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北京市交通委谈“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管理”

发布日期: 2021-09-29 14:15 [打印]打印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10928155204.jpg

访谈直播现场

1632812510_254.jpg

访谈主持人 李晓

微信图片_20210928155220.jpg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 赵寒露

微信图片_20210928155224.jpg

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副主任 欧阳松寿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欢迎您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李晓。

共享单车作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市民朋友的短途出行和公共交通的接泊,从2016年发展到现在,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朋友一个重要的选择,也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近两年关于共享单车的管理日益规范和完善,尤其是在总量调控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天现场和嘉宾一起讨论关于共享单车管理行业方面的一些工作。也欢迎您通过快手APP搜索首都之窗来参与我们的节目,与现场的嘉宾进行互动。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现场的两位嘉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赵寒露。

嘉宾

赵寒露: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欧阳松寿。

嘉宾

欧阳松寿:各位网友朋友们下午好!

主持人:先请赵处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城市的共享单车的基本情况。

嘉宾

赵寒露:好的,提到共享单车其实我感觉大部分市民朋友都比较熟悉了,不管是骑行爱好者,还是普通出行人员。从2016开始共享单车出现并且进入北京运行,实际上已经有五年左右时间,我们大家都是共享单车这个交通运输新业态的见证者。其实在高峰时期,也就是2017年的时候,北京同时有16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大概超过230万辆同时在北京运营,已经严重超过了城市的负荷。

这些年经过市场的逐渐优胜劣汰,我们的监管也更加精细化,目前全市有美团、哈啰和青桔,三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服务,总的数量在94万辆左右。

值得一提,今年开始共享单车已经进入到咱们已经没有覆盖的一些近郊、远郊的行政区。目前全市除了门头沟区以外,其他区,包括经济开发区都已经有共享单车提供服务。去年这个时候也做过一次统计,共享单车服务半径大概是在六环以内,也就是中心城区,但是今年的服务半径已经大大扩大了,也形成了全市"1+N"的服务格局。所谓"1"就是指中心城区、城六区,因为中心城区的骑行特点是属于交流比较大、跨区骑行比较大,所以并没有对车辆的品牌做限制,3家企业都可以使用,作为一个统一的运营区。各个郊区因为城镇比较集中,使用需求也比较集中,所以都作为独立的运营区域。现在中心城区是以企业自主承诺的形式确定了80万辆投放规模,各个郊区根据自己城镇的情况、骑行需求和未来的规划,自行确定引入的企业的品牌和运营规模、运营的范围。

主持人:像刚才您提到关于门头沟,之前是因为门头沟的地形问题没有投放共享单车,今年内我们说共享单车要覆盖整个行政区域。门头沟的投放规模是怎样的情况?

嘉宾

赵寒露:门头沟是因为地形比较特出,从通勤角度来说,实际上自行车出行并不是门头沟市民的首选,虽然门头沟是很多骑行爱好者的天堂,我们有很多特别出名的骑行路线,但是共享单车毕竟是一个通勤的主要工具,所以以前门头沟在自行车出行方面需求也不是特别旺盛,但是门头沟政府采取了非常包容、鼓励和审慎的态度,经过邀请、招标、比选的方式,已经确定了年内会引入共享单车的服务,初步引入的规模是在5000辆,后期根据市民的接受程度和骑行需求也会做适当的调整。

主持人:参与投标的企业的意愿是很积极的?

嘉宾

赵寒露:对,今年开始我们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请3家运营企业扩大咱们的服务范围。以前企业也会有一些顾虑,比如说投到远郊区这些车辆使用情况,包括车辆损耗情况、运维人员的投入,各家企业都会有一些担心。但是我们各个区政府都出台了鼓励性的政策,对于企业的引入也持包容和鼓励态度,所以今年咱们所有的行政区年底之前都会引入共享单车的服务,用来接泊郊区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刚才您也有提到,目前我们中心城区投放规模是80万辆左右,这个数值是怎么样确定的?

