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长 李亚宁
市交通委路政局铁路道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王树茂
市交通委路政局铁路道口管理办公室调研员 汪爱民
主持人 王媛媛
主持人:“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打造群众满意交通”,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的是由北京市交通委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
前不久我们的直播间收到这样一封网民来信,刘女士说:您好,我家住在交大附近,每天都要走四道口的铁路,那边儿一过火车道口就会拦上,挺堵车的,尤其是周末加上金五星以及海鲜市场的客流,甭提多像一锅粥了,没个把小时,您就别想过去。我就想问问,这个铁路能改造不?今天咱就借着刘女士的这个疑问,集中说说“加强地方监护道口管理,确保道口零事故”的话题。首先认识一下今天在座的三位嘉宾:
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长李亚宁,欢迎您。
李亚宁: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铁路道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树茂,欢迎您。
王树茂: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铁路道口管理办公室调研员汪爱民,欢迎您。
汪爱民:各位网友下午好。
一、北京铁路道口现状
主持人:准备访谈之前我到百度查了一下铁路监护道口的新闻,咱北京又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像这样的“虎口”有多少呢?
李亚宁:现在用虎口来形容道口是非常贴切的,主持人说了,北京目前作为全国的铁路枢纽,这样的虎口还是有很多的。按照看护的主责来分的是有一部分是铁路局负责的看守道口67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的叫做地方监护道口,是107处。另外一部分是专用线道口,有产权单位负责的。
主持人:这些道口都是比如说在16区县全部有分布还是有一些区县没有这样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地理分布?
李亚宁:随着这么多年的“平改立”工作推进,目前有11个区县的51个乡镇存在这样的道口,分别是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顺义、怀柔、密云。其他区县实现了“平改立”了。
主持人:北京的道口是什么样的?
李亚宁:线路总长1870公里,有9条重要的运营铁路线路,7条一般线路,大家都知道,咱们地方道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就形成了一些道口,刚才说的是和城市道路交叉的,在铁路和公路机动车通行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些危险点,所以用虎口来形容,一旦发生事故就是重大的事故。
主持人:在北京市域范围内,1870公里长的铁路,您说的是铁路和地方监护是107处,但实际上1870公里长的还有铁路监护的道口。
李亚宁:是这样的。
二、地方北京铁路道口的监护情况
主持人:地方监护的道口是什么样的措施,是怎么样的状态?
王树茂:在2003年以后,北京市交通委成立以后,高度重视道口安全管理工作,从2005年开始我们上一些安全设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加装了预警设备,过去监护员只能靠了望知道火车的到来,现在是预报,以便于我们采取措施。再有是有视频监控设备,规范我们的水平。
主持人:GPS是瞭望火车来没来的,视频监控是监控监护员工作是否规范的。
王树茂:再有是我们重视岗位培训,每年搞一次集中培训,对大家的值岗工作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个是应急演练,我们通过实际操练,以便于真的情况发生以后,我们做到有步骤的,大家冷静的处理。
主持人:这里我又想问一个问题,您说了我们对于一线的监护员有着种种规范要求,还有日常的演练,他们工作挺辛苦的。我也听过一个说法,我们铁路道口的监护员工资挺低的,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汪爱民: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现在我们的道口工人工资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整体相比较还是比较低的。缴了五险一金之后在标准线上一点点,存在着招工难,管理难,还有工人保留难,监护员队伍整体建设不太稳固。我们也加强了协调,采取综合措施,提升监护员的工资,改善他的待遇,带动他的积极性,把我们的虎口变成窗口,树立好窗口的形象。
主持人:我们有多少这样的看护人员。
汪爱民:107处道口有管理人员36人,监护员912人,巡视员是12人,这是一个动态的,有时候增加,有时候减少。
主持人:下一步我们有什么样的步骤提升他们的工资呢?
汪爱民:工资是财政拨款,我们从财政要争取。
主持人:尽可能的让大家别这么辛苦,但是他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我们还想了解一下,我们一直说保障道口的安全,避免隐患出现,我们用什么样的指标或者是哪些方面去评判道口的安全管理工作?
王树茂:通过多年的道口管理工作,我们通过不断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备的道口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比如我们全市有一个全年的道口零死亡、零上网,零事故的指标,另外还有一个设备的完好论,全年设备的报修次数,还有拦停列车的时间,这也是衡量的重要依据。比如说2007年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全国道口的零死亡,2009年,2010年又连续两年实现了全市道口的零上网,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实现了零事故,现在道口从业人员正在努力,奔着全年道口零事故的目标做到保三、争四、突破五的新的目标去努力。
主持人:这个怎么理解?
