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F10-2022-J002
项目名称基于海量多源数据的超大城市轨道公交两网融合及公交线路匹配技术
候选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候选人郭继孚 刘雪杰 陈静 王昊 马腾腾 姚越 温慧敏 孙建平 缐凯 朱家正 马毅林 张璋 雷方舒 朱珊 徐春玲
项目简介     1.项目研究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地面公交客运量持续下降、服务效率及可靠性较低等问题,融合手机信令、公共交通、网约车等多源大数据,深入研究乘客出行特征,全面评价北京市地面公交供需匹配情况;基于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趋势及各子系统竞合关系,明确地面公交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研究提出公交网络结构匹配及分层分类精准表征方法;面向通勤乘客研究公交骨干走廊筛选方法,提出轨道公交两网融合策略下的各层级线路规划技术方法,以提高地面公交供需匹配效率,实现提质增效。 2.主要技术创新点 (1)基于海量多源数据的超大城市乘客出行特征提取技术。应用包括手机信令数据和公交线路空间分布数据等至少10种以上数据,数据规模和数据跨度为国内最大,解决了多源海量大数据的数据融合处理问题,研究提出了超大城市乘客全方式、全过程出行链条匹配技术和通勤乘客识别、特征挖掘技术。 (2)基于轨道公交两网融合的公交网络结构匹配及层级划分技术。面向乘客完整出行链条,基于轨道公交技术特性及比较优势,提出了基于集中出行起讫点、路网形态和成本效益理论模型三种方法的网络结构匹配技术及基于轨道公交客流市场细分的线网层级划分技术,并结合北京应用实际,提出了“棋盘+环+放射”的网络结构和“3+1”线网层级体系。解决了北京市公交线网层级不清的问题。 (3)面向通勤乘客需求的公交骨干走廊筛选技术。面向通勤乘客出行需求,基于交通结构调整策略及轨道公交服务优势,提出了基于轨道网络承载能力、公交客流时空分布、全方式出行热点融合分析的骨干走廊识别方法。解决了公交骨干走廊筛选技术缺失问题。 (4)基于轨道公交两网融合的公交干线、普线、微循环线路规划技术方法。围绕分担轨道压力及弥补轨道服务空白,提出了各层级线路规划具体技术路线及方案,解决了分层级线路规划技术方法应用大户数据不足的问题。 3.成果产生的价值 项目成果指导了《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北京市未来公交发展方向和重点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推动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支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同时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等9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