嘉宾

赵寒露:实际上从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一直都有一个原则,高质量的服务市民出行,不可以通过一味地增加车辆投放来实现,因为我们的需求也不是无限的,我们城市的承载力也有上限的约束。

另一方面从环保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与其大量的投放车辆,不如通过一些精细化的管理,通过企业的科学运维、合理调度来提升车辆的使用率,提升车辆的使用率,将车辆控制在有效的投放规模内,对于市民、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是一种共赢的局面。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对于北京可以投放的规模做一个测算,2019年有一个专门的课题,根据当时北京的城市规模,包括我们各项出行指标、市民的骑行意愿、企业的服务水平,做过专业的调查,经过科学测算,包括市民的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这些形式,测算出来中心城区的适宜的投放规模是在80万辆左右。

主持人

刚才您提到80万辆的骑行车辆是不是一个旺季的峰值,还是说我们也会分旺季和淡季的情况?比如说淡季会低于80万辆,旺季会高于80万辆,会有这样一个的波动吗?

嘉宾

赵寒露:目前是根据旺季的峰值来设计的,北京的共享单车骑行有特别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我们是北方城市,作为有一个取暖季的城市,我们的骑行需求是随着气温、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特别大的波动。夏秋季骑行的需求会旺盛一些,在11-3月份淡季会下降50%左右,旺季和淡季在1.5:1的范围内,减少路面不活跃的车辆,避免长时间停放车辆占用公共空间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的计划是要根据淡季和旺季对于车辆投放的上限做一个动态的调整,这件事情是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的。

刚才也提到从2019年就作出测算,有了80万辆的控制指标,共享单车是一个市场的产物,我们希望遵循市场的规律,稳定有序的通过这种优胜劣汰调整咱们的指标到合理科学的维度,淡旺季的想法我们提出也要经过科学的测算,比如说旺季测算过,淡季的上限究竟是按照1.5:1的指标来控制,还是我们要有一定的缓冲区间,我们为了鼓励市民也能使用共享单车,我们要设定一定的缓冲区,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主持人:也就是在旺季将来有可能会扩大规模超过80万辆,可以这样理解吗?

嘉宾

赵寒露:我们整个测算都是动态的,包括2019年的80万辆也根据现在和以前的数值,其实未来我们特别理想的一个状态,随着北京市慢行优先、绿色优先鼓励和希望市民采用自行车出行的方式,也许我们培养培养市民出行的意愿越来越强,大家都把共享单车作为出行方式作为企业的供给自然上升,这是我们特别美好,也是我们会实现的一个愿景。

主持人:刚才说的中心城区的规模,关于远郊,比如像门头沟、延庆总量会不会有控制?

嘉宾

赵寒露:远郊区类似于2016、2017年的城区,以前没有共享单车新业态的事务,现在为了避免中心城区一窝蜂涌入导致无须扩张的现象,目前远郊区采用分布投放、循序渐进的方式。拿延庆为例,是共享单车引入比较好的区域,入栏率比较高,一开始引入了1500辆左右,随着市民不断提出诉求,他们一开始的定点停放的定位只有94个左右,市民一直在提出诉求说希望有多一点的车、希望有多一点的停放区,延庆区的管理部门根据市民的诉求增加了企业车辆的投放,现在是2200辆左右,点位从94增加到177,延庆的停车入栏率达到95%以上。

主持人:他们停车是非常规范的?

嘉宾

赵寒露:非常规范。特别相信延庆会以特别好的面貌迎接冬奥会。

主持人:成为一个示范区。

嘉宾

赵寒露:他们前期引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刚才提到市级共享单车考核会有一个质量机制,您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

嘉宾

赵寒露:从2018年底已经启动了企业的服务质量信用考核,这个考核不光是咱们市交通委一家,这个考核是市级、区级和街道三级共同来完成的,按照《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三级对共享单车有相应的监管责任,特别是停放秩序特别明确由属地,街道一级进行监管,我们市、区、街建立了三巡查机制,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每个月都会进行评分,月评分、季度定级、公示,从2018年形成了月度打分33次,评级10次,公示了5次,如果有网友朋友们关注到交通委的网站,就会发现定期会对共享单车行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公示。