王树茂:现在我们通过业务培训,教育各级的从业人员,一定要继续保持好的势头,提出了争取实现四年道口无事故,最好是突破五年。
主持人:这个三、四、五是年数。我听您的介绍跟我平时看新闻的感觉有点出入,比如说有的时候新闻说看到监护道口逼停了火车或者是怎么样的,这是不是一个事故,或者这不是我们的地方政府监护的道口,是铁路的呢?
王树茂:逼停列车是道口出现险情了,比如说机动车抢行,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值守人员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把列车拦截到道口附近。
主持人:这是一种险情,而不是一种事故。
王树茂:对,我们提出了宁停毋撞的要求。
主持人:现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王树茂:各种情况造成的还是时有发生,比如说2012年我们避免了道口事故14起,2013年,我们又避免了10起,拦停列车64分钟,尤其去年的11月13日,我们昌平区的八家道口,一辆超载的大货车由于刹车失灵闯入道口,我们一线的防护人员把拦门都关好了,险情发生之后,我们监护员及时拦停了列车,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加装了技防之后,出现的险情真的是不可控的。谢谢您。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我们刚才说了,尽管现在目前更新了一些设备,比如说加装了拦门,或者是GPS了望等等一系列的高科技的手段,保证道口内的安全,但是还是没法解决一个社会交通的影响的问题,这个有什么样的好的办法?因为毕竟大家日常接触的还是道口与交通发生矛盾的这种情况。
李亚宁:现在看只要道口存在对社会交通的影响是存在的,过去采取了一系列的人防、技防的措施,通过措施的提醒,提高了道口的管理科技含量,也提升了地方了通行效率,减少了道口的拥堵。大家知道北京的交通流量逐渐的加大,同时交通流量也是不均衡的,早晚高峰量大,没有道口的地方也是比较拥堵的,何况是有道口的。所以我说的总体的意思道口只要是存在的,对交通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所以我也想说请大家理解,这块工作我们也在想综合的措施来逐步的加以推进,加以解决。一个就是咱们还是“平改立”,除了刚才我说的道口的人防、物防、技防,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另外一个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平改立”的推进力度,把这个点改成立交,互不干扰,这个点应该也就是彻底解决了。目前“平改立”的力度也在推进,从2003年以来一共推进了67处了,为了这个道口的推进,我们一直也是专门形成了工作的机制,和铁路,和地方政府的工作机制,从这么多年的效果看,虽然道口的节点是存在的,但是推进的力度还是很大的。暂时没有实现“平改立”的道口,我们也改善他们的出行环境,包括铁轨之间的铺面,保证行车的平顺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对这一块是这么一个总的想法。
三、铁路道口“平改立”的实施情况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拿事实说话,刚才我们说了有一些道口可以通过加强来改善,但是有一些道口就忍不了,比如说3月13日北京日报的一条新闻:位于房山区的富燕新村1区,这是一个有着1100多户居民的小区,进出小区只能通过仅有8米宽的大门,而且还时常面临因火车通过而暂时封路的尴尬,小区门前差不多每天都会有火车通过,少则一两次,多则七八次,且多集中在早上七八点钟,据大门值班员说:“大门封闭前几秒钟,大家争先恐后都抢着出门;火车通过后,还没等栏杆完全抬起来,大家就开始往外涌了。你推我挤的特容易发生事故。”记者调查后得知,本来小区按原设计,是有一座高架桥通出去的,但是后来由于造价太高,在实际建设中就没有建高架桥。 这里和嘉宾探讨一个问题,目前城市大部分是先有铁路后有小区,您要说铁路碍事,铁路也会喊冤,说铁路是先在这儿的,你反过来说我挡路,我们按先有铁路后有小区的状况咱们办,城市的发展太快了,和原有的规划出现不匹配了,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有没有办法?
