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市交通委谈“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提高首都城市道路设施服务保障水平”

发布日期: 2019-10-23 10:49 [打印]打印
分享到: 

 

访谈直播现场


访谈主持人 贺雪晴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养护管理科科长 杨扬


设施管理科科长 毛海东


工程管理科副科长 刘涛

  

       主持人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贺雪晴。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与我们共同讨论"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提高首都城市道路设施服务保障水平"的话题。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头条号,并通过首都之窗网易公众号参与我们的节目。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三位嘉宾: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养护管理科科长杨扬,欢迎您!

  主持人

  设施管理科科长毛海东,欢迎您!

  嘉宾

  毛海东: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

  工程管理科副科长刘涛,欢迎您!

  嘉宾

  刘涛: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三位作客我们的直播间,访谈开始之前,我们想先向三位了解一下,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的职责是什么?

  嘉宾

  毛海东:北京行政区域内道路是分两类,一类是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另一类是城市道路。依据《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城市道路中的主干路、快速路由市级管理, 各个区的交通部门负责城市的次干路、支路的管理。我们中心主要负责城六区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的设施、养护、路政及应急管理工作。具体地讲,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路政管理,主要负责占路掘路、设施改造及穿越工程等管理;第二就是狭义上的养护管理,主要是通过组织进行大修、中修、小修及专项维修,确保路面和桥梁结构设施的完好,设施服务功能完善。

  截至2018年底,市管城市道路共计375条,快速路17条,主干路270条,次干道86条,共1256公里,面积4439万平方米。市管城市桥隧1764座,涉及84个桥系,其中主线桥306座,跨河桥393座,通道桥84座,天桥526座,人行通道191座,匝道桥260座,隧道4座。概括的来说,我中心管养城市道路面积占全市的48%,管养桥梁占全市的80%。

  嘉宾

  杨扬:对于我们单位而言,作为北京城市道路管理单位,我们管养着北京城区内50%的道路、80%的桥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四个中心”定位、“四个服务”职责指明了我们的工作方向,我们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同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结合起来,同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同各项首都职责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具体来说就是,要为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提供优质政务保障。要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提升对外开放形象。要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围绕“七有”、“五性”,把百姓需求落实落细,增强百姓获得感。

  主持人

  听完您的介绍,能不能围绕四个中心,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方面,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嘉宾

  毛海东:比如在为政治中心提供优质政务保障方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负责保障市管城市道路桥梁的安全运行,保障路线包括41条道路、125座桥梁通道,我们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为标准,共组织开展了46座次的通道实装荷载检测、1825公里道路雷达检测、隐患区域处置排查、13座通道支护、142项大中小修,  36座桥梁环境整治等等工作,为庆祝活动的顺利举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嘉宾

  刘涛:我们的道路大修工程也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文化中心角度,我们要突出古都风韵、时代风貌。挖掘首都历史文化内涵,服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的城市特色,

  我们今年完成了南中轴路大修工程,在珠市口至天桥路段复建起一条石板“皇家御道”,在明清两朝,这条中央“御道”是皇帝驾临天坛祭天,或到先农坛扶犁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御道”。它不但具备重要的交通功能,而且还具有历史及景观功能,是北京古都风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中轴路复原后的御道位于行车道中央,两侧通过绿化隔离带与路面区隔。御道宽9米宽,中间采用青白石,为拱形;两侧斜墁条石上是先由机器割再经人工凿的凹槽,既防滑又有沧桑感。南中轴御道是重点路段,展现了北京古都风貌,同时还将作为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中轴线南段整体步行环境。

  还有雍和宫大街大修工程,结合东城区政府的雍和宫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使整条大街呈现出“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的历史风貌。由于雍和宫大街地处崇雍大街文化带,周边雍和宫、国子监等历史文物众多,结合该区域市民步行需求大的通行特点,又考虑周围环境和历史方面的感觉,我们提出了一个仿古步道砖铺筑人行步道,进行重点的人行道的设计,营造出历史感。

  主持人

  咱们在养护过程中对文化也是很重视的。

  嘉宾

  刘涛:对。

  主持人

  科技创新角度,咱们的养护工程是不是有很多科技的亮点?