主持人:目前这个考核办法对实施共享单车的管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嘉宾

赵寒露:提到考核,不管是传统的公交、轨道、出租还是作为交通运输新业态的网约车、共享单车,我们共同的目的希望这个行业发展逐步健全,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来作为一个标尺,考核办法这个实施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为车辆的数据报备、秩序管理和用户的满意度来压实他的主体责任,这样才能促进提升他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作为市区街三级管理抓手,街道随着有监管权,但是抓手特别少,我们希望建立机制之后可以市区街三级对于企业的运营行为相应监管措施,反过来约束企业违法违规的行为。另外我们在考核的时候,把它作为日后企业投放车辆、奖优罚劣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刚才也提到总量可能会调整,淡旺季会有动态的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我们根据往期的考核情况,如果总量有增加,根据奖优罚劣的原则,优先倾向于考核成绩较好的企业,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和考核成绩比较多,保障不是很到位,可能这些企业就减量会多一点。

主持人:刚才听您说了很多数据,数据从哪来?

嘉宾

赵寒露:咱们有一个数据都来源于咱们北京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建设管理的"北京市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可以请欧阳主任来具体介绍一下。有请欧阳主任来介绍一下。

嘉宾

欧阳松寿:我们要求《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提出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数据报送制度。《条例》里面提出来,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同时要求互联网的总量,有多少辆车,还有区域动态总量、车辆停放位置、车辆使用情况,包括承租人的承借信息,公共信息要实时、完整、准确接入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的要求。

这个《条例》要求利用这种大数据各个的方式来完善新业态的管理,交通委是按照这个《条例》制定了以交通行业标准化文件的方式,制定了一个《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规范》里面针对这种自行车的特点,技术应用的场景,提出一些车辆智能锁的技术指标,部分它的客户端、停放区的规划施划,还有一些数据的报送,信用要求,明确了企业和行业监管之间的数据为了支撑实现对这些技术指标的实现和监测,提出了一些数据内容的数据和交换。这些数据内容交换就是以数据接口的形式明确,目前我们接入这些数据。目前来说已经接入3家主要企业94万辆车的动态数据,包括车辆的数据,每一辆车的编码、每辆车每天的租还情况,以及位置,以及其他服务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就知道各个区域、轨道站点,通过这些数据来支撑整个行业总量的调控、秩序管理、重点区域的要求,包括慢行系统优化,哪个地方有自行车道,哪些骑行过程中有堵点和断点。

主持人:这个平台建成到现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是怎样来提供这个支撑的?

嘉宾

欧阳松寿:平台数据建设过程中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建、一个是怎么用。建的过程中,平台的建设是属于监管和服务的平台,首先肯定有一些监管的要求,还有一些是服务的要求。我们从这两方面,首先从监管方面,为了保证这个行业,从行业管理和健康发展的要求,从《条例》要求政府对哪些内容进行监管,我们对企业有哪些数据接入进来,保证企业的数据接入通过行业和管理部门有一个行政保障,有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证这个企业按照法律的要求,保证这些数据的接入,比如通过一些考核的方式,刚才赵处长说通过服务考核的方式考核他在数据接入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的一些要求,把企业接触的一些实现的情况进入我们考核的要求里面。这是在监管方面。同时我们不光是找企业要数据,还得共享,做好服务,把全市的停放区都在哪儿,禁停区在哪儿,我们集合起来,统一推送给各个企业,有一些企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把它集合起来,给企业推送过去。这是把数据建过来。

主要用还是围绕着行业发展、交通的秩序、环境秩序这些要求来,通过这些分析,共享单车里面还有哪些问题,比如我们提出的企业的过度投放、乱停乱放等问题,所以针对这种监管或者是服务的一些需求,主要是做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着总量调控,开发了一个总量调控的系统,首先按照行业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一个车辆报备制度。因为以前最开始的刚才也提到最高峰的时候有16家企业做,路面有235万辆车,这些车已经远远超过城市的需要,也超过我们城市道路空间的承载率,因为这些车太多,不仅把我们的人行道占了,非机动车占了,还把机动车道占了,像八王坟公交车都出不去,我们要求企业的车辆要报备、型号、编号、二维码,包括咱们做蓝牙,保证车辆是唯一的,把信息传到平台,平台反馈一个报备编码,企业收到编码才能大道路上去投放。刚刚介绍目前3家企业在城六区报备了80万辆,通州去是30万辆,这是总量的数据。

