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我市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即将完工

发布日期: 2025-09-26 12:08 [打印]打印
分享到: 

市交通部门统筹市规委、市城管委、市园林绿化局、各区政府等多部门力量,以《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指引,从动态交通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重点路段景观提升等维度综合施策,持续推进桥下空间整治与组织优化。截至目前,全年234座桥下空间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17座重点桥系的提升工作完工16座,有效破解了交通痛点,完善了便民服务,美化了城市环境,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市民出行幸福感。

交通优化:“一桥一策”提高通行效率

结合2025年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市交通部门以“需求导向、一桥一策”为思路,优先强化城市道路桥下空间交通服务能力,目前已完成联想桥、金沟河桥、万丰桥、西苑北桥、莲芳桥5座桥下空间动态交通组织优化。在此过程中,针对交通流量大的桥区,利用增设车道、优化掉头功能等方式,改善出行环境,提升通行效率。

在北三环联想桥区域,针对周边办公区、居民区密集导致的交通需求大问题,施工方在大钟寺东路路口桥下增设车道,将原3条车道扩容至5条,增加约15辆小汽车排队空间;在联想桥下的中关村东路路口,增设西向西小汽车专用掉头车道,有效缓解路口交通压力。

在西四环金沟河桥区,针对因五棵松商圈引流导致桥下掉头车道通行效率低等问题,此次改造增设小汽车提前掉头车道实现“双掉头”功能,有效降低了左转车辆对掉头车辆的干扰,南向南掉头车道排队长度大幅缩短,显著提升通行能力。下一步,市交通部门还将推进国贸桥、方庄桥等桥梁的动态交通组织优化,持续改善区域出行环境。

景观优化:见缝插绿扮靓城市

全市结合“花园城市”建设,巧妙利用桥下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营造近人尺度绿色空间,提升景观环境水平,塑造沿路风景线。海淀区紧扣建设目标,编制专项工作方案,通过“见缝插绿、立体绿化”提升桥下空间景观品质,绿化面积从1.2万平米增加至1.7万平米,使桥下空间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达到“人从桥下过,犹在景中游”的美学效果。

其中,轨道交通五道口站至上地站站区的改造成为典范。该路段全长约4.8公里,施工方通过腾退原环卫站点、拆除桥下用房,释放1.3万平方米空间用于景观绿化,并纳入京张遗址公园二期项目的整体绿化范围。园内特别保留并展示了京张铁路特色的铁轨,让游客直观感受百年铁路的工业质感与历史厚重。桥体彩绘更是本次改造的一大亮点。彩绘数字均运用京张铁路早期标志上的中国传统数字“苏州码子”进行书写,极具时代特色,还绘制了清华园车站、清河车站等京张铁路沿线的经典火车站形象,通过艺术化呈现再现百年铁路的辉煌印记,强化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感。改造完成后,该区域新增1.3万平方米绿化景观面积,桥下空间从“城市背面”转变为路绿一体的慢行游园空间,打造为一个贯穿中关村地区、集“历史传承、开放共享、凸显科技、集约利用、绿色生态”五大特点于一体的带状公共绿化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兼具科技感与文化气息的全新休闲与通行选择。

功能优化:挖潜停车资源便民利民

以静态停车保障为抓手,本市盘活桥下存量空间并适度增量,推进停车场公共属性升级与智慧化管理,缓解社会停车难题。开辟桥下停车场已成为我市近年来桥下空间利用最常见的做法。

通州区北苑高架桥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成效显著。此次改造新增170余个公共停车位,有效缓解了万达广场周边停车难题。改造遵循“一桥一策”原则,同步推进功能整合与品质提升:在环境美化上,共安装404个景观花箱,新增花箱隔离面积约129平方米,形成连贯绿色视觉廊道;在功能优化上,全面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实现无感支付与车位引导,并完善监控、照明、交通标线及无障碍设施,切实提升便民性与安全性,为后续桥下空间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全年234座桥下空间整治任务已完成

已完成16座桥系桥下空间提升

今年,我市计划对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234座桥系的桥下空间开展环境整治,目前已全部完成;对17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提升,目前已完工16座。

其中城市道路和公路方面,完成157座桥下空间整治、16座桥系桥下空间提升,涵盖榴乡桥、通惠河桥匝道桥、稻香园桥等。通过整治提升,拆除全部桥下用房、护栏,完成飞线整理及破损地面改造,桥下空间更加安全有序、整洁通透;利用桥下空间设置社会停车场,改造及新增停车位12000余个,同步强化停车场智慧化管理,有效缓解周边社会停车压力。结合周边环境打造“花园桥区”,实现颜值功能双提升。轨道交通方面,共完成77座桥系143处点位桥下空间整治,新增机动车车位1000余个,桥下空间绿化超40公里,推动轨道交通桥下空间与城市功能深度匹配。

下一步,本市将继续推进剩余重点桥系桥下空间提升工作,持续巩固整治成果,让更多桥下空间焕发新活力,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