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公交轨道两网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 2023-12-06 09:27 [打印]打印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31205152029.jpg

现场图片

微信图片_20231205152040.jpg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共运营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 楚佳

微信图片_20231205152036.jpg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 刘雪杰

微信图片_20231205152015.jpg

北京公交集团线网中心副经理 吴家庆

微信图片_20231205152033.jpg

北京公交集团安全服务部副经理 张长涛

主持人

傅辰林: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傅辰林。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改善出行体验,让市民出行更便捷绿色,让城市更有活力。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公交轨道两网融合发展的相关话题。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快手号以及首都之窗抖音号一起收看并参与本期的话题讨论。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本次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共运营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 楚佳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 刘雪杰

北京公交集团线网中心副经理 吴家庆

北京公交集团安全服务部副经理 张长涛

首先,欢迎各位嘉宾做客我们的直播间。既然今天聊到的是公交轨道两网融合发展的相关话题,请嘉宾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市地面公交行业总体情况。

嘉宾

楚佳:好的,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市地面公交行业的总体情况。

我市公交行业可分为市区公交、市郊公交、郊区公交三大部分。其中,市区公交主要指城六区内的公交,市郊公交主要指城六区至郊区的公交线路,郊区公交主要指郊区内、郊区间的公交线路。

目前,北京市共有公交运营企业10家,其中市属企业1家,就是北京公交集团,主要承担市区、城市副中心以及市区至郊区公交线路的运营组织工作,同时受区政府委托,公交集团还负责怀柔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延庆区,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组织工作。顺义、大兴、昌平、平谷、密云区共有9家区属公交企业,受区政府的委托负责辖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组织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常规公交线路共计1600余条,其中由公交集团运营的线路近1300条,日均客运量约640万人次;9家区属公交企业运营线路300余条,日均客运量60万人次。我市多样化公交线路共计600余条,主要包括商务班车、快速直达专线、节假日专线、高铁专线、就医专线等,满足市民差异化、多样化出行需求。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市的公交线网覆盖的面积广,而且线路也非常多。能不能介绍一下北京市公交线网总体规划情况呢?

嘉宾

楚佳:现在北京市《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提出了我市公交线网“3+1”线网层级体系:“3”即干线、普线和微循环线,统称常规线路。“1”就是定制公交。

具体来说:干线构成公交线网的骨干网络,根据服务空间范围的不同,分为服务远郊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市郊干线,以及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的市区干线,采取快慢结合的运营模式,可以弥补轨道的不足和分担轨道压力。

普线:主要服务中心城区,服务对象包括从居住区去往医院、公园、商场等分散的中短距离出行,主要布设在快速路辅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等次要客流通道,可以弥补轨道服务的空白。

微循环线:主要服务轨道和公交干线站点周边,提供居住区、就业区与轨道站点、公交干线站点之间的接驳服务或者短距离通勤通学服务,主要布设在次干路、支路和小区道路等分散客流通道,主要起到为轨道和公交干线接驳客流的作用。

“1”就是定制公交。定制公交是常规公交的补充和服务升级,通过线上预约、拼车同行、智能调度等创新手段,满足市民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供多元化、集约化、高品质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务。

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对我市公交线路进行梳理分析,识别出“八横、六纵、三环、十放射”,一共27条主要的公交客流走廊,总体呈现出“棋盘+环+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网络结构。基于这27条骨干走廊,既布设市郊干线、市区干线,同时根据客流的需求特征,也布设普线、微循环线和多样化线路,与轨道线路形成互补和换乘关系,推进公交轨道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您刚才提到了轨道和公交推进融合与互补,可能有一些正在观看我们节目的网友朋友们会有疑问,轨道和公交为什么要融合发展呢?它这两者都有哪些特点?又是在哪些方面能够进行刚才提到的互补呢?能不能介绍一下。

