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市交通委谈“轨道交通14号线西段开通试运营情况”

发布日期: 2013-04-17 10:39 [打印]打印
分享到: 

访谈现场

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轨道处处长 张文强

京港地铁公司公共关系部部长 杨苓

主持人王媛媛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是由北京市交通为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构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施排堵保畅工程”系列访谈节目的现场。北京轨道交通14号线将于今年5月上旬开通试运行,沿途有哪些车站,哪些车站有停车场满足您的换乘需求,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就14号线的西段试运行情况为您做介绍,首先我介绍今天的两位嘉宾:市交通为运输管理局轨道处处长张文强,欢迎您。
  张文强:大家好。

  主持人:京港地铁公司公共关系部部长杨苓,欢迎您。

  杨苓:京港地铁公司公共关系部部长杨苓,欢迎您。

  一、14号线整体情况介绍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作客直播间,我想两位嘉宾近来很忙,因为随着14号线开通的临近,有越来越多的工作,今天一开始的时候介绍一下14号线整体的情况。

  张文强:14号线是L型线,规划47公里,车站37座,从北京的西南部,通过L型在南八里庄这一块达到望京地区,是大的干线。它的作用一个是通过北京南站、丽泽商务区、望京、方庄等等客流集中地区,缓解路网压力,方便周边百姓出行。再一个也是对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引导当地的经济发展,作用还是非常大的。今年在5月上旬我们预计开通14号线西段,从张郭庄站到西局站,这条线12.4公里,规划的车站是7座,开通的是6座,其中七里庄站暂缓开通。这条线最主要的目的是首先服务于园博园的交通运输,其次是对丰台西部,北京西南部地区的发展发挥作用。应该说,还是非常利好的一条线。谢谢。

  主持人:您的介绍里面给我们很多可以问到的信息,比如您说到整体对于14号线您会说我们预计客流量非常大,实际上如果全线贯通的话,14号线的客流量会有多大。

  张文强:我预测不会低于130万,就是每日的客流。西段我们预测的是12万左右的客流,主要是园博园的客流还有市民的出行需求。极端的水平,比如说节假日有可能会突破20万。再有一个是14号线计划目前分三段开通,今年开通西段,在明年我们计划开通东段,从善各庄站一直到平乐园站。

  主持人:这次会开通6座车站,那剩下的那一座(七里庄站) 什么时候能够投入使用?

  张文强:我们预计在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现在车站没有问题了,设备安装完了,只不过人在这里换乘、使用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加紧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主持人:加上这次开通的14号线西段,现在北京的轨道交通的总里程会有一个更新的数字。

  张文强:现在的里程是442公里26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36座。5月份14号线西段开通的时候,计划把10号线去年不是还缺一个角没有开吗?计划把这个角也给开通了,大概是2.1公里,有三个站,丰台站、泥洼站,还有现在甩站通过的角门东站。这些都实现以后,我们大概里程是456公里,车站270座,其中换乘站37座,是这个水平。 

  主持人:以后出行的方式越来越便利了,包括时间成本上也是在降低。我们一直在说轨道交通14号线西段将于5月上旬开通,具体的时间有没有确定,我看的是有的媒体说5月5日,有的说是上旬,有没有最终的信?

  张文强:现在14号线西段已经按照开通时候的运行图,除了不载客,其他的跟开通以后的水平是一样的,我们经过20天到25天时间的跑合,通过跑合发现问题,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对我们的职工进行一下锻炼,把我们各项系统调整到开通时候的一个非常好的水平。您说的开通时间我们力争在5月5日开通,具体的时间还要跟工程,还有运行设备,消防等等验收工作要完成并且合格,通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达到运营指标才能确定开通的时间,现在我们都在按5月5日努力,我们估计不会晚于5月10日。

  主持人:我们的开通并不是为了开通而开通,而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张文强:对,要有一个负责的态度,所以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持人:现在是空载试运行的情况,在试运行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正在调试?

