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市交通委谈“生态驾驶国际经验与北京市现状”

发布日期: 2013-11-14 09:46 [打印]打印
分享到: 

访谈现场


 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工程师 蔡静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荣建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 宋国华


 主持人 谭小清

    主持人:构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实施排堵保畅工程,各位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是由北京市交通委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现场。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工程师蔡静,欢迎您。
  蔡静: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荣建,欢迎您。
  荣建: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宋国华,欢迎您。
  宋国华:大家好。

  一、生态驾驶的概念
  主持人:非常高兴三位作客直播间。我想问一下,对于生态驾驶可能大家还比较陌生,那么什么是生态驾驶?
  蔡静:生态驾驶的概念最初在二十世纪末由芬兰提出来的,指不突然加速、减速的行为,是环保的行为,现在在日本和欧美国家,这个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主持人:其他国家推行生态驾驶多长时间了?
  蔡静:芬兰提出来之后,随后日本和欧美已经在推广这个东西了,现在差不多也是十几、二十年了。
  主持人:生态驾驶在其他国家有很好的经验,对于中国来说,有各种各样的条件的制约,我们觉得哪种方法好?
  荣建:日本和欧盟的做法是相对比较系统的做法了,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几个方面的经验可以值得我们借鉴。一个是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他们做一些培训和教育的工作,让大家知道怎么做生态驾驶的事情。日本推出了生态驾驶十法,出行前,过程中,包括日常车辆的保养都可以做相应的工作。第二方面,也可以通过市场的激励手段来进行生态驾驶,比如说给车上装一些对于生态驾驶的驾驶行为的记录、评估、监测的装置,通过政府的手段或者是一些基金会的手段来帮着大家把这样一些装置装上去,也会促使大家做一个更好的生态驾驶的工作。另外一块就是也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则,促进大家自觉不自觉的干这件事情。
  主持人:您说了可能日本有生态驾驶的方法,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方法?
  荣建:分成几个阶段,比如说出行前,可以找好的这样子的出行时间,比如说错峰,不要拥堵的时间出行,找一写平峰的时间出行。出行过程当中保证车辆不要急加速、急减速,到了路口启动的时候也要均匀的启动,不要一踩油门的速度就很快,包括停车的时候,停车的时间过长,可以做一些停车熄火的动作。另外车辆本身的保养阶段,实际上可以让我们的车压保持一个好的状态,不能车压太低,也会加大油耗或者是排放,包括车里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可能一个月打一次的球拍,运动服等等没必要的车载的重量也会加大油耗或者是排放,可以从日常点滴的做法做到生态驾驶。
  主持人:听您介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的习惯。对于生态驾驶,对于油耗或者是废气排量有一定的统计,这个和普通的驾驶有多大的差异。
  宋国华:我接着荣老师的生态驾驶的理解,对生态驾驶来说,不光是驾驶技巧和技能,比如说出行前的道路选择,时间选择,避免高峰的时间,避免高峰的线路也属于生态驾驶的一部分。另外不光是自己的驾驶行为,生态驾驶也包括你考虑了别人的生态的驾驶员,比如说大家停车的时候,如果说你停在那个辅路上或者是不适合的地方上,导致后面的车辆排队拥堵,导致别人的不生态驾驶的情况,不仅是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不仅是驾驶车辆,也包括道路和出行时间选择。这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从生态驾驶对排放和油耗的影响上,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也做过实验,我们模拟交叉口,根据前方信号灯的信息来采取不同的驾驶的方式。比如说红灯如果有60秒,先熄火,亮绿灯之后再后,还是一直发动机在转着再走。你在行驶过程中看到红灯,是提前50米开始减速还是一直加速还是保持一定的速度到20米的时候刹车,以及绿灯亮起不同的加速的行为。在各种环境测试之下,生态驾驶的综合的这种对油耗跟排放的降低可以降低到50%甚至是更低,是在交叉口范围内,前后200米范围内。在相应规模的放大下,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二、国外生态驾驶减排取得的效果
  主持人:刚才蔡老师也说了,国外实行生态驾驶很多年了,他们对于节能减排这一块有没有什么效果?
  蔡静:国外的研究来看,有一些国家做过效果的评估。一般可以在5%到15%之间的效果,如果应用得好的话,甚至能达到20%到40%的效果,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主持人:其他国家可以顺利推广生态驾驶,是不是有一些保障的法规或者是机制?
  蔡静:这个也会有一些保障措施,像组织机构方面的保障,现在不少国家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来推动生态驾驶的机构,像日本由国土交通省,环境省设立了一个促进委员会,像荣老师说的十法是促进委员会制定的。还有一方面是像你说的法律方面的保障,像多伦多有一些法律规定是3分钟之内要停车熄火,如果不熄火的话,会给你一定范围的罚款。纽约规定学校周边1分钟之内要停车熄火,他们做过测算,污染物非常高,对儿童的生账非常不利,其他的范围要求相对松一点,是3分钟熄火。在商场或者是人员密集的地区会设置一些无空转区,有不同的档次根据人员密集程度来设置要求。
  主持人:我听您说好多是处罚机制,通过处罚能使生态驾驶合理的开展起来吗?
  宋国华:处罚是一种更重要的宣传的手段,处罚从实施效果来说,处罚本身不是要达到的目的,而是焕起大家对停车熄火或者是生态驾驶的重视,或者是也消除一些误解,比如说有一些驾驶员开车觉得关发动机再开会对发动机有损耗或者是油耗更大,我们来做这种的话,可以消除误区方面的误解。但从整个生态驾驶的推广来说,我认为处罚应该不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或者生态驾驶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习惯或者是一种汽车文化或者是交通文化的一部分。
  荣建:我想补充宋老师说的,关于处罚这一点更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家把这一点放的非常大。其实真正的生态驾驶是日常的一种行为习惯,我觉得我们现在离生态驾驶的良好的环境,更多的是缺乏并不是说缺乏处罚的手段或者是处罚的规则,更多的是大家对生态驾驶的事情大家缺乏对它的认知。就像刚才说的停车熄火,大家并不理解到底要怎么做,我们也不太了解,我们看到红灯的时候我们到底怎么做是生态驾驶的呢?我们是直接停在红灯面前等着更生态,或是在过程当中以一个更接近于比较缓慢的过程滑行到那个地方去,这样子更生态,可能对这样子的认知不知道。做起来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就是随手可以做得到,我们日常中能做得到的事情就是生态驾驶。
  主持人:刚才宋老师说熄火再打火会有一定的顾虑,这个油耗是怎么样的?
  宋国华:开发动机的一瞬间或者是接下来的几秒,单位时间内是要更大一些,但是所谓的生态驾驶我们提倡生态驾驶不是很短时间内你要熄火,是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比如说60秒,3分钟等,总体是很经济的。
  主持人:我这儿还有一个相关的报道香港地区在2011年实施《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条例,规定司机在停车时不可在一小时内运作引擎合计超过三分钟,违例的司机会获发罚款通知书,罚款额为三百二十元。“如何界定?
  蔡静:我之前看了一些相关的报道和材料,是这样,又回到您说的罚款问题。香港的警察首先是授权了警察了有点像协管员,他们都有执法的权利,他们的执法是以劝说为主,先劝说,不行再执法。他们会有一个计时,他看到停车没熄火会计时,他会跟你说生态驾驶的好处,如果你还是不停车熄火的话,计时到达之后,会给你一个罚单,他们也是觉得罚款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法律的制定让人们重视,让人们认识到这种行为对人们是有好处的。
  荣建:这里有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他们在执行过程当中会发现有很多的情况,可能是不适合做生态驾驶的事情。他们在这个里面也提出来一个豁免权,我们简单的想象,北京交通拥堵也是这样一个状况,在路上如果界定连续一个小时不能停3分钟,现在这件事情如果要做这样的实施,恐怕也会有相应的内容,不适合做生态驾驶行为的时候,在这种行为的时候肯定也不会纳入到处罚的规定当中去。