嘉宾

刘雪杰:我从两个方面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轨道公交的融合发展是由两种交通方式,它们的技术特点不一样。比如说轨道相比公交而言,它的运送能力更强,而且速度也更快,而且轨道的站间距,就是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会更长一些,所以轨道交通就更加适合布设在大容量大客流的公共交通走廊上,而且它主要是服务于长距离的出行。地面公交跟轨道相比比较灵活,所以无论是在布线上还是运营调度上,它的灵活的特点都是更加具有优势的。而且公交的站与站之间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短,比如说集中在300-500米的范围,这就意味着地面公交的覆盖性和最终的通达性要优于轨道交通,所以地面公交就比较适合布设在比较次一级的客运走廊上,而且它服务于中短距离的出行比较有优势。因为它这种短距离的优势,就比较适合于为我们轨道站点来接驳客流。所以这两者的技术特点就决定它们虽然都是作为大容量集约化的交通方式,但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所以它们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互补式的发展。而且从我们现在大的综合交通体系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综合交通发展的阶段,也需要发挥不同交通方式的组合优势,推动各种交通方式从过去相对独立发展,到未来的综合和融合发展。

另外一个层面是由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可能大家也能感觉到轨道公交这些年发展的非常迅速。比如说2010年的时候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是336公里,目前地铁这个层级就已经达到了807公里了,它在公共交通当中所占的比例,也由过去的,比如2010年的时候不到30%,现在轨道在公共交通的比例当中占到了将近60%了。所以我们整个公共交通的体系构成已经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根本上,实际上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模式和出行的习惯。 又因为轨道线路建好之后相对比较固定,所以就要求我们结合轨道交通的发展来精准化的分析客流需求的变化,调整公交的定位,然后优化公交的线路,从而促进两网的融合,共同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我们通过您的介绍也了解到了轨道和公交它们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特点,同时也能感受到为什么要推动轨道和公交间的融合,其实也是不断推动精细化的管理,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出行需求。

其实您刚才提到我们有精准识别客流的需求,我们也知道无论是做怎样的规划,都是要精细的数据来作为支撑,我们要能够了解到客流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民朋友们。我们如何精准的识别客流需求呢?因为我们现在知道大家的出行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了。

嘉宾

刘雪杰:对,目前这种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包括大数据的应用就为我们精准化的分析客流需求提供了保障。

举几个例子,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刷卡的数据,分析乘客的规律。包括总量、时间空间分布的特点,也包括出行的距离,以及花费在公共交通出行的时耗等等,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结合一些兴趣点(POI)的一些数据来分析大家的出行目的。这样我们对整个乘客的画像就比较精准,利用这个画像,根据我们公共交通的供给,我们就可以做供需匹配的分析,从而找到公共交通服务的短板。

另外一方面,通过各种交通分析的数据,来分析全方式,所有交通方式出行的特点,我们也会在其中挖掘适合公共交通出行的客流,有针对性地去培养这部分的客流。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融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因为刚刚有提到,我们现在的交通方式更加多元化,大家有可能在出行当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一次出行的。所以我们通过融合不同类别的数据就可以描绘乘客在全过程当中的一个出行轨迹,识别大家全过程的链条,包括达到换乘的特点,比如说你在哪儿换乘、哪些地方的换乘比较集中,这样就为我们将来提供一体化的出行服务,提供这样的依据。作为公交而言,也会为我们设计公交接驳的线路,包括改善公交轨道一些接驳换乘的条件来提供依据。当然我们也会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来进一步了解乘客选择的意愿,也包括大家对公共交通的一些改善意见,依然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来获取。

主持人

傅辰林: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也能感受到科技也能不断地辅助我们的工作,不断推进。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在轨道公交两网融合的背景下,公交是给了自己怎样的定位呢?无论是在空间的地域层面上,还是时间层面上,包括我们服务的人群方面,公交给了自己哪些定位呢?

嘉宾

刘雪杰:在轨道公交两网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其实会更加强调两者实现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比如说空间层面上,我们刚刚也有提到轨道交通更适合服务更大的客流走廊。比如说在主要的客流通道上有轨道交通覆盖的区域,我们还是以轨道交通为主,在一次次要的客流通道轨道并没有覆盖到的,以地面公交为主。当然在主要的客流通道里面,除了轨道交通服务之外,我们地面公交也可以服务一些沿线的中短距离的出行的客流,也包括可以给轨道的站点提供接驳的服务,发挥它的短途出行的优势。

在时间层面上,其实考虑到我们运营的成本,包括维修保养的难度,尤其是在夜间轨道停运之后,大家可能注意到还是有一部分夜班的公交线路在运行,这样就保证整个城市是24小时公共交通全覆盖的。