有了这个总量我们还得去监测,因为这是一个互联网新业态,有很多是违法的投放,按道理说车在路面上是流动的,我们不可能一个个去数有多少辆,我们开发了一个扫码核查,利用互联网的小程序去扫码,由市、区、街道实名的人员对这个车辆采取一些实名的工作,每个区是动态总量,这个区域里面停放了多少辆,大概是2%的规模或者是不低于2000辆的规模,扫出来,相对保证比较均衡。每个街道、每个企业都扫到,不能扫码的公平公正,扫完以后平均100辆车里面有多少车是没有报备的,就知道它违法的情况。违法的情况我们就会移交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进行惩处,企业也知道自己承诺,自己投放和向社会承诺、行业承诺、管理部门承诺的量在那儿,采取行业自律的手段来维护。

通过目前的手段,保证总量控制在目前在90%左右,企业目前从阶段性的总量调控取得了一个阶段性成果,把这种过度投放的行为从技术层面支撑这个行业管理的工作。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个方面,加强了一些数据的分析,比如说咱们服务总量的测算,服务区域的治理,比如说西直门、国贸划多少区,可能要根据数据量来测定,需要每个地方的数据规模和骑行的需求,骑行的需求和规模怎么来,很多时候咱们的数据是从企业平台来,我们为了保证企业平台的数据准确性,刚开始企业也是一天给我们传一次数据,甚至一个月给我们传一次数据,肯定就不太清楚到底路面上的情况,监管平台显示西直门有2000辆,但是系统里面是600辆,为了知道真实的情况,我们也通过管理部门的考核督促和通过一些实地现场去比对,把这个数据准确性提高,你不光告诉我编码,还要告诉我车辆的位置。这个车辆的位置也要求在北京投了40万、19万、21万,每天的位置要报过来,位置里面大概分几类:一个车从A点骑到B点,从西直门骑到索家坟,要更新。车辆不动也要更新,要确认这个车是一个健康的车。还有一些调度的车,在早晚高峰的时候有一些企业进行调度,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掌握了车辆的骑行情况。

还有咱们刚才说的,咱们分析要有一些自行车哪个地方骑的快、哪个地方骑的慢等需要有一些数据,在骑行过程中有一些轨迹的信息。因为有一些车辆可能报送的频率比较高就能够分析出来,到一个地方车道要拐弯,会发现那个车的轨迹绕了一大圈,可能就有车挡在那个地方,为治理提供一些数据的支撑和服务。

第三在停放秩序方面,一个是配合行业管理部门提出了电子围栏,我们也开发了相关的电子围栏统计和分析,我们也通过位置测算出来,同时我们今年上半年还开发的一个车辆调度的小程序,这个小程序给区和街道,很多企业更多是资本运营,可能更关注用户的流量,但是在运营过程中关注度不够,如果是区和街道发现有问题的时候,他们就通过微信小程序把照片和车辆规模发到上面,发上去之后我们通过微信小程序从系统后台推送给企业,要求企业5分钟之内响应,30分钟之内处置完毕,要求他们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及时去响应区和街道发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刚刚上线,有些区域已经用了,朝阳、八里庄用的比较多的,下一步督促企业,这会实时准确统计出来,哪些企业对这种车辆的调度、运营是做的比较好,做的比较及时,就是从数据量的角度来企业的运行情况客观真实的反应出来,这就是为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服务质量提供更多的数据方面的支撑,提供更多客观公正的,而不是企业自己声称我做的很好,我们是提供更多的数据,能够从精细化的角度为行业管理提供一些数据的支撑。

主持人:有更科学更客观的支撑。

嘉宾

欧阳松寿:对。

主持人:目前纳入平台管理的有几家?

嘉宾

欧阳松寿:主要是青桔、哈啰、美团。

主持人:北京运行的企业都百分之百纳入监管平台了?

嘉宾

欧阳松寿:对。

主持人:对于企业在平台上配合的意愿怎么样?