  三、生态驾驶在国内的推广
  主持人:北京很多事情走在国内的前列,像生态驾驶在国内的其他城市有没有推广或者是借鉴的方法或者是好的经验?
  蔡静:就我所知,上海有生态驾驶的推广,也是集中在行业方面。比如说公交定期有一些培训或者是竞赛,推动行业驾驶人员来进行驾驶行为的改善。
  荣建:好像在西安,通过长安福特也做了生态驾驶的训练营,通过对驾驶个体的驾驶技巧或者是大家对生态驾驶的行为不太知道,通过这样的培训,让大家能了解生态驾驶到底应该怎么去做,从而也能提高大家对生态驾驶的认知,让大家知道这么去做对自己省油或者是对环境的排放减少也好会有相应的好处。我们实验室也做了对职业司机的培训,有两种手段,一种是直接的这种,这里有一些做法是比较简单的,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可以,另外一种相对解释起来复杂一点,我们通过一些动画、视频的培训教材告诉司机怎么做,前面司机没有经过这样的培训,已经经过培训之后的行为记录,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司机知道了这样子的做法之后,他在日常的驾驶行为当中还是能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
  主持人:大家会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
  荣建:对这种做法并不难,只是大家不知道这样做挺好,如果说生态驾驶的话,大家也不知道生态驾驶到底要干什么。
  主持人:大家有一些小习惯,已经是生态驾驶的范围内的了,但是大家并不了解,已经开始操作了。生态驾驶在北京来说,对驾驶人来说,认知度还不是那么高,北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对生态驾驶的认知度,大家能接受这样的习惯吗?
  荣建:在调查过程当中,大家对生态驾驶的带来的好处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环境,一个是油耗。大家更多关注油耗,因为油耗和大家的花费有关,北京这样子的不太好的空气质量的话,大家也会慢慢的把关注程度放在空气质量对环境的影响上。
  主持人:网友说,北京上班下班在路上行车艰难前行,一点一点往前蹭,如何做到生态驾驶,咱们的生态驾驶关于停车熄火,是不是不是针对路况,是不是针对不好的习惯或者是其他的方面?
  宋国华:生态驾驶并不是在条条框框里的固定化的选项,它是一种习惯和认知。比如说北京的路况一点一点蹭,甚至是停几秒走几秒是不符合生态驾驶的,但是有一些在生活中的好的习惯就是生态驾驶,比如说我们看到前面是红灯了,这时候提前送油门,你会发现车的油耗会接近于零,看下一个信号灯,如果是前面的信号灯是红灯,你可能也没必要踩着油门往前冲,到时候可能还是一脚刹车,能量白白浪费。或者是自己走的固定路线上,可能大家对于某一个交叉口的信号灯的周期长,甚至是红灯长,比如说每天走,大家了解,比如说我每天走的京密路和大山子桥的他个信号灯就两分多钟多,我是养成一个习惯是关一下发动机,我看好多人也这么多,这也是一种生态驾驶。
  荣建:对于停车熄火这件事情大家也没必要把这件事情做的特别绝对化,因为停车熄火适用的场景也是有规定的场景,比如说冬天刚到车里去很冷,夏天到车里很热,很多人会打开空调让车暖起来或者是凉起来,这件事情可以去做,但是它不符合生态驾驶的理念,因为这种情况下,要把温度调到适合的温度它的排放油耗都是不生态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牺牲一点舒适换来对环境的保护,并不是严格的按3分钟或者是1分钟就要熄火,可能并不是那么可丁可卯的事情。
  主持人:关于生态驾驶聊了这么多,确实对于环境或者是个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咱们要求司机做生态驾驶,下一步如何来开展这项工作?
  荣建:我们自己的一个想法,我是觉得从实际可以操作的程度来看,我们觉得恐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因为上海也在这么做,对于一些职业的驾驶员,他们通过一些行业管理的部门,我们可以对职业驾驶员进行一些培训,甚至我们对于公司的日常管理里面加上这样一些日常管理,从这样子的一个角度,可以保障在主要的这样子的一些使用车辆进行生产活动的这部分人,他们首先在生态驾驶里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来。对于职业驾驶员来说,油耗也是从事生产活动里面大的成本支出,从这个里面减少油耗减少成本,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愿意接受这一块。他们是要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做到生态驾驶。
  蔡静:还有一个方面是可以更多的采用科技的手段,也通过一些激励的办法来推广这种科技的手段应用。像在荷兰,都有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的电子监测的设备按在车上,荷兰政府会给一些鼓励,国内的车上也出现无空转的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自动的熄火。
  主持人:有没有可能以后在参加驾驶培训之类的,会放到一个考试的项目或者是考核的指标?
  宋国华:我觉得行业内会更快一些。
  荣建:学校这些科研的地方来讲,我们是希望这样子来做,在他成为真正的驾驶员之前,他就知道怎么做是一个好的做法。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也是近两年才去接触和了解这个生态驾驶这一块,我们自己也会主动的把宋老师提到的我们把车辆驾驶过程当中,把车辆本身的仪表盘的动态显示的部分显示到损失的油耗上去,你自己会比机器来的更智能一些,你会知道哪些条件下面就是省油的,哪些条件下会耗油,一段时间之内你自己就能判断哪种条件下会省油,就会有自己的做法。