另外在服务群体方面,相比轨道交通的价格其实比公交要稍高出一些的。也包括轨道交通在进出站,包括换乘方面还是相比地面公交更加的复杂一些,所以地面公交就是一种面向各个收入群体,更加友好的交通方式。随着城市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未来出行服务的基本保障方面的作用也会更加突出。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也注意到我们有很多的定制公交,包括一些特色的公交线路,所以未来这部分的公交其实会承担越来越多的城市中,比如说个性化的、零散化的、多元化的出行需求,进一步丰富公共交通的服务模式。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其实您提到了未来在空间的地域区分上包括时间上,公交也都给了自己的定位,也都有了相应的未来的规划。就目前而言,在咱们两网融合的背景下,地面公交线路的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能不能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嘉宾

吴家庆:好的。2021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已经提出了促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两网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推动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是从功能、线网、站点、运营四个层面来进行互补融合。近些年以来,公交集团一直以《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的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为指导,落实“两网融合”的工作要求,主要以“城优郊进”和“减重复、加服务、便接驳”为工作思路,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出发点,不断地满足广大乘客出行需求。“十四五”以来一共新开、调整、撤销公交线路共380条次,其中围绕“减重复”,我们主要落实的是“两网融合”的工作要求,持续对公交线路之间、公交线路与地铁之间的重复路段进行优化调整。目前除全市地面公交线网总规中明确的规划干线外,已经没有与地铁并行超过10公里以上线路了。中短距离并行的线路主要承担地铁接驳、旅游、就医、购物等生活出行,以及老年乘客的出行需要,与地铁网形成协同、互补的地面公交线网布局。近期,我们已经正在研究,准备对地铁8号线南段较长距离并行的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推出地铁8号线行驶的南苑路沿线。

围绕“加服务”,我们主要利用“减重复”释放出的运力资源加服务,将运力资源调配至新增出行需求、地铁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十四五”以来已经增加337公里地面公交线网覆盖,方便了400余个小区居民出行。一是围绕新建小区、地铁和公交相对薄弱的地区增加公交线网覆盖。比如说我们将与地铁8号线并行重复的部分线路平移至旧忠路、庑殿路、光彩路,方便沿线小区的居民出行。第二是利用一些没有地铁覆盖的高、快速路开行大站快公交线路。6月份我们新开了由城市副中心经由京哈高速往返中心城区的649路,打造副中心往返中心城区新的快捷通道,方便通州城区南部的乘客通过京哈高速快速到达十里河、方庄等冻南三环沿线,与地铁10号线、14号线以及300路等三环公交干线形成接驳。10月30日我们新开了由春明西路开往大郊亭桥西的803路,方便了朗清园社区的乘客通过广渠快速路、运通隧道,由地铁郝家府站一站直达大郊亭桥西。三是增加末端、末梢线网的覆盖。今年主题教育期间,公交集团开展了全系统的“真情大调研”活动,我们根据乘客需求建议和外部设施的完善,优化调整线路走向,完善线网布局。比如:开通了临7路解决恭和家园养老社区“百级台阶”乘车难的问题;延长专33路至西峰寺实现西峰寺村民几十年来对于公交服务的期盼;调整专166路响应翠城地区乘客前往社区菜场的生活出行需求等等。四是打造中心城区外围跨区域线路。今年已开行怀柔-顺义-副中心861路、大兴-亦庄-副中心913路、门头沟-延庆920路、良乡-云岗953路等多条郊区、外围功能组团之间的跨区域线路,下一步还将继续挖掘外围跨区域的客流需求优化线路,构建中心城区外围公交联络线。

围绕“便接驳”。随着地铁新线的开通和地铁网的完善,我们通过新开、调整线路,增移站位等方式不断完善与地铁的接驳。目前我们共有1058条线路可与地铁接驳,占公交集团线路总数的82.5%,城六区这个比例达到94.2%。地铁站点50米内公交接驳比例已达85%。一是,每年我们配合地铁新线开通,都同步新开、调整接驳线路,实现地铁新线新站的公交接驳,年内我们还将随地铁17号线北段开通,在未来科学城、天通苑等区域优化3-4条线路。二是,结合地铁成网后的客流需求变化,及时开调线路响应乘客新需求,比如:今年我们新开专125路、专126路等微循环线路接驳地铁郭公庄站、丰台科技园站,调整390路方便程庄路沿线乘客就近接驳地铁。三是我们积极推动政府部门优化完善接驳站台建设,增移站位缩短与地铁站的接驳距离,到“十四五”末地铁站点50米内公交接驳比例达到90%。