  嘉宾

  刘涛:是的。以四环辅路(四元桥-志新桥)大修工程为例,由于四环辅路作为城区的一条重要环线,与众多高速公路和数条城市主干道相连,车流量较大,高峰时段容易产生拥堵。本次大修工程对大车流量产生的道路病害进行针对性处理,中面层分车道按需设计,公交站台及出入口等经常发生车辙病害的地方,采用高温稳定性能更优的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其他车道采用高节能低排放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局部基础薄弱路段采用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补强,以抵抗荷载的重复疲劳作用。随着近几年市民及社会对环境建设方面的需求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作为北京市管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者,城养中心从道路材料比选到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及排放都进行严格的控制。

  从原材料方面,大修工程使用冷再生、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在沥青选材当中,选择温拌沥青,通过大修及交通组织优化,增强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出行条件。从工程施工方面,城养中心要求施工单位采用节能环保的优质机械设备,所有会产生扬尘的工序都要配备降尘、吸尘清扫设备,裸露地面必须进行覆盖以降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主持人

  刚刚咱们说到四环辅路的大修工程,现在工程基本完工了吗?

  嘉宾

  刘涛:对,已经完工了。

  主持人

  现在市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咱们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做了哪些措施?

  嘉宾

  杨扬:以绿色出行,步行自行车系统治理为例,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方面,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节能、减少碳排放和细颗粒物(PM2.5)、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由于步行、自行车灵活便捷、经济绿色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青睐,2018年北京中心城区工作日期间,步行和自行车出行量约1600万人次,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占比最高,达40.7%。面对庞大的出行需要,如何构建安全、连续、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如何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是我们道路养护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们中心自2012年起开展市管城市道路步行自行车系统治理,在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诸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到现在已经连续做了四年,市管道路步行自行车系统治理总里程达到1020公里,今年还将完成450公里,北京城区内步行自行车系统基本实现联片成网。

  在步行空间治理方面,我们已经拓宽步道169处4.1万平米、挪移障碍物148处、设置2.6万根阻车桩,减少机动车和设施占压,给步行通行空间提供通畅便捷的出行条件。

  在非机动车通行条件改善方面,我们已经在4187处机非冲突点铺设27.7万平米彩色自行车专用通行带,在1514处路口增设6.3万延米机非护栏,提示自行车、警示机动车。在79处路口设置2522米驻足脚踏板,骑行者在路口等候红灯可踏步休息,提升骑行感受和等候排队有序性。

  主持人

  自行车也是咱们今年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之一,现在的任务进展到什么地步了?

  嘉宾

  杨扬:我们这个项目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2019年市区两级将继续相互配合,完成900公里的步行、自行车系统治理工程,市管城市道路结合专项治理及大修工程完成450公里,其中专项工程计划将针对核心区北部区域、望京周边区域、东南与南部联络线及北部区域四大片区为治理重点,涉及赵登禹路、榴乡路等100条道路、404公里进行治理。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

  主持人 43分钟前

  今年的自行车道治理跟往常相比有没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嘉宾

  杨扬:首先我们明确了一条治理思路,就是“一保两优化、三无四加强”为思路,全面提升步行自行车系统品质。

  一保,是保障路权。让人和车各在其位、各行其路,统筹协调慢行交通与路侧停车的需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助力车与自行车的通行需求,减少路侧停车和慢行系统的交织,减少不同类型车辆间的干扰。

  两优化,是优化与地铁、公交的衔接,实现统一规划,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地铁、公交的无缝衔接。提高换乘的舒适性。

  三无四加强,是通过四个加强手段,实现三个无的目标。即加强标识引导、加强护栏整治、加强设施清理、加强秩序执法,实现无瓶颈断头、无违停占压、无占道经营。保证有效的步行和骑行空间。

  主持人

  因为我平时上下班也会骑自行车,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有的时候自行车道会被机动车挡住了,咱们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嘉宾

  杨扬:实际上我们这些年也逐步发现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交管局联合治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因为停车问题是一个动态管理的事情。

  主持人

  咱们刚才说到2019年的自行车道治理跟往常有很大的不同,今年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吗?

  嘉宾

  杨扬:通过总结前几年的治理经验,在对行人和骑行者出行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查阅了国内外步行自行车系统治理的优秀案例,在2019年的治理工作中进行试点,如果成功之后将进行推广适用,主要是有以下的措施:

  (1)现况骑行者在路口红灯等待时,较为拥挤,路口通行等待秩序混乱,同时骑行者上下车不方便,为提高骑行者等待舒适性和排队有序性,在望京周边区域7条道路路口范围内设置脚踏板,供骑行者在路口等候红灯时,不用上下车,提升自行车骑行感受和路口等候排队有序性。

  (2)我们对现阶段步道系统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拟通过区分步道颜色,体现步道范围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方式引导行人过街等待和共享单车停放,提高步道设施的服务水平。

  (3)我们的现状是有些路口行人过街距离较长,不方便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过街,为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在望京西路和望京北路具备改造条件的路口设置二次过街设施。

  主持人

  这个我还真亲身感受到过,在亦庄的路比较宽,中间写一个停靠港,对老年人挺方便的。咱们前面提到道路的大修、中修、小修以及专项治理,这是什么样的工作内容?