  张文强:肯定会。试运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曝露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这个过程也发现一些比如说车辆的故障,信号的故障,人员的操作技能方面有一些问题,我们都在陆续解决,我们在适应过程中,同时对开通以后的一些车辆故障,包括一些大客流的情况进行一些应急演练,也是为了确保线路的整体安全。

  二、14号线西段部分站台及客流控制情况介绍

  主持人:接下来通过视频来看一看轨道交通14号线西段部分站台的情况。

  刚才看过了视频之后,其实通过视频可以看到有一些工地正在施工,因为视频是在4月11日拍摄,中间经过5、6天的时间,因为有工期的限制,包括轨道交通的站台,包括场地应该是一天一个样,所以今天在我们的访谈中也想请嘉宾再详细介绍一下比如说公交的接驳线路,还有一些公交的站牌等等。

  张文强:张文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轨道交通是作为今后一个骨干线路,需要配套的包括地面公交,包括做一些P+R停车场,引导小汽车的出行,自行车停车场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根本缓解交通拥堵。本着这个原则,我们结合14号线西段常规的建了两条道路,对于周边道路欠缺或者是不够宽度的建设两条道路,一个是梅市口路西沿,一个是京周西线(音),这个主要在咱们园博园的周边这么两条线路,同时也为园博园提供一些以后的交通服务。第二个是准备建立P+R停车场,就在最西端的张郭庄站,大概建3600平米的停车场,跟好多政策都一样的两块钱,完了可以停放一天的这种,大概能停120辆车。同时还要建设两个公交场站,一个是郭庄子站,一个是园博园站,再有是每个车站站前广场和自行车停车场都要进行设置,包括设置一些出租车的停靠站,这是常规的。针对园博园的交通组织也专门进行了规划,一个是园博园站出来以后,沿着园博园西南侧的路开一条公交摆渡线,等于轨道交通的乘客从地铁出来以后可以走最近的口进入园博园,也可以坐摆渡车从其他口进入,我们也在现场做了引导,这是一个摆渡线。同时我们安排了6条定点的公交临时线路,从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几个点往园博园发临时的专线车,这也进行了规划,中间有停靠站,但是这个专线车不是每天都开,只是大客流的情况下安排车辆,方便百姓出行。

  主持人:我们在组织的时候可以说这些线路并不是每天开,只是大客流的情况下,但是作为我去园博园参观,我并不知道哪天是大客流,我怎么知道这些情况。

  张文强:根据我们的预估,礼拜一到礼拜五有常规线路就够了,大客流我们预估是在礼拜六、礼拜天,14号线目前的公交线路有40条,计划再增加3条线路,同时做了一些重点的交通接驳的安排,基本上是这种情况。

  主持人:您说到我们在张郭庄站规划了P+R的停车场,能在14号线西段开通当天能投入使用吗,还是开通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去配套跟上呢?

  张文强:刚才我说的在开通的时候都能开通使用,这些是有保障的,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谢谢您。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之前拿到的资料有这样一段话,五个地下站按有关要求设置了自行车停车场,出租车临时停靠站,公交换乘停靠站或者是接驳措施。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比如说哪五个地下站设置了停靠站,包括乘坐的时候能不能找到明显的标识,我也在担心轨道交通投入运行使用之后,可能会有一些东西没有跟上就会造成有黑车的情况,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方法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张文强:每个站周边都有自行车停车场,都施化了出租车停靠站,从设计的角度提供了必要的设施。您说的黑车的事情我们只能是加强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的把黑车清理。再一个是根据整体的客流需求进行调整,如果确实哪一部分有欠缺,我们会继续增加交通的接驳措施。

  主持人:我们设置的公交线路能不能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至少我们现在规划的情况下是按科学测算出来的线路?