下一步,我们继续按照上位规划、“两网融合”的工作要求,“减加结合”动态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布局,努力实现地面公交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服务供给与乘客需求的匹配、有限运力资源的高效利用。除上面提到的工作之外,我们近期还将针对副中心、清河小营电科院社区等乘客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开展线路调整工作。同时持续关注地铁新线开通带来的客流需求变化,对周边公交线网进行完善。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谢您给我们详细的解答。刚才提到了其实我们现在的乘客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不但是更加的多元化,其实对于我们公交线路服务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公交轨道两网融合发展这方面,公交在服务上有没有哪些做法呢?能不能和我们介绍一下。

嘉宾

张长涛:地面公交和轨道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广大市民绿色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按照市交通委提出的“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协同布局、地面公交线网‘减量提质’”的工作思路,北京公交集团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城市总规,坚持以乘客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提升服务品质狠下功夫,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城市客运出行综合服务体系。并以公交出行基础功能为载体,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广大乘客多元化、高品质、交互式的美好出行新向往,一方面,优化线网逐步构建“干、普、微、定”线网体系,特别是开通定制公交满足不同乘客群体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围绕着人、车、线、站等公交元素,以强服务意识、铸线路精品、促企业发展、提乘行品质为着眼点,积极推动品牌线路建设,并按照“打造标杆、提升品质、发展特色、丰富体验”的总体思路,全力建设符合首善标准、突出首都特点、具有首创精神的多层次、有影响、受欢迎的品牌线路集群,带动整体服务质量跨越提升,积极践行出行即服务、出行即生活理念,不断丰富服务体验、增强服务黏性,践行“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务”的企业使命。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谢您的介绍。包括刚才大家提到的定制公交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在两网融合的背景下,做好地面公交线网的布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除了刚才提到的定制公交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内容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嘉宾

刘雪杰:总的布局思路,就是通过我们公交线网的“减量提质”,来推进公交与轨道交通两张网的协同布局,逐步形成我们轨道交通服务中长距离为主,地面公交服务中短距离为主,这样一个公共同协同发展的模式。

我们觉得在线路优化当中应该重点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做强干线,与轨道形成公共交通骨干线路。这里面主要就是面向于跨区域的长距离的通勤通学的出行,我们重点在轨道覆盖不到的走廊,或者说虽然已经有轨道,但是轨道的满载比较高,在这样的走廊我们都可以通过大站快的公交的运营组织模式,包括通过公交专用道和信号优先这样一些保障措施,来提供公交高频率和快速的公交服务。同步,我们也要消减沿线重复的一些公交线路,也就是让我们的资源更加集中配置在主要的线路上去,进一步来整合我们的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是做优普线,总体上也是按照“减优结合、规模适度、服务精准”的原则,来提高公共交通的兜底服务和特色服务。比如说针对轨道、公交干线服务不到的区域或者走廊,我们提供公共交通的基本的出行服务,而且要通过大幅消减一些低效的还有长距离的线路,来提升线路运营的效率,也包括围绕着学校、医院、商圈、景点布设特色的公交线路,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目的。

三是做密微循环线,刚刚也提到我们的轨道交通的发展非常的迅速,所以我们的轨道接驳出行的服务需求也是比较旺盛的,这就要求在精准分析乘客接驳需求的基础上来做优我们的微循环线路,方便乘客在社区端的便捷出行。同时也让大家能够很快的里接入我们的轨道交通网,同时做好运营时间方面,包括站点方面等等一些衔接的保障。

四是定制公交这块。我们想未来要做大定制公交线,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而且是与小汽车具备竞争优势的公交的出行服务。这里面就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和通信的技术,来充分发挥我们公交调度灵活,还有通达性好、资源节约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定制公交服务的范围,来满足多场景下大家出行的服务。其实也是填补我们在个体化出行和公共交通出行之间的空白。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多次提到了定制公交,感觉这也是这几年特色的服务,比如说定制的通勤的巴士,包括通学的定制公交,还有一些旅游专线的特色公交线路,深受大家的好评。除了咱们定制公交以外,其实我们的夜间班车,包括很多网友朋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坐哪条公交线路能够一次性打卡中轴线景观、打卡长安街景观等等等等,其实有很多线路都是深受大家的好评和喜爱,在定制公交服务以及地面公交打造品牌线路方面,咱们有没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和做法呢,能和我们详细的聊聊吗?