  嘉宾

  杨扬:我们管养的道路桥梁建设、改建年代和标准不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加之随着交通量及出行方式的变化,每年我们都针对全部管养的道路桥梁进行“体检”,并对“体检”结果,组织进行现场勘查,按照《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开展“点”“线”“面”的治理工作。

  “点”,主要指的是小修、零星修补工程,重点针对道路桥梁局部沥青路面、步道和桥梁附属构件进行维修。“线”,主要指的是大中修工程,重点解决问题突出的道路或者路段和桥梁的整体问题。“面”,主要是指典型问题的专项治理,包括典型病害、典型出行问题等。

  主持人 38分钟前

  今年大修、中修、小修方面具体会开展哪些工作呢?

  嘉宾

  刘涛:我们今年的市管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共涉及四环辅路(志新桥-四元桥)和成寿寺路、广安门外大街等17条道路,里程约39.5千米,面积约157.8万平米,目前已完工了13项。这13项包括:四环辅路(志新桥-四元桥)(以惠新东桥和安慧桥为界分成3个项目)、香河园路、静安西街、柳芳北街、车公庄大街、车公庄西路、成寿寺路、永丰路、广安门外大街、雍和宫大街、南中轴路。

  正在施工的项目是4项:崇文门内大街、崇文门外大街、珠市口东大街、广渠门内大街。

  主持人 36分钟前

  还有补充吗?

  嘉宾

  杨扬:在中修工程方面,2019年我中心中修步道专项治理工程计划治理景山前街、安定门外大街等10条道路,计划维修步道7万平米,目前已全部完成。

  在小修管理方面,我们组织针对设施进行分等管理,并依据设施现况及等级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病害标准,将设施养护分解责任到道路桥梁工程师。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小修工程维修的及时性和精准程度,我们针对近四年小修工程12万余条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投资、量化维修标准、强化巡查和养护人员相关监督、促进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在小修实施内容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养护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市交通委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精细化指南》,尤其是对无障碍设施设置、步道的精细化维修等内容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按照相应标准从2017年开始,每年均组织精细化养护示范路的建设工作,今年计划针对金鱼胡同、光明路、东三环内环辅路等31条路,大望路路口西天桥、北京电视台南门天桥等25座桥实施精细化示范路的创建工作,提高了整体出行设施的舒适程度。

  另一方面,我们按今年市委市政府接诉即办的工作要求,主动做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工作,组织针对五环内53个小学、58个幼儿园、106个医院周边步道、天桥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针对17个小学、4个幼儿园、21个医院周边34条道路、21座天桥设施破损、无障碍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治理,提升设施人文关怀。同时,为了进一步倡导绿色出行,针对216个通行需求较旺盛的公交站台破损及无障碍不规范问题进行治理,提高绿色出行的便捷程度。

  在桥梁方面,同样以保障绿色出行为主,提升桥梁通行节点设施服务品质,我中心组织对四环内(含四环)天桥及通道坡道、扶手缺失,位置设置不合理,坡道未到底、梯道扶手未到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完成四环内(含四环)46处立交桥区和19座天桥及42座通道治理工作,

  为保证行人通行安全,组织针对全部市管城市道路范围内侵占人行横道障碍物进行调查,对于不涉及其他权属单位设施的及时开展退建工作;对于存在其他权属设施的,与其他权属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配合开展相应治理工作,保障安全。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2019年计划针对金鱼胡同、光明路等31条路,大望路路口西天桥等25座桥梁实施精细化示范路的创建工作,提高了步行出行的舒适程度。具体来说是要打造怎样的精细化示范路?

  嘉宾

  杨扬:精细化养护示范路桥,是相对于我们常规养护内容更为精细的和更高的要求标准的道路和桥梁,尤其是有关绿色出行设施方面的,比如步道、天桥和通道是绿色出行方面的。对于常规设施养护来说,设施建成时什么样子,养护时尽力维持建设完成之后的样子,我们在日常养护中,对于通行安全、舒适及美观方面,会在实施中小修或者是大修过程中同步进行完善,但也仅是针对维修范围内的。对于精细化养护示范路桥来说,首先是针对整段道路和一座桥梁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比如整条道路无障碍是否完善,是否存在车辆占压问题,步道是否平整、步道上检查井周边是否已经切砖处理等等,影响通行安全的细致细微的问题,整段进行治理,重点提高绿色出行设施的舒适度。

  主持人

  您说到是不是安全美观,是不是也包含在道路体检的范围内?