  四、“三分钟熄火”推广的意义
  主持人:咱们前一段时间内提出来3分钟熄火的这个,政府组织参加一些听证会之类的,三位对于这个有什么看法吗?
  宋国华:我觉得类似其他国外或者是其他城市从法规的角度停车熄火的规定,我个人是支持的,但是这个本身的目的不是说要去处罚或者是罚款这样子的,而是从政府或者是法规的角度去倡导或者是从生态驾驶的行为唤起节能和环保的意识,从这个角度是支持和提倡的。
  荣建:这件事情我们不要纠结于3分钟还是1分钟,最少达到一个目标,这件事情你就界定成生态驾驶,不生态驾驶就要处罚,老百废就会就会觉得欧要知道什么是生态驾驶,我们相应的工作就容易开展,大家有需求,有法律法规之后,大家对这个东西主动的想去了解。
  主持人:这个东西会拿到桌面上成为一个议题,可能关注度会更高。
  宋国华:而且能消除之前的误解。
  蔡静:要鼓励大家更绿色的出行方式,除了功能的完备之外,还有一些政策的引导,这一块一个是对大家的出有一些限制,另一方面是从技术,像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和节能减排的技术的应用,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还有一部分是绿色出行理念的培养,我觉得生态驾驶的行为是属于对驾驶行为的一些扭转,意识的一些改变,国外的推广经验看出,生态驾驶是相对于前两个措施比较少,投入比较少,但是效果是非常好的措施,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生态驾驶的习惯,这个习惯不是难以改变,只是用科学的方式测算出来之后,大家结合自身的小习惯,改变一下。
  宋国华:从科研的角度来说,科研这一块对生态驾驶的支持和重视也越来越多,比如说现在也在做研究,车载的辅助驾驶或者是生态辅助驾驶系统,我们要车路协同,告诉驾驶员前方信号或者是更前方的信号还有多长时间变红灯、变绿灯,辅助驾驶者提前加减速或者是更生态的行为,这也是开展的工作。
  主持人:生态驾驶适用于新能源车辆吗?
  宋国华:新能源车辆分这么几个,有一些是混合动力,这种技术有停车熄火对混合动力是有意义的,从技术上已经做到了停车熄火,比如说有一些车只要你停车的时候,发动机是自动关掉的,当然还有一种是纯电动车,本身也带刹车的能量回收系统,从技术上实行了智能化的生态驾驶了。
  主持人:新能源车辆已经自动的帮我们做到了生态驾驶。
  宋国华:在一定程度上。