嘉宾

张长涛:好,为了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美好出行新需求,也是满足北京城市发展的需求,北京公交集团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等相关精神,努力构建常规公交+定制公交“3+1”多级线网体系,加快推进定制公交业务,截至目前,北京公交集团定制公交运营线路达到631条,包含商务班车线路579条,区域巡游定制公交覆盖28个区域,通勤定制22条,还有相应的节假日定制公交。

通过不断的运营积累丰富服务品牌品类的经验,形成了商务通勤、巡游定制公交、通学定制公交,和景区定制公交等多元化的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同时在服务方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特色,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量身定制,依托数字化平台,服务更加精准。

在线路定制方面,定制公交特色服务以人性化的设计、贴心的服务为核心,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出行选择。特别是根据市民的实际出行需求和路线,量身定制了精准服务。市民只需提前预定,即可享受到专属于自己的定制公交服务。我们通过定制公交小程序、APP等平台征求乘客的出行需求,包括出行的起始站、想要到达的目的地等,通过对数据跟踪、分析,对线路安全性、便捷性重点环节进行审核,达到线路开行的标准,及时匹配运力,实现快速响应,为广大市民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在便捷出行方面,通过数据化平台服务,打破了常规公交原有站位设置的模式,设置定制公交虚拟站位,乘客可利用专属平台精准定位,抵达他提出的候车点位,出行更便捷。乘客还可根据个人出行的时间需求,提前定制预约时间匹配的线路班次,节约了出行时间,有效做好时间的管理,切实提升乘车的体验感。

在服务乘客方面,每条线路都设有专属的微信客户群,实现跟踪服务管理,安排“出行服务管家”,也就是我们的专业管理人员,推行“五星好评”机制,乘客出行结束后,对我们的服务体验进行评分,“服务管家”根据评分结果分析总结优点及不足。对收集乘客需求变化情况,针对性优化服务方案。通过收集之后我们更加优化下一步的服务方案,遇线路走向,到达时间发生变化时,“服务管家”还可第一时间通过客户群进行温馨提示告知乘客,方便乘客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例如:今年6月份,针对长阳地区人员密集,居民早晚高峰往返地铁通勤需求大的情况,通过定制公交平台广泛精准的征集了乘车需求,并利用大数据算法,开通巡游线路。通过跟踪服务,适时优化调整了服务方案,及时增加点位,加大了区域覆盖面。短短半个月时间,日均服务乘客由800人次增加到1600人次,实现翻番,也获得了广大地区乘客的好评。

二是注重品质,提供配套服务保障,服务更加贴心。

定制公交在车辆选型方面:北京定制公交特色服务在运营过程中注重细节,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配备了多种车型,基于乘车人数,线路运营长度,道路通行状况,合理匹配大中小不同车型,立足于乘客乘车更安全更舒适;从提升乘客乘车体验感方面,促进服务保障的设施升级,车辆也采用舒适的软包座椅,提升乘座舒适度,同时按需定制,一人一座,使乘客通勤不再拥挤。注重服务软件的提升,强化驾驶员服务意识为乘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让每位乘客都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三是打造品牌,出台规范和服务标准,服务更优质。

为促进和规范定制公交服务,打造高品质服务定制公交品牌,树立品牌影响力,集团公司出台制定了《定制公交服务规范》企业标准,明确定制公交的服务要求和管理要求,标准中还明确了驾驶员工作职责、仪表仪容、车辆安全服务设施规范,包括车辆清洁以及一日出乘工作流程,等等相关一系列的服务规范。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的范围也将不断地扩大。定制班车、区域巡游、景区定制公交等服务品类获得广大市民的好评,现在单日最高客运量已突破了5万多人次。

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首都中小学通学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就是刚才说的通学公交。切实解决通学中的痛点堵点,减轻家长接送负担,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工作要求。从9月1日,通学公交在西城、朝阳、丰台,和海淀,这四个区正式试运营。截至11月15日,共有线路40条,服务学校18所,设站142处,日均运送学生达到了3800余人次,我们的准点率100%。通学车的开通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并产生了良好的连锁效应。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专班的带领下,随着通学公交的推广,服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公交集团也将提前着手新型通学车的采购,现在已经开始了,以及驾驶员、乘务员的选拔培训工作,为通学公交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夯实基础。

