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我市持续推进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

发布日期: 2024-09-20 14:34 [打印]打印
分享到: 

自2018年以来,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市教委、市公安交管局、属地政府等多部门联合部署、综合施策,采取每年一批、滚动推进的方式,多举措开展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累计治理学校328所。随着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学校周边“六类设施”配备齐全,“四支队伍”落实到位,全市交通整体运行情况有所改善,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提升。

今年,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被市政府列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项目。在72所重点治理学校中,已完成治理66所,全市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极大改善。

制定“三个一”工作机制

已形成首都特色学校交通综合治理模式

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与学生通学安全密切相关,我市从2018年开始推进学校交通综合治理工作,2020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学校交通综合治理模式。

为解决在多年治理工作中所发现的“部分学校、医院、景区、商场点位共同存在治理措施不实、不细、可操作性较差、责任单位不明等问题”,切实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共建共治的良性机制,今年8月,在总结多年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市编制印发了《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共建共治工作指南与技术导则(试行)》,旨在解决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周边“治理什么、怎么治理、找谁治理”等关键问题,最终形成“三个一”工作机制,即出台一份工作指南、制定一个技术导则、完善一套评估体系,通过压实责任、提供策略、加强监管等多举措,使学校门前交通秩序慢下来、静下来、安全有序。

其中,工作指南明确了学校周边治理工作机制及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坚持“综治领导小组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属地政府推进落实”的三级管理责任体系,以安全、有序为主要目标,以“六类设施齐全、四支队伍到位、三方责任压实”为治理标准,按照“一校一策”制定方案。工作指南的制定,切实压实了教育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各区和属地街乡镇在具体环节中各自的责任,助力推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

技术导则深入分析学校周边的拥堵成因,详细梳理了各责任单位的治理思路及措施,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翔实的治理策略库。各单位可以根据治理点位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切实推进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如为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现象,学校周边在上下学高峰期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作用,疏导维护交通秩序;市交通部门持续开行通学车,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通学方式;学校周边停车位不足时,应与周边停车场沟通,采取共享停车、远端停车等形式接送学生,远端停车场距离校门100-500m,保障快速停车、便捷送学。

评估体系提供了对治理工作考核评价的标准,通过加强监管、宣传先进、约谈落后,推动工作开展,形成工作闭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学校内部措施、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设施完善、文明出行、公众满意度调查六个维度。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月度抽查、季度评价、年度考核”的方式,对重点治理学校周边交通运行秩序和治理效果进行监测,督促各单位和部门推动治理工作。

东城区一七一中学会同多部门协调

多措并举有效治理门前交通秩序

东城区一七一中学立足本校实际,严格落实“三个一”工作机制,会同市区两级教委、市交通委、市园林局、市公安交管局等各相关单位共同深入研究,多措并举改善本校周边通学环境。

针对上下学期间门前流线交织的问题,学校采用交通管控措施,修改门前车道渠化,在和平里北街道路南侧绿化隔离带171中学北门西侧处设置了长度6.5m的开口,使小区车辆能够直接进入主路,既解决了小区居民出行难,又有效缓解了校门口由于人车混行造成的拥堵问题。

为缓解学校门前交通秩序,学校将接送学生通学的大巴车停车位调整至东西两侧街区,采用远端停车与步行接驳结合的方式通学,避免大巴车在校门前长时停靠造成交通拥堵。同时,交管部门沿学校两侧施划完成了安心通学路,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安全出行。

针对非机动车停车方面,学校采用人员管理和停车管理措施,在上下学高峰时段,由社区志愿者协助维持非机动车出行秩序,并加强对共享单车进行清理、清运;同时在学校内部深入挖潜,利用空地新建停车区,缓解校门前非机动车停放压力。


8.jpg

此外,一七一中学将学校西门开放,分校门上下学,结合校内停车流线,引导骑车的学生从西门进出、不骑车的学生走原校门,实现人车分流,有力缓解了单校门造成的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