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历时40天的2017年春运工作圆满结束。春运40天(1月13日至2月21日),北京市进出京客运总量达4208.61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77%,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铁路客运量占比约68%,同比增加2.78%;民航客运量占比约27%,同比增长9.00%;公路客运量占比约5%,同比下降7.75%。
2017年春运期间,市域内公共交通累计运送乘客6.64亿人次。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约为824.1万人次,同比下降约4%。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为823.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公交地铁客运量均呈较为明显的“V”型走势。春运开始后,公共交通客运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至1月27日达最低点,此后客运量逐渐回升。
烟花爆竹运输,共安全运送车次617辆次,运输工作整体安全、顺畅。
铁路运输是主力,铁路出行旅客占68%
2017年,我市春运客流阶段特征明显。2017年春节较2016年早11天,春运期间,我市客流呈现“节前持续攀升,节后返京集中”的态势。节前,学生流、务工流和返乡流、探亲流“四流”叠加效应明显,客流持续攀升。节后客流分别于正月初五至初七、十五过后形成了两个返程高峰,压力突出。
运输方式格局进一步优化。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调整及春运增开临客列车,运能有较大幅度提升,春运铁路旅客比重占了68%,民航、公路省际客运旅客比重分别占27%和5%,公路省际客运继续呈下降趋势。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和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春运整体服务满意率高,增加夜间临时班次广受好评
2017年,市交通委(市春运办)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线上及线下人工的满意度评价问卷调查。
春运满意度人工调查覆盖铁路、航空、省际客运,共发放问卷2500份。并借助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形式开展线上调查以及接续满意度专项调查。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10164份,其中现场调查2500份,网络平台调查3660份,接续专项调查共4004份。经统计,乘客对今年春运整体服务满意率较高,近87.4%的乘客认为春运服务较往年有一定改善。其中,增加夜间临时班次、增设自助取票机、开设爱心窗口等春运保障服务获得广泛好评。
多种运输方式联动,市内接续运输成为春运亮点
接续运输(特别是返程阶段)是春运工作的重点工作,今年的返程客流稳中有升,尤其是铁路部门加开了大量临客,使得夜间到达的旅客数量有所增加,成为今年春运工作的一个重点。
为此,市交通委(市春运办)组织各运输单位建立了运力接续应急响应工作协调机制。遇紧急情况,北京铁路局提前将旅客到站信息报送市交通委(市春运办)、市交通委运输局和轨道办组织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充实运力,保证接续工作的有序进行。
公交集团开辟夜间临时专线,在北京南站开通两条公交高铁快巴线路。轨道交通加开临客列车,地铁4号线根据旅客到站情况适当延长运营时间1小时或半小时。调集出租汽车骨干企业,在重点时段加强对“三站两场”的定点保障。首汽约车在北京西站每日投放超400台车辆,服务超过2万名旅客。西站地区志愿服务协会组织开展了“蓝丝带爱心伴一路”志愿服务活动,爱心志愿者在正月十五至十七的夜间23:00开始到次日凌晨,用贴有“蓝丝带”标识的爱心私家车,将有困难的老弱残孕旅客免费送回家。今年春运未发生旅客大面积滞留情况。
多部门协同配合,圆满完成2017年春运工作
结合2017年春运新形势与特点,各运输部门充分挖掘运输潜力,科学调配运力。铁路部门调整运行图,利用回库车底套跑和检备车,采取加开、补线、图定重联、加挂扩能等方式增加运力;民航部门留足备份运力,减少审批流程,满足旅客春运出行需求;公路省际客运行业提前做好备班运力安排,根据不同阶段客流特点调整运营计划,保障旅客出行需求。
春运期间,路政部门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加大巡视力度,提高巡视频率。运输管理部门对“三站两场”、大客流车站、客运枢纽场站、化危运输企业等重点区域开展了安全检查。市公安交管部门严把春运车辆安全性能检验关,加大对春运车辆检验力度,安全技术不达标准的车辆和存在酒后驾车等严重违法行为的驾驶员一律不予参与春运。交通执法部门重拳出击,维护春运期间交通运输环境秩序。交通执法总队于1月17日晚8点至11点开展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执法车50余辆,会同公交保卫总队、属地公安等部门,在“三站一场”等全市36个重点地区开展集中夜查。夜查中共查处出租业内违章35起(含8起严重违章)、化危业内违章1起、长途业内违章2起;查扣黑车112辆(含黑货运6辆、黑长途3辆、黑化危1辆、网约黑车91辆、巡游黑车7辆、克隆车4辆)。市春运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春运动态、客票信息和出行提示,较好地服务了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