在积极发展需求响应公交公共出行服务供给的同时,我们还重点在提升服务品质,加强乘客体验上我们狠下功夫,着力打造畅享公交品牌线路体系。我们以服务为先导,以文化促提升,以品质增体验,通过排摸、调研,围绕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与公交企业文化,结合线路资源特点正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内涵、时代特征和服务特色的品牌线路,形成畅享公交品牌线路体系,北京公交品牌线路体系分为标杆线路、品质线路和特色线路,三大类,并细化分解为涵盖了示范效应、教育、文化、旅游、服务、共建等方面特色的21个主题。我们分了3类,21个具体。

具体来说,标杆线路定义为公交典型服务的代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硬件设施最好、科技运用最多、社会影响最大,引领着时代风尚和公交发展,是公交服务的“代表队”,高品质服务的“领头羊”。这里包括“神州一路”领先线、“首善同行”示范线2个主题。

品质线路是公交优质服务的代表,在服务、安全、运营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社会影响较大,是公交服务的中坚力量,包括“优质服务”真情线、“文明礼让”安全线、“敬老助残”爱心线、“便捷通勤”惠民线4个主题。

特色线路,也就是公交增值服务的代表,它的资源特点比较突出,服务特色鲜明,体验感受丰富,包括“进京赶考”红色线、“守望中轴”文化线、“古都记忆”京味线、“远山呼唤”为民线、“深夜摆渡”暖心线、“法治相伴”宣传线、“巾帼建功”贴心线等15个主题。

总体来讲,我们旨在通过推动品牌线路的建设,让我们的公交线、公交车成为流动的宣传站、移动的博物馆,运动的大讲堂,并将线路的特色融入到日常车厢服务当中去,有的乘务人员变身为古都文化的宣传员,公交文化的推荐官,把更多的红色故事、北京故事、公交故事讲给乘客听,增强沉浸式体验,用优质贴心的服务给公交出行的乘客们,提供多彩的文化旅程,让乘客畅享公交,感受美好出行。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其实您刚才介绍了非常非常多丰富的内容,包括您提到了深夜摆渡的暖心线,我们也知道很多乘坐深夜公交班车的是外卖小哥还有负责代驾的工作人员,他们有时候会随身携带脚踏车和电瓶车,我们针对这些小的细节方面是不是给他们也有一些改进的温暖的设施呢?

嘉宾

张长涛:从今年我们启动品牌线路以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打造了50多条不同主题的品牌线路,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将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与北京公交为民服务初心使命有机的融合起来。以行驶在长安街上肩负重要政治使命的1路为重点打造“神州一路”领先线,打造人文服务+智慧车厢,充分发挥1路导游式服务和云游一路小程序的作用,增强乘客的沉浸式体验,展现首善标准和服务标杆。比如说在1路,在提升人文服务的基础上,按照我们的服务规范在做的基础上,展现了首善标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数字化赋能云游智享,让他在线上可以互动。用这些科技的应用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乘客出行的科技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比如说他上车之后可以通过扫码,就可以知道大1路沿线哪儿有好玩的、哪儿有好吃的,1路线路的发展史,我们的历史、公交的百年史。

主持人

傅辰林:也可以让乘客在乘车的时候更有沉浸感。

嘉宾

张长涛:对,沉浸感,还有互动、趣味性。而且让乘客还感受到导游式的服务,坐车当中通过扫码,比如说这一站到哪儿了,他通过手机下载可以看到窗外的真实的情景,还能够听到智享云游介绍的,比如说人民纪念碑、天安门、军事博物馆,它的来历、它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增加了趣味性,这个也感受了广大的乘客的好评。

主持人

傅辰林:就像您说的咱们的公交车变成了移动的博物馆。

嘉宾

张长涛:对,流动的大讲堂。而且我们把沿线的一些红色故事、百年公交历史也融入到了其中去。这是我们大1路,通过1路的主题文化,让乘客感受,快速了解我们北京的文化,感受到北京的温暖。

