准,这么大的事情还是需要全社会的这种支持、参与,我们最后才能取得成功。第三,我想讲的目前我们公共自行车是在政府主导下、企业参与、市场运作,这么一种运行的方式,但是归根结底,政府我们还是要制定一个很完整游戏的规则和一个工作的规则,要把这个公共自行车推向市场,向广大的市民提供一个比较完整公共交通的产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的方式,目前的话我们也在探索,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可以参与到我们这个公共自行车这项公益事业当中来,为社会的发展也是为咱们清洁空气行动做一些贡献,我就讲这么多。
赵东辉:网民们到大兴看到公共自行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希望大家能看到蓝蓝的天,出门之前看看手机,选择骑行的车的位置,骑上咱们绿色环保的公共自行车,骑行在专属道路上,达到车有路行、车有位停、天更蓝。
主持人:谢谢您赵科长。两位嘉宾,今天给我们介绍一些关于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一些知识,然后教给了我们可以免费地租自行车,今天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