  五、生态驾驶的前景
  主持人:对生态驾驶以后的前景,三位怎么看?
  宋国华:一个是从大的环境上来说,不管是全球的气球变化,极端天气的出现,以及能源的短缺或者是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环境,空气质量等等方面的原因,我觉得公众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越来越强,我相信在大的环境下,生态驾驶一定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这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荣建:我想回到我们日常大家生活里面更直接一点的角度来讲,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对职业驾驶员来讲,油耗是他自己支出的生产过程当中很大的成本的支出,我们就从节油角度来讲,生态驾驶也是大家乐意接受的东西,我们通过很小的日常的驾驶习惯的改变,其实能够对我们自己直接的这样一些经济的效益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大一点讲,对我们环境的影响,对于我们有清洁的空气可以呼吸,这件事情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蔡静:对政府来说,生态驾驶是一个实施起来风险小,投入比较少,效果非常好的措施,对驾驶员来说,大家普遍关心自己的油耗,不管是普通的市民还是行业的司机,特别是对于货运、出租这些行业,即便他们不知道生态驾驶的概念,但是他们也在有意无意的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油耗,生态驾驶的措施在大家的生活中普遍应用,而且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切实的好处的。现在交通委也在做绿色宣讲,会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生态驾驶的理念也是一部分,大家对生态驾驶的反映是非常好,觉得这些事情你不说我没有意识到,你说了我就觉得是小的习惯,对生态能带来好处,大家何乐而不为。
  主持人:生态驾驶对环境来说是一个有益的措施,在节目的最后三位嘉宾对现场的网友说一些心里话,让大家更好的绿色出行。
  宋国华:生态驾驶是一种习惯,也是更有文化的开车的一个阶段。
  荣建:生态驾驶这件事情,大家不用把它看得高深,特别难,只需要从日常行为习惯着手,只要有心都能做到生态驾驶。
  蔡静:生态驾驶不管是小习惯的形成还是绿色出行的习惯的形成,对于我们的个人还是对于我们的城市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希望大家更多的体会这种习惯的改变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转变。

  六、结束语
  主持人: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生态驾驶的小习惯,但是大家不是特别清楚,希望大家通过这期节目更加了解什么是生态驾驶,做好生态驾驶,让我们北京的蓝天更加蓝,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