还有,我们以深入大山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位于京西南森水村,我们打造了森水线和富合线,以及连接怀柔城区至汤河口的H11路和通往京北,北京最北端的端喇叭沟门,端喇叭沟门乡缸房沟的H16路等为重点打造“远山呼唤”为民线,助力“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我们打造这个可以说解决了老百姓的不光是最后一公里,它既是老百姓的生命线,也是老百姓的购物线,也是亲情线,也是我们乡村振兴线。比如说森水区,它是在京西南最南端的村,还有富合线富合村,是我们在悬崖上的村庄,这都是常年不通车的,我们在当地政府和市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开通了森水专线和富合专线,村民多年来就医只有这一条路,其他车都上不去。我们把车辆小型化,想进到村去看个孙子,那里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所以说又是他的亲情线,又是他买东西,以前出来就让司机带,带不如自己去选,所以就是购物线。刚才我说的H11到H16,这又是我们振兴乡村经济,带动京北旅游的乡村振兴线。所以说公交员工将暖心服务、特色服务延伸到了山区百姓的心坎深处,可以说架起了连接城市与大山深处的一座“连心桥”,也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百姓的心坎上。这是我们打造“远山呼唤”为民线的宗旨和目标,也是对于老百姓深山呼唤的回应。

再有就是以深夜守护、情暖归途、凸显首都真诚友善金名片的,以夜7路、夜22路、夜34路等为重点,我们打造了“深夜摆渡”暖心线。通过暖心线来传递城市的温度。刚才主持人也提到,包括最典型的夜7路,在京南主要就是一些代驾小哥和一些上夜班的,可能有一些是外来务工人口,针对这些我们一方面对乘务员的服务进行了专项培训。再有包括您说的上来的折叠自行车,在夜班是可以的。小哥上来之后他的车放在车上也很不安全,我们夜7路员工给他安排了暖心带,一根彩色的丝带给它拴好定好,避免了他的车在车上由于刹车、由于拐弯,来回的碰撞带来不安全的隐患。包括我们的司机师傅会把一些暖心的音乐在车上播放,使这些忙碌了一天的小哥们或者叫外来京的务工人员让他感觉到北京的温暖,这个城市给予他的温暖,也展现了我们公交的服务温暖,这也提升我们的服务品质。

主持人

傅辰林:没错,可能从一些很小的细节就能够体现到公交人文的建设。同时也能够让我们乘客更加的有温暖,能够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温度,包括您提到的跟一些偏远地区乡村的公路,就像您说的不单单是交通线,也是购物线,也是亲情线,其实我觉得这些公交线路也促进了咱们北京全域的协同发展,大家一起共同的进步。

嘉宾

张长涛:对。还有以女性驾驶员为主力,彰显温柔体贴、周到细致服务特色的,比如T115路、专166路等为重点打造“巾帼建功”贴心线,主要是发挥女驾驶员的温暖、体贴、细心的特点,在细微的服务上也展现了我们公交的真情实意,用女同志这种细致周到再次展现了公交无人售票、友情服务。

二是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首都文化与北京公交的同行文化一脉相承。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比如以串联起奥林匹克公园、鼓楼、永定门等中轴线上的重要遗址景观的82路、5路、2路等为重点,我们打造“守望中轴”文化线。通过把2路、5路、82路相连接,像一条五彩斑斓的丝带,将鸟巢、水立方、奥运观光塔等新北京地标建筑串联起来,传承历史的文脉,“守望中轴”文化线也通过这三条线完美的展现出来。也是我们北京公交传承着京味文化、历史文化、古都文化,也助力着北京明年中轴申遗成功贡献我们公交的力量,我们也通过车厢沉浸式的打造,把一些中轴上的建筑讲解融入到我们的车厢当中去,乘客在车上能沉浸在古都文化和古都风雨当中去,这也是给乘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旅程。

还有以穿行于古都文化遗址、京味文化浓郁的鼓楼老街景等107路、纵贯京城南北的141路,还有与共和国同龄的23路,还有宣传大运河文化的T116路等为重点打造“古都记忆”京味线,感受古都风韵,留住京味儿乡愁,也助力老城保护。比如说107路,针对107线的线路特点和关注度,对它的沿线的关注度,我们把《鼓楼》这首歌曲融入到了107的车箱当中去,每当每一辆107路经过鼓楼的时候,《鼓楼》这首歌曲应时应景放出来,好多的年轻人、外地人,和一些老北京人前来坐这个车观光打卡,感受京味京韵的氛围。通过各方面的点击率也小有名气,也成了小的网红打卡地。