李亚宁:这个问题在全市也是比较多的,这个道口就是典型的专用线上的专用道口,属于铁路线的产权部门来负责看护的一个道口,这是燕化集团的铁路专用线,这个小区也是燕化集团的住宅小区。针对这种问题,我们觉得首先在规划地段,在小区规划的地段,要考虑整个小区的出行,建了之后怎么走,把原来的路口是“平改立”还是寻找别的出口,这块是相关的一些尤其是专用线的部门,现在看专用线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像铁路看护道口还由政府部门监护的道口,出现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来讲在前期我们都要沟通,涉及到我们管理的道口,我们提前说这个道口是“平改立”还是通过一些路从周边绕出去,还是要加强沟通和规划,保证百姓的出行。第二个就是如果是短期内没有办法出现的一些远期的规划的,我们觉得还是第一点要保证百姓出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保证百姓的顺畅出行,这一块要加强咱们的监护,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大疏导力度,同时维持好的通行秩序,确保道路安全顺畅。我觉得这项工作主要的还是提前规划,提前沟通。
主持人:像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很普遍吗?
李亚宁:刚才说了,这些问题是很多的,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大概得有30多处。
主持人:这样的怎么办,都实行“平改立”吗?
李亚宁:这样的道口我们想的话,有这么几种类型,一个是“平改立”,一个是通过整个区域,尤其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通过区域的整体交通组织,前期的一些规划,有的采取“平改立”的方式,有的采取另选出口,把这个永久性的封闭,既解决了安全问题了,也满足了百姓的出行。
主持人:“平改立”是上跨还是下穿,还是什么样的方法呢?
李亚宁:两种都有,根据地形地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主持人:对于一处道口实行“平改立”的工程是不是贵着去了,因为城市的建设成本也在不断的上升,目前是什么样的情况?
李亚宁:“平改立”的费用越来越高,事也越来越难,钱也越来越多。这块工作涉及到刚才我说了有转么一套我们和铁路部门,地方政府有一套工作机制,运转的比较好。目前看,周围的房子和地貌已经形成,拆迁上和道路的选线上存在诸多的问题,现在来看这项工作越来越难干了,涉及到拆迁问题,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扰民问题方方面面,这项工作虽然难度大,我们也是能改则改,这是一个最大的虎口,也是我们的安全隐患点,所以我们也希望方方面面配合我们的工作,把隐患点彻底的消除,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不用每天的提心吊胆了。
主持人:您说了我们和地方政府和铁道部门有协调的机制,以我这么多年的访谈机制,一说协调机制,我觉得这事没有那么好推进,铁路怎么走,拆迁费谁出,居民怎么安排,这么多的部门我们怎么协调,因为我想如果好协调的话,“平改立”不能有一些10年没推进,或者是推进特别慢,一定是非常难的。
李亚宁:是,“平改立”工作推进比较难,我们这么多年推进了67处,虽然很难,自从有协调机制以后,成效还是比较大的,原来可能更难。现在为什么越来越难了,因为拆迁费用也越来越高了,随着土地的增值,拆迁越来越难了,多数情况下的“平改立”工作,推进很难的原因可能都是拆迁工作很难了,难以像过去那么快的推进。目前这些“平改立”推进慢的道口多数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手帕口?
李亚宁:对,这是一个,修完路离百姓房子太近的问题,方方面面的问题确实还是挺难。
主持人:能推进吗?
李亚宁:是能推进的。
主持人:时间上我们不能给出一个节点吧?
李亚宁:我相信下一步工作进一步的完善会更快一些。
主持人:接下来还有哪些部门要式行“平改立”呢?
王树茂:经过我们多次协调,最近我们即将进入“平改立”工程实施阶段的有顺义区的副各庄道口,还有一部分比如说密云县111外环线的道口,李各庄道口都要进入工程的实施阶段。
主持人:我们所说的107处道口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实现“平改立”的工程吗?
王树茂:那是我们的理想目标,李局也提了,“平改立”涉及的部门多,制约的因素非常多,推进非常困难,当然我们会积极的推进这项工作,能消除的一处隐患点是最好的,尽快的把这项工作做好。
主持人:这里有一个矛盾,107处道口都具备“平改立”的条件呢,我们怎么实现都能实现“平改立”呢,或者是我们所说的“平改立”是更大的概念呢?
李亚宁:刚才我也简单提到一点,“平改立”我们想着的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把道口取消,刚才说了有的是通过上跨,有的是通过下穿,房山的例子也是这样,通过区域交通组织,通过给附近的企业也好,居民也好,引到别的出路让他出去,把这个封死,这样相当于隐患点取消了,我们的“平改立”工作就结束了这是我们的目标。
主持人:107处道口我们都设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特色方案?