嘉宾

欧阳松寿:企业在配合程度方面,因为这个事情是多个方面、多维度,首先是监管和服务平台,既有监管又有服务。首先从法理上来说,咱们要求报送企业属于依法合规的情况,因为企业有义务,政府有责任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监管,对动态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咱们从监管方面行业监管部门做了大量制度,任何信息化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配合和协调,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进行保障。所以管理部门制定了好多信息化,或者是平台接触的一些制度和措施来保证数据的接入。

同时这个平台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说我们目前已经把一些停放区给施划出来,下一步市哪个地方还需要划停放区,我们通过全市的数据情况就可以分析出来,那些地方需要再划一些,这是单一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通过行业尽管服务平台去解决一个单一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是企业意识到这个东西是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好处,解决了他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他的意愿自然就提升了。

主持人:可以看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不管是软件方面建设,还是硬件方面建设,咱们的投入也很多,确确实实看到了很多成果。从市民的角度出发,其实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一个是我用这个共享单车是不是方便,另外一方面,我用完之后环境秩序是不是我能够接受。其实在这两年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共享单车的停放是有了很大一个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乱停乱放的问题,我经常看到,我经常会从北四环由西向东方向,在保福寺桥地下,是一个机动车道,共享单车停到桥底下,按照我们交通参与者最初的一个判断,从西往东最开始是一个下坡,我骑着共享单车挺方便,再接下来是一个上坡,直接放到桥底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吗?

嘉宾

赵寒露:其实您刚才提到乱停乱放的问题,目前在共享单车这个领域,因为我们不能单单叫一个行业管理,停放的现象跟骑行人、企业、政府都有关系,从共享单车领域最突出,相当于我们在监管方面最头疼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随着宣传和大家的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管理精细化,但是每个月会接到市区街道会有市民拨打12345的投诉,我们对各类投诉和行业发展做了全面分析,大概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的根源问题其实有几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您刚才提到骑行人的问题,明明是一个机动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共享单车,就是骑行人在使用共享单车公共产品的时候,较之他们使用私人产品心理上有很大的产品,如果是骑行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放在那个位置,使用共享产品责任意识还有一定的欠缺。

另外,我觉得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包括共享单车、自行车等这种乱停乱放应该是有罚款,可能很多司机朋友都知道,驾驶机动车违规停放轻则罚款200、扣3分,但是根据《道路安全法》,根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包括昨天市政府刚刚颁布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也表明乱停乱放,特别是占用盲道、消防通道明确禁止停放机动车,出于警告或者是20-50元的罚款,这一点在宣传方面、执法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除了骑行人侧之外,企业侧也有很突出的问题所在,虽然共享单车已经发展了五年,也越来越成熟了,但是分析下来它们跟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它叫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但是本质上核心业务并不是为大家提供出行、提供出行工具。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3家共享单车企业……更多是塑造企业的形象,吸引骑行人的流量,为了控制成本,这个方面企业对于社会环境秩序的维护方面的投入还是有待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还有一点是跟咱们的供给侧有关,现在非机动车的停放配建标准还是延续2003年的标准,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共享出行这个理念,当时很多公共配建标准很低,当时想买一辆机动车开车出行,随着这两年理念的回归,自行车出行意识的回归,越来越多的非机动车的出行凸显出来,不仅是配建不够,包括在商圈、写字楼共享单车禁止入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圈、很繁华的商圈,空旷、整洁的站前广场,周边道路旁边停放的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外卖快递车辆,其实这是不太科学的,这是目前交通治理的难点问题。

主持人:刚才说到对于个人来讲有一些处罚措施,我们怎么样实现这种监管措施呢?

嘉宾

赵寒露:其实对于个人的管理措施,现在是一个信用社会,更多是希望通过信用手段使个人行为规范。现在三家企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规范用户的行为,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另外一种成本的降低,乱停乱放的人少的,调用的人也少的,变相减少成本。现在3家企业推出了自己的信用管理措施,以前也有,最近在我们要求下进一步监管,累计到一定次数会降级,限制一定时期不能使用我的措施,在禁停区5次一个星期、14天、一个月使用方面的限制措施。我们目前正在推的一项工作,就是希望有这种失信行为的骑行人希望3家企业能够实现统一的信用监管,也就是说不管你骑的是谁家的车,只要你有这种恶意的主观的连续的违规停放的行为,给咱们的出行环境造成了持续的影响,希望三家企业对于这样的骑行人实施统一的行为限制措施。

主持人:主管部门又会如何介入呢?