  张文强:对。我这儿有一个数字,现在有40条线路,张郭庄站是3条,大瓦窑是3条,七里庄是18条,现在看是郭庄子站比较少,我们计划增加3条公交线路,园博园站就不用说了,周边的接驳都没有问题了。以后有一些情况还会进行调整增加。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情况,我们说了在园博园站包括张郭庄站还有西局站,之前公布的信息这三站客流量会比较大,那么我这里就想问一下,面对大客流的情况下,尤其是刚才您说预计高峰客流会到20万,我们怎么去采取分流措施,有没有相应的预案?

  杨苓:就像刚才谈到的我们在14号线西段开通初期预计的客流量将达到日均12万人次,这个当中张郭庄站、园博园站和西局站是三个关键的车站,我们做了园博会的运营组织保障方案。比如说园博园站离园博会最近的出口是300米,平时承担的是进出园乘客的乘车服务。张郭庄站离最近的出口是大约2400米,特别是高峰时间,张郭庄站会承担出园乘客进入地铁的服务。也就是乘客出来之后会有公交接驳运送到张郭庄站,从张郭庄站进入地铁。对于西局站是和10号线之前换乘,预计客流量也会比较大,我们做了预案准备。我们根据不同情况把客流分成三种情况。第一个是平日客流,也就是周一到周五,第二个是高峰客流,就是周末或者是园博会有特别活动的,第三种情况是极端高峰客流,就是园博会开通之后的特别假期,端午、十一、中秋,还有园博会开幕和闭幕10多天的时间预计客流会集中。园博园站的客流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我们预计它的客流是旅游休闲为主的,有自身的特点。第一个分布不均衡,平日客流比较少,但是高峰以及极端高峰期间客流比较大。第二个是每天的客流分布还是不均衡的,我们预计早高峰出现在早上的八到九点,以入园乘客为主,晚高峰出现在四到五点,是以进站为主。我们做了预案准备,特别是高端客流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好当时的情况。

  主持人:刚刚我们看到视频中的园博园站有一个挺大的换乘大厅,看到空间很大,对于在园博园开幕期间会疏散客流,引导客流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园博园闭幕之后,这个空间会不会浪费掉,怎么使用上,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还是等着园博会结束之后根据情况再做调整?

  杨苓:园博会是从五月份到十一月份,但是园博会闭幕之后这个场所是长期存在的,未来会有一些市民乘客会利用节假日、周末到周边参观游玩,会保持一定的客流量。而且14号线全线开通之后,整个线路的客流预测也比较大,这一块对客流的疏散和组织还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不光是考虑了园博会的服务的功能,也是考虑了后续的使用情况。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西局站承担了与10号线的换乘,我们知道10号线的压力非常大,把西局站作为一个结点的话,我想也会影响到14号线西段的使用情况,它的分流和组织的预案是什么,有没有这样的计划拿出来?

  杨苓:西局站和10号线的换乘也是一个客流集中的方向,乘客通过10号线的站台先进入到10号线的站厅,再进入到14号线的站厅,再进入到14号线的站台,那么从14号线换乘10号线是直接从站台下到10号线的站台。我们做了预案准备,通过客流疏导,在特殊时间关闭轧机闸机或者是通道,让客流通过延长走动的距离,降低客流压力。

  主持人:包括在提前一些站进行分流或者是疏导是吗?

  杨苓:对,这也会进行一些限流和组织。

  主持人:极端情况下采取限流和分流会采取单进单出这样的方式,在14号线西段的预案里面也会考虑这样的方式吗?

  杨苓:我们谈到园博园站在高峰客流和极端高峰客流的时候,园博园站就只承担出站乘客的入园的服务,张郭庄站承担进站乘客出园的服务。

  主持人:主持人:高端客流的情况下,园博园站就不能有乘客进出乘地铁了是吗?

