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北京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S1,进入试运行准备阶段,磁浮列车已如期运抵车辆段并进行联调联试,预计9月20日将按照运营模式系统正式启动试运转、安全测试等非载客运行。
截止2017年9月,北京S1线工程线路建设的7座车站(不含苹果园站)主体结构和高架区间完成,小园站、矿务局站、上岸站、石龙路站车站金属屋面、外立面幕墙、站内设备装修基本完成,石门营站、四道桥站、金安桥站展台装修工作正在紧张推进,预计10、11月相继完工。2017年底,北京S1线石门营站至金安桥站开通试运营。
北京S1线试运行,标志着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研发成果在北京成功落地。新制式、新理念的磁浮交通将为人文、科技、绿色交通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S1线的开通,将有效改善门头沟新城对外交通环境,对石景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推动我国磁浮交通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强国部署,打造首都品牌,为磁浮交通参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产业保障。
北京S1线全长10公里,全线设站8座
预计今年开通7座

北京S1线线路全长10.236公里,其中高架段9.953公里,隧道段0.283公里,全线设站8座,全部为高架站。分别是:石门营站、小园站、矿务局站、上岸站、石龙路站、四道桥站、金安桥站、苹果园站,其中换乘站2座,在金安桥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在苹果园站与地铁1号线、地铁6号线换乘,今年年底开通石门营站至金安桥站。在石门营站北侧设车辆段1座,北京S1线控制中心接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北京S1线磁浮列车采用六辆编组,全长89.6米、宽3米、高3.7米,最大载客量1032人。S1线初期运营配备10列6辆编组中低速磁浮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时,实际运营的最高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
北京S1线途径潭柘寺、妙峰山、西山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区,生态环境好、历史渊源深远、到达石景山区后穿越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磁浮交通凭借环境友好的天然优势将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引领科技发展、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绿色生态线路的典范。
噪音低、无辐射、爬坡强、安全高、低成本
中低速磁浮模式凸显五大技术优势
北京S1线采用中低速磁浮交通模式,磁浮列车依靠电磁力悬浮在特定轨道上,因为没有车轮与轨道的撞击、振动及摩擦,磁浮列车如轻风一般“贴地飞行”,乘客也有如在云中漫步,舒适惬意。

据北京磁浮公司介绍,中低速磁浮交通模式有五大优势:
一是振动小、噪音低、乘坐舒适。没有车轮与轨道的撞击、振动及摩擦。
二是闭合磁路、无电磁辐射。中低速磁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电磁吸力将列车浮起,轨道与电磁铁形成闭合磁路,电磁场不向外界泄漏。中科院电工所、北京市环保局等多家机构对磁浮列车进行了多次严格的测试,电磁辐射强度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公布的国际标准。
三是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线路适用性强。中低速磁浮列车爬坡能力达到70‰,转弯半径可达50 米。
四是抱轨运行、安全可靠。磁浮列车采用抱轨运行,车、轨、梁一体,具备电制动、机械制动和落车制动三重制动系统,安全可靠。
五是建设、维护成本低。磁浮列车车体轻,荷载分布均匀,可采用轻巧的支撑墩和高架桥;模块化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综合建设成本低。磁浮列车无机械传动,机械磨损量小;车辆和轨道使用寿命长,日常维护量小,维护人员少,维护成本低。
同时,北京S1线磁浮列车外部整体造型极具现代感。司机室前部和侧窗为两块大的玻璃,富有张力和有机感的曲面将侧窗与挡风玻璃分割,形成司机室外部造型,营造出一个新鲜、和谐的旅行环境。列车外部采用了三种颜色搭配,为黑、白、红,车体和裙板采用白色,窗带(窗框)黑色,车下设备红色,令人耳目一新。车内设计以明亮、温暖为主色调,灰色的墙板和橡胶地板、明亮的木纹贴面板柜子、不锈钢扶手、大尺寸车窗和蓝色座椅,构造了一个纯净、舒适的空间,伴着窗外美景,令乘客心旷神怡。
S1线路线型复杂,曲线优美
犹如一道划入长空的彩虹
S1线工程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跨路、跨河、跨铁路及跨重要管线施工,且穿越或并行多条规划道路,线路墩身设计形式多样且线型复杂,有“Y”型墩、框架墩、门型墩、“花瓶”型墩等,线路曲线优美,犹如一道划入长空的彩虹。
根据环境及跨度要求,线路桥梁形式复杂,有简支梁、槽型梁、连续箱梁、刚构连续梁、钢拱结合梁、系杆拱桥、T构等形式,与车站结合部位采用“建-桥分离”和“建-桥合一”形式。同时,针对不同施工环境采用多种施工工艺。如跨西峰寺沟、石门营沟、冯村沟等重要景观河道,为减少对河床防水等原建筑结构影响,河床中不加设临时支撑,采用大跨径贝雷梁直接跨越搭设施工工艺;跨西六环及阜石路施工采用挂篮施工工艺;跨永定河及风沙铁路线大桥采用钢拱结合梁,离岸拼组,顶推过河施工工艺;穿越石景山隧道施工,为避免爆破对山体结构及古建筑物影响,采用悬臂掘进机工艺。

永定河桥梁是S1线标志性景观工程、寓意“秋水共长天”。桥梁采用了78+3-84米简支钢拱桥,顶推法施工,桥墩采用“门”形桥墩;针对中低速磁浮抱轨运营,设计中还示范了36米 槽形梁,在降低了梁高同时,将承重梁与承轨梁合二为一,充分体现了梁体设计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