嘉宾

赵寒露:我们要更多的督促企业落实对于骑行人的监管,相当于是一个闭环,企业出台这些管理措施之后,从行业监管的角度来说,从交通委来说更多要看企业,你的协议已经在那儿,有没有按照协议去管理咱们的骑行人,我们更多是对于企业的监管。包括咱们规范停放区和禁停区,已经公布了核心区的首批16个禁停区的目录,也给企业在针对骑行人进行信用管理的时候的一个依据,来告诉你那里是禁停区和规范区,可以根据这个去实施管理。

主持人:希望有一个用户的信用的共享。

嘉宾

赵寒露:对。

主持人:企业愿不愿意做这个工作呢?

嘉宾

赵寒露:我们也分析过,共享单车骑行人的粘度非常低,以前有16家企业,大家当时可能都经历过那一轮风潮,谁家便宜就骑谁家的,是黏度非常低。现在经过优胜劣汰对用户还是有选择的,特别是中心城区3家企业都可以看得到,比如某一家单独实施了这种用户惩戒,用户可能会有一种想法,你罚我,我去骑其他家的车。信用是一个信用层面的,我们希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对于每家企业也是公平的,我们现在在做平台健康帮扶的监管,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这是对企业的一种服务。

主持人:用户在骑共享单车的时候,不仅仅自己有了一种便利,同时也要履行一份社会责任。

嘉宾

赵寒露:对。

主持人:我们下一步有没有措施引导业主单位,包括停车入院,包括很多小区不让共享单车进入院内的,有没有一些这样的措施能够引导进入院内,来减轻共享单车来减轻市政道路的停车需求呢?

嘉宾

赵寒露:我们已经在开展这项工作,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作为全市"接诉即办"推动解决民生每月一题事项的27主题之一,会同市区、规划、住建、交通部门共同研究开放公共建筑非机动车停放的可行性,但是说实话很难,为什么?一个是我们之前说的有配建,但是配建指标很低。另外一方面,受《物权法》的限制,在它的建筑红线以内是要受业主单位的管理,业主单位有权开放还是禁止进入,我们现在能做并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去强制,现在有一些街道,我们反过来想去商圈停车的要么是员工要么是用户,这些有用户吸引,停放的问题理论上应该由商圈自行解决,把这部分需求转嫁给市政道路,实际上对于周边的交通治理是一个难题,周边的交通不好反过来会影响到商圈的主营业务的运行。我们希望这个理念通过试点各个击破,逐渐让大家广泛接受这个理念。

主持人:现在共享单车街道的投诉方面是哪方面会涉及到的比较多?

嘉宾

赵寒露:今年对于过去几年的投诉也进行了分析,其实从2019年开始咱们12345市民热线与交通委建立了共享机制,分为管护、维护、停放几类,大部分是停放类,按照秩序来说是派发给街道由街道应答,会请12345每月给我们抄送一份投诉,我们会与市民的投诉进行深度分析,便于我们更好的出台监管方案。从分析80%还是停放类,停放类还是市民的主要诉求。在80%的诉求里面有84%是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也就是说,还是城六区的停放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我们也进行了深度分析,哪些是跟小区、商圈、轨道站点相关,经过分析小区是占最大一部分,超过34%的投诉是小区的。但是发现一个问题,虽然小区的投诉多,但是比较分散,2000多个小区,2300多件投诉,平摊下来一个小区一个投诉。特别是轨道站点周边,一个轨道站的平均投诉量是8件。虽然偶然的轨道站点占整个投诉量的百分之十几,到每个地铁站相当于普通小区的8倍,所以我们推进每月一题的工作,把中心城区结合我刚才说的哪些点位最突出,找出了中心城区51个点,作为今年每月一题重点推进的站点,51个站点一共是231个出入口。

主持人:在规范停车方面平台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嘉宾

欧阳松寿:行业监管平台从秩序来讲是三方面,一个是停放的引导,就是停在那儿;第二是怎么停,就是有一个电子围栏;最后有一个乱停怎么去调度。这三个方面。

停放引导,平台把各个区、街道在路面上划的白线,或者说腾退或者是其他方式梳理出的自行车的停放的空间,采集坐标,形成电子地图推送给企业,在企业骑行过程中引导骑行人把车停道白线或者是停放区里面,目前采了5666个停放区,我们也正在继续采集坐标,提供更多的停放区,让大家有地方可以停。这是第一。