  杨苓:极端的情况下会有一些组织,保障站内的组织。

  主持人:我们会把这些情况会通过我们的官方微博或者是媒体告知大家,省得让大家白跑一趟。

  杨苓:尤其是开通初期或者是刚开通的时候,大家对线路不是特别熟悉的阶段,我们官方微博会进行直播,第二是在官网上发布一些信息,同时在车站内通过广播、指引标识还有工作人员来告知乘客。

  主持人:我们说极端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比如说通过更长时间的换乘来缓解进入站台的压力,在日常的情况下漫长的换乘路线经常会被大家抱怨,这次换乘有没有考虑到无缝衔接。

  杨苓:现在换乘站只有西局站,换乘还是比较方便的,从14号线换乘10号线只需要下一个楼梯就到了,从10号线换乘14号线大概换乘需要三四分钟的时间就够了。

  主持人:网友想问,现在即将开通的14号线西段是每个站台都是沿用有安检的措施吗?

  杨苓:对,14号线的安检措施和以往的4号线包括北京路网都是一样的原则。

  三、14号线将使用最新型列车车厢投入运行

  主持人:从我们之前对于公众发布的消息包括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能看到14号线的列车里面非常干净,用的是A型的列车,比B型提高了三分之一的运力,因为我没有亲自看到,这里我想请问一下两位嘉宾,这个车比以前的车更长更宽了吗?还是什么样子的?

  杨苓:14号线在北京路网当中首次采用A型车,相比较B型车来说,车体更加宽敞一下,一节车厢车身长22米,宽度是3米,而同样的B型车长19米,宽是2.8米。对于像14号线我们采用的是6节编组,运力提升了三分之一。

  主持人:新型车里面都是有空调的吧。

  杨苓:对,现在地铁列车大多数都是这种自动调节的,温度自动调节的,我们会在冬天来临之前会把温度设定在固定温度上,如果车厢内的温度超过了设定温度自动就关闭了,只采用通风状态,保持车厢内的温度比较适宜。

  主持人:站台有没有考虑大家对于温度的需要?

  杨苓:各个车站不太一样,有一些是地下站,总体上封闭性相对好,我们每天进行排风,地面站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大一点。

  主持人:尤其是园博园站,基本上采用玻璃的这种设计,我就想问夏天会不会很热。

  杨苓:地面站受外部气温的影响会多一点。

  主持人:这里基本上靠自然的方式了是吗,我们不会提供大的冷气这样的方式。

  张文强:地下站都提供了空调。

  主持人:对轨道交通而言,能耗一直是比较大的成本,所以在这次14号线西段不管是从列车上面还是站台上面,在哪些方面能体现出节能环保,绿色北京的理念?

  张文强:现在轨道交通最费电就是车辆的动力电,第一是车辆有吸能回扣装置,制动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反馈回电网作为其他的使用,还设置了一些节能坡,出站设置了下坡,进站就采用上坡。第二是从信号系统,这条线长期的控制就是自动驾驶,整个运行的曲线是计算机控制的,是最经济的,一个是舒适性比较高,再一个能起到节约电的作用。第三块就是我们在车站也设置了一些比如说利用一些节能灯具,包括两个地面站都设置了一些太阳能板,通过吸收太阳能来产生电能为车站的日常的用电使用。像我们的电梯和空调系统都使用变频技术,能节约这些方面的用电,我们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主持人:有没有统计过通过种种节能环保的措施,实际上能够节约能耗大概有多少,有这样的统计吗?

  张文强:这个可能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各个专业有各自的统计和分析。

  杨苓:我再补充一点。14号线也是采用接触网供电的,电压比较高,以往是三轨供电是750伏供电,接触网是1500伏供电,也更有环保和节能的好处。

  主持人:北京地铁应该是按节能、环保、高效、更加人性的角度去做。我们14号线首末班车的时间定下来了吗?

