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我市持续推进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

发布日期: 2025-01-09 16:17 [打印]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市交通部门统筹市规委、市城管委、市园林绿化局、各区政府等多部门联合部署、综合施策,持续开展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2024年,已先行开展木樨地桥、联想桥等16座桥系桥下空间的提升工程,对二环路、五环路33座桥系桥下空间进行环境整治;2025年,将对燕莎桥、北苑高架桥等17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提升,对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234座桥系开展环境整治,通过桥下空间治理和提升工程,持续提高桥下空间利用率、改善首都人居环境、丰富完善城市功能。

印发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文件

明确管理机制和工作目标

为加强我市桥下空间使用管理,规范桥下空间使用行为,2024年10月,印发《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及配套文件《北京市桥下空间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桥下空间建设和使用技术导则(试行)》等,为桥下空间整治提升整体工作提供依据与支撑。

根据方案,市交通委将结合“花园城市”建设,按照“首善标准、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系统提升”的思路,高标准推进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实现“一个规范、两个强化、三个提升”的目标,即“规范空间使用;强化设施水平、强化管理考核;提升交通服务能力、提升城市保障能力、提升景观环境水平”。通过制定布局方案、建立管理体系、组织整治提升、开展日常运维等多举措,实现桥下空间功能布局均衡合理、交通高效便捷、环境和谐友好,达到社会环境、公共利益和经营效益的有机结合,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交通环境。

目前,各区正加快推进桥下空间房屋、护栏拆除、提升方案编制、招标实施等工作,为后续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打下基础。

桥下空间织补交通、停车等公共服务

见缝插绿打造“花园桥区”

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按照“民生为先,优化交通供给;服务保障,助力城市运行;环境融合,美化桥下空间”的原则,通过“分类优化、分级实施”,“一桥一策”开展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

在桥下空间改造提升中,首要考虑因素是更好服务桥下东南西北各方向交通的联通,通过优化桥区交通组织,提升通行效率,改善出行环境,达到顺畅、整洁、有序的改造效果。如位于东四环与广渠快速路交汇处的大郊亭桥区,在改造过程中,利用桥下空间增设了左转和调头车道,增加了约15辆小汽车排队空间,可有效减少对直行车辆的影响,提升路口通行能力,缓解进京方向大郊亭桥下路口交通拥堵。


6.jpg

图  大郊亭桥拥堵区域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

开辟桥下停车场,是我市近年来桥下空间利用最常见的做法。通过加强静态停车保障,盘活存量、适度增量,实现停车场公共属性和智慧化管理,以缓解社会停车难问题。如在东城区小街桥桥下空间提升工程中,东城区以实现桥下空间交通改善、环境焕新、品质提升为目标,结合区域定位、桥区特色、环境特质等,采取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完善照明、监控和消防设施,实现无感支付,并设置无障碍车位。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于2025年1月中旬正式亮相,将提供约100个停车位,可满足社会临时停放、周边居住停放、兼顾公益应急等多样化需求。

对于部分中心城区、重点地区的桥下空间,重点在于有序疏解桥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功能,以缓解中心城区拥堵,同时考虑居民的实际活动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如针对西苑北桥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海淀区在圆满完成桥下房屋、护栏拆除,疏解腾退保障站点的基础上,聚焦西苑北桥地处圆明园景区周边、非机动车临时停放需求大、游客等大人流易聚集的实际,因地制宜,优先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约150个,缓解非机动车停车矛盾;同步提供约350平方米场地,满足圆明园景区游客休憩、集散需求,有效织补了城市功能,保障了市民安全出行、畅快游园。

在桥下空间改造中,也关注到桥下闲置空间的美化提升。结合我市“花园城市”建设,巧妙利用桥下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营造近人尺度绿色空间,提升景观环境水平,塑造沿路风景线。如在木樨地桥整治提升工作中,按照“因地制宜、绿色生态、简约大气、特色特质”的原则,以塑造“生态桥、绿色桥、风景桥”为目标,结合长安街沿线景观需求,通过实施桥上悬挂花箱、桥下绿化种植、景观改造提升等工程,累计绿化面积8800平米,其中新增绿化6500平米,改造提升2300平米,形成了桥上花团锦簇、桥下绿草如茵的立体画卷。该项目已于2024年国庆节前精彩亮相。

三年期间分级分类、分年度推进实施

2025年将重点提升17座重点桥系桥下空间

根据方案,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已纳入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并结合桥下空间功能定位、管理建设标准、现况设施情况及资金需求等,分级分类、分年度推进实施。

2024年,已先行开展交通、保障、景观等类别的桥下空间示范工程,涉及国贸桥、木樨地桥、联想桥等16座桥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桥下空间提升工作有效路径;并结合日常运维,对二环路、五环路附属33座桥系的桥下空间,开展平整地面、拆除护栏、补齐安防设施、飞线整理等环境整治工作。2025年,将对燕莎桥、北苑高架桥等17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提升;对三环路、四环路、国省道、轨道交通234座桥系的桥下空间,开展环境整治工作。2026年,将对丰北桥、菜户营桥、积水潭桥等11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提升;对快速联络线35座桥系的桥下空间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提高桥下空间的使用效率与社会效益,将桥下空间打造为“花园桥区”和城市“金角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