第二在电子围栏,刚才赵处长说的51个站点,我们测算每一个站点停放规模、骑行情况,测算每个站点的停放规模,设定一个上限值,西直门是600辆,如果超过就会通知这个企业,要求这个企业把这个车进行调度和管理,确保车不会大量的瘀积在地铁口周边,目前全市建了1181个电子围栏,大概能停6.5万辆车,要求这些车辆实现精准的入栏管理,必须要停在线里面,如果停在线外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或者是采取一些措施引导这个停放人停放到停放区,有的时候王府井、金融街没有停到线里面,没有规范马上电话就过来的,有时候会弹锁或者是其他方式引导骑行人停到规范的区域里。

还有小程序,我们综合用一些二维码、蓝牙,一些技术引导、督促企业对乱停的、占压盲道、停在绿化带、机动车道进行清理,同时对这些违规停放的停放人要采取扣分等措施。

主持人:北京其实已经多次明确是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的,但是好像现在依然有一些企业在偷偷的投放共享电单车,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和监管手段?

嘉宾

赵寒露:实际从2018年11月《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以后,我们多次明确,北京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有很多方面的考量,出行安全、电池的安全、用户的资金安全等等,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企业试探我们的底线,对于这一点北京的一直是不变的,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的租赁,各个街和乡镇对路面出现违规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清理,我们执法部门在持续约谈这些违规企业,政府部门一直在持续发声,现在北京路面上所有的共享电单车都是违规运行投放的,它的车辆质量、用户的资金安全都是没有办法进行保证。特别值得一提的,这些车辆都是没有进行过登记,俗话说没有上牌,驾驶未登记未上牌的车辆在北京就是违法行为,对骑行人会罚款、会扣留车辆,在《条例》里面是明确的,超标电动车的过渡期,最近也在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再次提醒北京市民从自身安全和资金的安全角度不要使用任何品牌的共享电动车。

主持人:这是对大家的一个呼吁,不要使用任何共享电单车,没有法规支持、你的资金、权益没办法得到保障。最后想问一下两位,我们下一阶段共享单车这个行业的工作重点会是什么?

嘉宾

赵寒露:从刚才我们分析了很多问题,我们分析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攻克和解决的问题。第一方面,还是要提升强化咱们共享单车的治理水平,应用现在的先进的科技手段,电子围栏是其中之一,用以提升服务质量,规范车辆停放。再有借用信用中国、信用北京的系统,除了对骑行人进行信用管理之外,更多针对企业进行信用的管理,我们希望通过共治的方式提升我们骑行人和企业,包括政府的信用社会建设。

再有希望能够做一些突破、做一些创新,我们也研究了很多在上位法并不明确,或者是并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我们的商圈如何进入,是不是通过企业参与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的规划,参与这些意见,来持续的改善我们的供给侧水平。我们最终的目标希望能够通过政府监管、企业主责,骑行人的配合和支持,实现我们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共治共享文明停放的氛围。

嘉宾

欧阳松寿:我从技术角度来说,因为共享单车是一个新业态,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们从大的方向,特别是针对停放秩序来说,首先是从物联网的技术应用,结合北斗、结合5G,还有我们的智能锁的装置让我们的车辆更加智能,智能锁有更多的电量,能够支撑更多的电子围栏或者是其他一些技术的措施,能够精准地定位到这个车辆的停放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规的情况,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加强大数据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调度和指挥,还是要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根据他的数据制定一些他的日常调度,我们会对这个企业日常调度常态化,早晚高峰期间进行调度,对这些调度情况进行跟踪,每个轨道站点调度的情况,每个轨道站点对于区域小循环的运行情况。

最后我们还是要去推这种市区街道共同督促维护秩序,发现问题,发现机制和企业的响应速度,我们用一些车辆调度的小程序来记录和反馈、跟踪这个企业对这个车辆停放秩序的处理情况。

主持人:好的,感谢两位嘉宾的解读,也感谢屏幕前的网友们对我们今天节目的关注,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