  张文强:这个还在研究当中。这个要跟整个路网进行匹配,大概的原则就是远端,就是郊区早高峰是往城里逐渐过来,收车的时候是中心城区往外沿,这要跟路网进行确定。同时车辆白天运行一天以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对线路的系统和车辆的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这段时间也要考虑进去。现在初步方案有了,还要进一步的整个再研究一下才能最终确定。

  主持人:至少有一个原则比如说跟其他的线路接驳上别断档是吧。

  张文强:对,这都要考虑,还要保证车辆的维修时间。

  主持人:因为现在是轨道交通的网络架构,发车间隔上面在初期会采用什么样的频率,包括遇到极端客流的情况下,会不会缩短发车间隔。之前我从媒体上了解到,好像是5分钟吧,这里想请您最终确认一下。

  张文强:现在我们的A型车一列车大概是1860人,目前我们确定的是5分钟的间隔,也就是每小时12列车,运力是23000人,根据我们的客流预测在常规情况下,这个运力是够了,开通的时候5分钟间隔这是够了。但是如果在极端情况下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加开一些临时客流,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散场的时候乘客集中进入轨道交通,这时候可能在园博园站采取一些限流措施,舒缓一下进站的客流。但这只是极端的情况下,日常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是能保障的。再一个还要考虑西局站的换乘能力,比如说10号线过来了,还要考虑它这一块的运力的水平,现在10号线基本上客流也比较大,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也制订了相应的预案,我们会用我们最大的能力给市民提供非常好的出行环境。

  主持人:14号线西段这个地铁能够承受的发车间隔的最小的时间是多少?因为我们其实对于1号线、2号线经过几次调整已经到了极限了,那么14号线是多少?

  张文强:目前我们最大的承受能力大概是4分钟。

  主持人:也许我们做一个假设,也许客流远远超过我们的措施,可能我们提速的时间就会提前。

  张文强:如果说5分钟间隔不行了,我们会加一些临客提高运力,现在主要是西局站,这边拉着没有问题,但是西局站扛不住的话,可能也会采取一些紧急的客流疏导措施。要是入园的时候多加几个车没有问题,但是出园的时候确实还要考虑西局站的压力。

  四、14号线处置特殊问题集突发事件的措施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想问两位嘉宾一个问题,对于14号线西段已经跟大家说了很多东西了,很多信息了,其实我们对于14号线西段现在有没有最担心的问题,比如说担心客流,担心安全还是担心什么样的问题,还是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张文强:现在首先从我们的设备包括我们的人员这一块我们是有一定的把握,就是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营。关键就是我们担心的是极端的客流的聚集。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一些双休日或者是大型活动在散场这一块大客流集中进入到地铁。两个结点,一个是园博园站进去,第二是西局站怎么换乘。现在最担心大客流集中出现。第一我们希望大家乘坐轨道交通进入园博园,第二我们希望大家别在快关门的时候再出来,这样也能分散一下咱们的换乘环境。

  杨苓:极端客流是我们现在考虑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确实做了很多预案,现在我们针对预案这方面我们做了84项的应急预案,而且现在对于我们的员工来说也都在做这些预案的演练,确保我们的员工能够在大客流出现的时候能积极应对。另一个方面刚才张处在呼吁,我们也是希望广大乘客,特别是开通的时候,一方面是大家对于车站不熟悉,第二个是各项设备设施有一个磨合时间,如果有一个不够完善的地方,也希望广大乘客给予理解,支持我们各项工作。比如说我们做大客流疏散,大客流组织的过程中,能充分配合我们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客流的引导和客流的组织。其实一个目的就是保证所有的乘客能够享受一个更好的出行环境,同时保障大家的安全。

  主持人:谢谢您。接下来我们利用一段时间来了解一下我们曾经在地铁的运营和服务过程中,被大家所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这些站台是不是每个站台都有这种升降电梯这样的无障碍设施供我们的残障的朋友和提着大行李的乘客使用。

  杨苓:现有的线路上4号线和大兴线都有大型的直梯作为无障碍设施来方便残疾人朋友出行。对于14号线开通的6各车站也有直梯,每个车站不一样,有的是4部,有的是2、3部。

  主持人:网友说是京港地铁负责运行,是不是也像4号线一样全线禁止饮食呢?