还有141路,以“逛京城、品京味、聊京事、听京腔”为特色打造“北京印象”品牌线路。因为141路从北到南贯穿了北京的地标,基本上能够满足您的享受。一站式打看北京城了。一条公交线解读了半个北京城,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参观打卡。

还有23路用自己70余载的风雨历程,它是1949年有的这条线路。所以它用70年的风雨历程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实际上公交的变化也就是城市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变化。这条线路不仅在沿线上通过车厢文化内外展示出来,同时也应了广大乘客和网友的要求,把我们公交的一些代表意义的23路用过的车型变成文创产品,也搬上了我们的23路,也就是当年称作23路感受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带走文化的印记。我们把一些老车票,老的街景,搁在车厢文化上。而且您还可以预定,看完之后可以预定我们一些文创产品,就是23路曾经用过的主力车型,可以把公交文化记忆、城市的记忆可以带回家去留存,这个挺有意思的。我们把它变成公交移动的展厅。这也是受到了广大乘客的好评。

三是将全国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北京公交线路特点高度契合。以关联治安、消防、交通安全、法治等线路号,比如110路、119路、122路、F1路等为重点打造“法治相伴”宣传线。通过这个我们传播法规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我们的法治观念。今年119路和东城区消防支队搞了很大的活动,请乘客到我们的车宣讲一些消防知识,122路又和北京市交管局,在前天开展了一个重大的活动,把交通安全法通过我们的宣传传达给路让,进校园、进社区、进到社会,这是发挥我们的品牌线路的责任,也体现北京公交的责任担当。

通过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普法新方式,为广大乘客营造了沉浸式的普法课堂。通过移动的公交车厢,将百姓最想了解、最需要、最贴近的生活法律知识运送至一站又一站,传播了一家又一家,让广大乘客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角度多维度感受不一样的公交出行服务,出行更有安全感。

以上只是对品牌线路中的一些代表给各位做了一些介绍,同时也欢迎各界朋友感受一下北京公交带给您的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服务。

主持人

傅辰林:也感谢您生动又详细的介绍。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公交有非常非常多的线路都已经完成了品牌化,都有了自己的特色。随着未来品牌化的不断推进,说不定到了哪一天北京每一条公交线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其实现在的北京公交线就像您刚刚介绍的,有些线路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未来说不定每一条公交线路都会有大家不同的想要留念、想要追寻的一种记忆。

嘉宾

张长涛:我们也是力争到2025年要达到“10+100+N”,就是打造10条标杆线路,100条品质线路,实现N条特色线路。为广大市民呈现更好的公交体验,也展现我们公交更好的服务品质。

主持人

傅辰林:没错,咱们公交也是作为北京市的一部分,更好地宣传北京的文化,宣扬古都的文化底蕴。刚才聊了非常非常多相关的内容,我们很想知道下一步北京市的公交轨道两网融合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什么?能不能畅想一下未来。

嘉宾

楚佳:我来介绍一下。下一步,我们公交轨道两网融合的总体方向是持续开展线网优化,促进公交地铁“一张网、一张图”的融合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四个融合”。

一是促进功能融合。公交主要服务中短距离出行,轨道主要服务中长距离出行,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独特优势,加强公交线网的顶层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公交网络,实现公交轨道功能互补。

二是促进线网融合。发挥地面公交布局灵活的优势,围绕轨道线路的布局和服务特点,精准匹配公交出行需求,持续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比如说在轨道线网比较密集的地区,可以加强地面公交接驳线路,减少长、大的线,还有与地铁重复的一些线路;在轨道交通覆盖不足的市郊地区,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公交的长线。

三是促进公交站点融合。适当增加公交站点,对具备条件的既有轨道交通点进一步完善接驳设施,推进公交车站与地铁接驳设施的改造工程,改善接驳换乘条件;对轨道新线,我们将提前介入站点方案的设计,积极创造接驳换乘条件,缩短乘客的换乘距离、换乘时间,进一步提高换乘距离小于50米轨道站点的覆盖比例。

四是促进运营融合。我们将结合客流需求,组织运营企业提供设置摆站车等方式,积极做好公交首末车时间与服务轨道站点运营时间的衔接,方便乘客换乘出行。

主持人

傅辰林:感谢您的介绍,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也能感受到北京公交也是通过非常多的举措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百姓,来完成大家出行的计划,帮助大家更好更方便更快捷的出行,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做客我们的直播间,也感谢屏幕前观众朋友们的收看,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