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交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打赢一场硬仗、办好一件大事”的要求,以国庆交通保障工作和“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工作为重点,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交通支持。
(一)圆满完成国庆交通保障任务。实现了国庆运输服务保障“方案无疏漏,运行无事故、服务无投诉、保障无差错”的目标。共安全运送群众游行和背景人员17.5万人,联欢晚会演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10333人,国庆活动观礼人员、境内外媒体记者等6800余名。高质量做好交通设施保障,顺利完成长安街总长26.78公里路面大修和沿线改造工程,改善了“神州第一街”的面貌。完成了国庆阅兵装备和游行彩车途经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检测和改造。实现国庆活动交通与社会交通的和谐运转。
(二)全力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西六环、京承高速三期、京包高速(六环路—德胜口段)通车,实现了六环路、京承高速的全线贯通。25处公路综合检查站建成投入使用,在国庆安保“护城河”工程和治理公路超载超限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负责推进地铁房山线、7号线建设,实现了房山线全面进场施工,7号线局部进场开工建设。蒲黄榆路、阜石路二期、广渠路二期等43项交通重点工程实现开工建设。积极做好市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和服务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综合服务平台的相关工作。
(三)继续推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地铁4号线高水平顺利开通,使我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28公里。进一步扩大公交专用道系统和快速公交线网,新增更新营运车辆2083辆。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能力,地铁1、2、5、13号线运力分别提高11%、25%、5%、50%。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北京南站外部路网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一亩园公交枢纽部分建成使用,安河桥北站驻车换乘停车场(P+R)随地铁4号线开通同步投入使用。公交出行比例由2008年的36.8%提高到目前的38.9%。
(四)努力推动交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抓好科技交通工程、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的实施。明确了“城乡统筹、注重应用、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稳步推进”的思路,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在亦庄线的示范应用,国产化轨道交通B型电动客车在房山线的示范应用,组建了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使用规模,建成ETC车道231条。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达到1000辆示范应用规模。打造城市货运配送“绿色车队”,规模达到2万辆以上。积极探索适应首都交通行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制,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作为我市第一个职教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五)提高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编制完成《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2015年)》,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确定了未来七年我市交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市政府修订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于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公共电汽车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等10项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完成20项163公里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大修205公里、旧桥改造37座、1627公里公路指路标志改造等。新开调整郊区客运整线路11条,建成客运站14个,候车亭300个。组织实施第六阶段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方案,实施每周一日高峰时段限行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六)扎实实施“平安北京”交通行动。深入开展“保安全、保稳定、保防控,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日交通安全行动,狠抓各项安全维稳工作的落实,营造平安和谐、安全稳定的交通环境。全面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雷霆行动”、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汛、矛盾纠纷防范化解、重点人员防控等工作,确保了国庆、春运、“两会”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期的安全稳定。组建了专兼结合的交通安全专项督查队,开展有针对性、不间断的专项督查。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和安全监管工作,做好行业维稳工作,加大力度打击“四站一场”“黑车”,净化交通运输市场环境。积极稳妥做好交通规费征稽人员安置工作。完善出租汽车油补、租价与油价联动机制,加收燃油附加费工作顺利实施。
二、2010年重点工作思路
2010年,交通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北京交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城市功能结构调整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全面落实《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2015年)》,以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为主线,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加快12条轨道交通在建线路的建设,亦庄线、大兴线、昌平线一期、15号线一期,房山线(苏庄大街-世界公园段)建成通车,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提高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路网运力和安全服务水平。扩大公交专用道系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2478辆。推动一亩园、苹果园、四惠、宋家庄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促进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郊区客运网络有机衔接。鼓励绿色出行,采取措施逐步方便“一公里出行”,支持自行车租赁业发展。继续推进“绿色车队”建设,发展城市货物绿色配送体系。
(二)努力提高路网承载能力。建成阜石路(五环—双峪环岛)、蒲黄榆路(四环—五环)等工程,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加快京包高速(五环—六环),京开(辛立村—市界)和111国道二期等公路建设,启动重点镇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实施一批道路微循环工程项目和交通设施改造项目。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提高路网安全服务水平。对全市3316公里国市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进行自动化快速检测,有针对性做好公路建设和改造工作。
(三)坚持交通科技创新。实现CBTC信号系统地铁亦庄线示范线工程试运行和国产化B型车房山线示范应用。实施温拌沥青、橡胶沥青、废钢渣和煤矸石以及废弃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等科技成果的推广示范工程。建设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提高交通运行综合协调指挥和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地面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在市郊公交车试点建设全覆盖的智能化调度、安全监控与车辆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数字化枢纽信息系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四)继续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实施第七阶段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方案,研究建立缓解交通拥堵工作会商机制。做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实施工作,综合治理停车秩序,规范停车管理,实现以“静”治“动”。继续实施投入小、见效快的交通疏堵工程。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研究缩短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及路政、运输审批时限的长效机制。做好公交立法的调研起草和汽车租赁立法、交通影响评价办法的调研工作,做好《北京市交通标准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的宣贯实施,组织制订“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开展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管理。以确保交通行业安全稳定为目标,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客货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