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地铁16号线建设资金哪里来:引入PPP模式

发布日期: 2016-11-27 09:46 [打印]打印
分享到: 

  继北京地铁“4号线”、“14号线”采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地铁投资建设运营后,北京地铁“16号线”再度引入这一合作模式,并首次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引入财务投资人投资,资金规模和模式都开创国内之先。

  引入特许经营方的融资模式通常被称之为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首字母缩写为PPP)模式,PPP在国际上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模式。北京地铁16号线项目总投资495亿元,工程投资建设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包括洞体、车站等土建工程, 投资额约为345亿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70%,由政府投资;B部分工程包括车辆、信号等设备资产, 投资额为150亿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0%,由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的社会资本组建的特许经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

  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的相关规定,北京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社会资本引进工作,201511月,市交通委代表北京市政府与京港地铁签署了《北京地铁十六号线项目特许协议》,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继“4号线”、“14号线”后再度成为16号线的特许经营合作方,获得16号线30年运营权。京港地铁是由京投公司、香港地铁公司和首创集团公司按2%49%49%的出资比例组建的。

  根据不同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和风险偏好,16号线项目除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外,还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引入了财务投资人投资。16号线所采用的复合型投融资模式,大大减少了对资本金的需求,缓解了政府出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