  杨苓:其实在我们地铁站内特别是付费区内我们倡导大家不要饮食,现在随着时间,大家文明乘车的意识越来越强,大家对这方面总体是比较支持的。我们之前做了乘客的调研,89%是支持或者是不反对,大家觉得这样对自己的出行和他人的出行更方便。这里有我们几个考虑,第一如果乘客在车内或者是站内饮食的话,首先是大家知道这个气味,尤其是车内,因为地铁是一个人员密集的这样一个场所,所以气味可能别人的感受就不好,这是第一个影响其他乘客的出行感受。第二个特别是早晚高峰的时候,如果有一些饮料是热的,一旦洒到别的乘客身上,还会有安全的隐患。第三个是食物的残渣可能会对我们的设备设施有损害。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是不断的倡议乘客在地铁内尽量不要饮食。

  主持人:现在是劝阻和倡议的方式,比如说见到乘客真的是拿着报子、油条进入闸口,我们是劝阻还是什么样的方式?

  杨苓:如果他只是带着的话,我们一般员工会提醒乘客,如果他拿进来并不吃的话,也不会影响到别人,只是作为携带。如果看到有乘客在站内,因为车内没有工作人员,但是站内的工作人员看到乘客吃特别是有气味的东西可能会对他进行提醒或者是劝阻。

  主持人:我们还是倡导乘客尽量减少在车里饮食的行为。说到饮食就想起了拍照,我们曾经在网上讨论过,地铁里到底能不能拍照?毕竟我们也不希望看到14号线刚刚开通的时候有人去拍照的时候遇到,有工作人员劝阻,从而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现在我们对14号线西段开通是什么样的态度?

  杨苓:北京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说禁止乘客拍照,特别是手机等便携设备特别方便,特别像您说的新线开通的时候,像地铁车站越来越漂亮,大家觉得拍一张照片留个纪念,完全可以理解。第一是可以理解,第二是乘客留个纪念。为什么之前说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希望乘客考虑到一些因素不要用专业的设备拍照。第一是在站内,因为地铁是人员非常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间,或者是这种客流量非常集中的车站,如果乘客拍照的话,一定会影响到他进出站的速度,增加他在车站内停留的时间,有的时候两个人互相拍的话,其他乘客会绕着走,这样可能会大客流车站的话,会影响我们的客流疏散,影响我们的运营组织。第二个,如果有一些时候乘客在站台对着列车拍照或者是用一些非常专业的设备进行拍照的话,有可能会影响到司机进站时候的视线的。

  主持人:现在不是无人驾驶吗?

  张文强:不是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是有人在监护下的自动驾驶,同时在14号线由于开通初期,目前还是人工驾驶。

  主持人:这时候拍一张,闪光灯也许会吓到他。

  杨苓:对,这时候可能会影响到司机瞭望。第三方面还是考虑到其他乘客的感受,有一些乘客不希望进入到别人的照片里面去,有可能会引起不变或者是争执,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乘客尽可能不要在客流高峰时间段,大客流车站,或者在我们的站台以及用专业的相机拍照,有特别需要的时候可以和我们的工作人员沟通,工作人员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协助他开展工作。

  主持人:您这里指的专业设备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某某品牌的5D这样的算吗?

  杨苓:像这样的设备就属于专业的设备了,如果手机只是大家拍一个留纪念我们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比如说我去坐地铁的时候我可能拍一张照片立马发微博上,所以下一个问题是西段这个线路里面是不是手机信号全覆盖还是什么样的情况?

  张文强: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在进行系统调试,根据目前的进度,开通的时候,14号线西段能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

  主持人:谢谢您。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轨道交通里面的公共卫生间是不是每个车站都有,像大家关注的公共卫生间,尤其是女性卫生间的蹲位和座位的问题。另外有的站是在地下,可能卫生间的气味不太好,这次我们西段的开通试运行以后,有什么样的提前的筹划?