李亚宁:对,全市的道口都有这样的初步的设计方案。
主持人:怎么实施,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实施,还是有待于时间和协调的进度和各方的关注程度来看。
李亚宁:条件成熟一个实施一个,有的是结合道路的新建,有的是结合城区的不断扩大,有的是交通的节点和隐患点根据交通的轻重缓急来逐步的推进。
主持人:既然“平改立”这么难,我们来看看有没有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的“美容”工作,推进情况怎么样?
王树茂:目前这项工作比较顺利,这项工作也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的任务,目的是提高道口的平整度,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减少事故的隐患,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2年都是推这项工作,2011年改造了20处道口,2012年改造了21处,2013年加大了力度改造了40处,今年我们拟对规划的26处道口进行最后的改造,今年改造完毕以后,我们对107处道口将提前一年完成。
主持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保证铁路的安全。
李亚宁:是,远期和近期结合,近期的措施是加派人员,加强疏导,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一方面对我们的看守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加强宣传,增强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认为红绿灯到了就停了,对道口也缺乏意识,我们也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家认识到道口的确是一个虎口,它的危险程度比红灯一点都不小。远期刚才也涉及到一点了,还是要前期加大协调力度,结合地方规划,方方面面密切配合,早日启动“平改立”工作,这样的话就能彻底解决交通隐患,也同时刚才主持人说的一些问题,刚才说的房山的问题,包括四道口的问题,都要通过这种“平改立”才能彻底的解决,在“平改立”没有解决之前,交通的影响总会是有的。
主持人:还有我们再举几个道口的例子,比如说前两天我走四季青桥底下也有一个道口,它是地方监护道口还是专用线道口,还是什么样的情况,它对交通也是有的影响的。
王树茂:咱们全市的道口安全管理分这么几个层次,一部分就是地方政府看护的地方监护道口,另外一部分是历史形成的大量的专用线的道口。到底专用线的道口怎么管理,按相关的法规,专用线道口是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由产权单位自己管理。所以专用线道口也是目前管理上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环节。主持人说的四季青桥底下的道口是属于专用线道口,我们也召开了多次的协调会,推进这几处道口的安全隐患问题,加装一些安全标志,我们相关部门正在开协调会。
主持人:按我们的工作职责来看,专用线道口不属于地方监护道口,我们能对它做哪些工作呢?其实按政府序列来说是有矛盾在里面的,目前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这样一个情况进行舒缓或者是管理呢?
李亚宁:对这一类的专用线道口我们作为政府部门不能不管不问,针对类似的问题,我们也是及时的召开相关部门,召开产权单位,召开周边的相关诉求的各方,在一块儿开会议,把相关的责任落实下去。比如说专用道口结合区域规划,该“平改立”也应该是“平改立”。
主持人:这项工作是由谁推进,由企业还是路政局呢?
李亚宁:这个应该是产权单位,线路的产权方来推进,其实隐患点是在他的产权单位,他来推进他的事。
主持人:我们有没有了解,这样的专用线道口在北京有多少呢?
李亚宁:我们前几年会同铁路和产权单位做过一项初步的统计有100多处。
四、铁路道口安全事故带来的警示
主持人: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理清关系,该企业负责的企业负责,比如说企业不存在了,该移交的移交,你别让大家天天揪心,过道口的时候也处于安全隐患的阴影之下。接下来我们看看网民来信:在朝阳区王四营与高碑店地区交接处的石板房村有一个铁路道口,此道口西北侧有人占用市政道路违法建设了若干简易房出租给外来人员经营饭馆、烧烤、麻辣烫 等,之前他们还算是比较收敛,但近期他们又继续新建了违法建筑并占用市政道路,连电线杆都被圈进了违章房屋中;紧邻铁路道口东南侧的铁路保护绿地的树木被 人砍伐,草地和灌木都被铲除,违法建造了占地约100平方米的帐篷房和铁皮房,且用水泥对土地进行了硬化处理,使得原本的草地现在寸草不生!也是出租给外 地来京人员经营麻辣烫等生意,晚上经营露天烧烤。此道口南北向道路的行人、自行车、汽车都在一起混行,过往车辆很难在此错车,在早晚高峰此处经常会发生车 辆拥堵,一旦在拥堵过程中火车经过此道口,后果不堪设想!存在极其严重的事故隐患!我曾经向北京市城管部门投诉过,但没有任何效果!望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李亚宁副局长重视此事。这是直接给李局长提的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照片看一下那个道口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看到照片还是像他所说的单边的绿化地都是用做了麻辣烫,饭馆的,看着情况挺脏乱的,这个情况李局您直接跟网友对话吧。