  杨苓:14号线的车站都设有公共卫生间。像刚才提到的一些比如说女性蹲位的问题,最近我们在4号线做卫生间的改造,公益西桥站已经做完了,大家反馈是比较好的。另外有的车站是我们增加了蹲位,同时还增加了婴儿的母婴台。同时还增加了一些通风的设备设施。对于14号线来说,这些车站的卫生间都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在后期如果通过我们的使用过程当中,如果有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会进一步进行完善,进行改善。

  主持人:其实一个城市公共卫生间的细节也能体现出这个城市对于人性化的关怀和体现。比如说公共卫生间的气味,包括卫生纸的提供,洗手液,甚至到门有没有挂钩都是细节,希望我们开门迎客之前把这些细节做到位,让大家体验到有人性化的理念。还有网友问说有没有园博园站的纪念票的考虑?

  杨苓:14号线和以前开通的4号线、大兴线一样在开线的时候有开线纪念票,这次也是限量一共6千套,设计当中是引用了儿童化的设计,也引入了园博园包括14号线的特点,整个设计还是非常清新的。

  主持人:现在都完成了是吗,有实物了是吗?

  杨苓:目前纪念票准备完毕了,4月28日零时开始预定,在5月的时候在4号线的灵镜胡同领取。

  主持人:还有网友提出来,这也并不是针对于14号线西段的一个问题,他想知道现在地铁列车因为一些事故晚点的情况下,会不会给大家一些提示,包括公司会需要一些证明。

  杨苓:14号线和目前的4号线和大兴线是基本一样的,首先如果有延误的话,通过官方微博给大家提示,第二个我们会在车站给乘客提供致乘客信,如果有给单位的一些证明的话,可以用这个作为一个证明。

  主持人:谢谢您。这是港铁方面的情况,不知道您了不了解北京地铁的情况呢?

  张文强:这个事我们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非常关注,目前两个地铁公司都采取了相同的措施。北京地铁公司也是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一些故障的信息,乘客可以进行下载打印。同时我们在车站印了一些致歉信,当然这是事故发生以后采取的一些措施,但是我们的核心,我们努力的目标还是尽可能的减少这些运营的一些故障。

  主持人:减少晚点率。

  张文强:对。我们目前也统计,5分钟以上的延误事件平均的走行的公里,可以说在国际上还是排的往前的,咱们在安全的指标上还是比较理想的,基本上是很往前的。

  五、结束语

  主持人:今天聊了这么多,对于轨道交通14号线西段从我们的轨道交通的运营到接驳,到停车场甚至到公共卫生间的细节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在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嘉宾对大家做一些温馨提示或者是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之前没有问到,我们觉得自己认为是亮点的一些特色的一些新的措施。

  张文强:我想说一下,第一从我们北京市政府,从咱们的运营,从行业管理部门会尽最大的努力为老百姓提供非常好的出行环境,我们一直在努力,包括新线的开通和建设,包括既有线路的改造,加强管理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水平。第二是一旦轨道交通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希望老百姓能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服务人员,站台引导人员开展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

  杨苓:我们感谢广大乘客一直对京港地铁各项工作的支持和理解。14号线是我们在4号线之后再次投资的地铁线路,公司非常重视,我们也会尽我们的全力给广大乘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同样像刚才说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也希望广大乘客给予理解,给予支持。同时,在新线开通之后,乘客在搭乘地铁过程当中,也注意一些出行过程当中的细节,比如说不要冲撞安全门,比如说坐扶梯的时候抓好扶手,在大客流组织的过程当中能充分的给予配合。

  主持人:最后以网友留言结束访谈。我对京港地铁还是充分信心和期待的,也希望京港地铁把先进的理念和人性化的设施和理念更多的带到北京,共同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和服务的水平,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努力。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作客直播间,也感谢网民的关注,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