李亚宁:这个事也是今天第一次听说,这个也是一处专用线道口,它的管理职责应该归专用线的产权单位,对这种情况,首先在产权单位对于这些违法设施产权在铁路的运力范围以内的,他应该及时找铁路的执法人员,铁路公安对这些情况予以坚决的制止。对于线外这些违法实施,应该及时向相关的一些执法部门反映,及时的纠正一些私搭乱建的行为。
主持人:尽管我们有很多的诉求渠道向公众开放,我们也希望这些渠道能真正的起到作用,我们也是真的希望负起责任来。我记得上次访谈的时候,尽管是路政局的副局长,但是并没有负责这项工作,今年是第一次负责这项工作,您觉得您负责道口安全工作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李亚宁:心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这项工作责任太大了,首都工作不能出事,另外也不能出安全事故,所以感觉责任大,压力也大。也真心借此机会请广大的公众,包括专用线道路的责任责任把相关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包括铁路部门,包括属地部门,及时的反映,把一些安全的隐患能及时的消除,把保证铁路的通行安全,同时也保护地方道路的通行安全。
主持人:您说就怕晚上的电话响起,一响起就可能有紧急事故发生。
李亚宁:对,现在我们说10点以后不能打电话,如果没有特别着急的事。
主持人:除了有特别紧急的事。
李亚宁:一看电话大家就觉得心里一振。
主持人:日常汇报在工作的时候,一旦有道路的事故,您要接到了就觉得心里咯噔。
李亚宁:对
主持人:您能不能讲一些印象中比较深的险情或者是事故,能给我们起到警示的作用。
汪爱民:我是去年10月份到道口工作,感觉到责任重大,常常出意外,主要是机械部门,还有一些人为的,刚才说的道口还有很多的车辆误入了铁轨等等,这些事故触目惊心,要是不能尽早的避免,造成的后果不敢想象。这几年我感觉到道口的建设,特别是预警系统的建设,从技防方面能成功的预防,但不是主要手段,有时候预防晚了或者是赶巧了,事故也不可避免。所以我们讲的人防、物防、技防,重点还是要在人防,加强法制建设,加强人员安全意识的工作。
主持人:说到人防,对于铁路道口的安全,应该是一个双向的配合,一方面是道路的监护人员他的安全意识要提高,另一方面我们的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也要地方,任何单方面的都不能促使一个良好的秩序产生,所以对于我们可能会通过道路的社会车辆或者是每天跟道口发生交道车辆和人员有什么提示给他们呢?
汪爱民:第一个是每年进行“安全宣传月”强调安全交通意识,第二个是对我们的监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第三个是道路方面有一些报警设备,预警设备和监护设备,一起联动进行预防。
主持人:对社会车辆来说有什么样的提示给大家呢?
汪爱民:在道路方面有信号灯进行预防,有列车通过的时候,我们有设备进行提醒。有灯光,有音频的设备。
主持人:还有是按交通法规有道口通行的规则,比如说不能在道口掉头。
汪爱民:平时我们在道口有宣传栏。
王树茂:每年我们在安全宣传月和日常的宣传活动中,我们跑机关,学校,各区县的交通局我们发放材料,培训机动车驾驶员的过程中进行安全道路的通行教育,还有利用公共媒体包括今天的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我们在电视台做了公益广告,提升道口的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主持人:包括对于一些郊区和农村地区也是应该加大宣传,我看到一些报道是因为铁道穿村而过而发生了安全的隐患,在节目的最后请李局长代表大家向网友说几句。
李亚宁:好的。借这个机会,主持人也是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机会,我也想做一点宣传。对于经过铁路道路的交通参与者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交通法规,绝对不能超车和抢行,第二点是加强了望,确认安全方可通行,第三是坚持一看、二慢、三通过的原则,第四是一定要服从道口监护员的指挥,绝不能在道口铺面上停车、逗留。只有大家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证道口不能全部的“平改立”之后,保证我们的道口能够不出事故,保证安全,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给大家提供一个安全出行环境。谢谢。
五、结束语
主持人:最后借用专家学者的话来总结,安全是经济学,安全的经济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效益,但是安全本身可以避免损失,这种损失的避免无形中也是产生了效益,所以安全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而且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作客直播间,也感谢网民的参与,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