  嘉宾

  杨扬:对。我们首先对结构性安全进行检测,对通行安全进行检测,这些考量目标里面也有一些对外观、舒适度等进行检测,我们也纳入计划,分类汇总,总结提炼,像您听到的一些专项问题的治理,包括一些大修和中修,都是我们的治理依据。

  主持人

  咱们提到了“组织针对全部市管城市道路范围内侵占人行横道障碍物进行调查”,这项工作已经启动了么?

  嘉宾

  杨扬:这些工作是今年大概四五月份开展的,主要是针对人行道尤其是斑马线的障碍物,包括行人安全,保障车辆安全,目前我们完成市属道路设施侵占人行横道范围25处治理工作,计划将剩余问题通报相应产权单位,配合同步进行治理。

  主持人

  我听您这么说,感觉道路养护关注的是机动车的道路养护,现在更关注的是慢行系统,关注市民和行人的出行道路的养护,不知道这种理解是不是对的?

  嘉宾

  杨扬:对。从2010年左右,之前更关注一些机动车辆通行,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市民希望通过驾车快速到达目的目的。随着生活的逐步改善,包括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尤其是我们中心开展步行自行车系统治理之后,更觉得这部分设施的服务水平应该进一步加强,现在是在保障原有的基础上努力保障绿色出行设施的服务水平,缓解城市拥堵。

  主持人

  刚才说到除了大修、中修和小修外,我们中心还有在道路桥梁设施以及其它服务百姓出行的工作内容吗?

  嘉宾

  毛海东:除了大中小修以外,我们还负责桥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和地下穿越工程安全监管,这也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城市道路桥下空间是指城市道路立交桥下垂直投影下的空间,它属于城市道路桥梁安全管理范围。目前北京市的桥下空间使用优先满足动态交通功能的需要,如设置掉头线、增设转弯车道等;符合停车场条件的,一般优先用做公共交通停车场及社会车辆停车场;条件许可的立交桥下可提供桥梁养护、交通管理、环卫、绿化等部门使用。

  主持人

  我们在桥下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嘉宾

  毛海东:我们每年都与桥下空间使用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组织桥梁巡查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使用单位发送隐患问题整改通知单,要求使用单位限期整改。

  我们在所有桥下空间安装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编印了《桥下空间标准化图集》,从安全标识的粘贴到防撞架的安装,一一都做了说明,实现了桥下空间安全管理标准化。

  我中心还开展桥下空间可视化管理工作,利用各个场地现有的资源,完成了城市桥下空间现场监控系统开发工作,实现了城市桥梁桥下使用空间视频全覆盖。今年正在组织养护单位研究制定监控视频信号制式兼容性改造工作方案,并开发手机APP等程序,逐步实现信号制式可兼容、远程可调看。目前已建立了试点,正在试运行阶段。

  主持人

  毛海东:我们每年都与桥下空间使用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组织桥梁巡查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使用单位发送隐患问题整改通知单,要求使用单位限期整改。

  我们在所有桥下空间安装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编印了《桥下空间标准化图集》,从安全标识的粘贴到防撞架的安装,一一都做了说明,实现了桥下空间安全管理标准化。

  我中心还开展桥下空间可视化管理工作,利用各个场地现有的资源,完成了城市桥下空间现场监控系统开发工作,实现了城市桥梁桥下使用空间视频全覆盖。今年正在组织养护单位研究制定监控视频信号制式兼容性改造工作方案,并开发手机APP等程序,逐步实现信号制式可兼容、远程可调看。目前已建立了试点,正在试运行阶段。

  嘉宾

  毛海东:按桥下空间的安全管理规定,首先是不能有明火,比如说桥下用煤气灶做饭,或者是超负荷用电,在桥下空间有住户住人,使用电热毯之类的,这都是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一旦发现,必须要全部治理。

  主持人 15分钟前

  您再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地下穿越工程的监管?

  嘉宾

  毛海东:地下穿越工程是采用非开挖技术从既有交通设施下方穿过的建设工程。非开挖技术就是在地表不挖沟槽,与传统明挖方式相比,具有对环境和既有设施破坏程度小、对公众和交通干扰小的优点,同时还具有隐蔽性。目前常见的地下穿越工程包括地铁工程常采用的浅埋暗挖法、盾构法和管线工程常采用的拉管、顶管、水平定向钻等方法。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设施的安全监管工作有两方面的目的,首先是确保我市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作为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单位,这是我们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需要,包括地铁建设和市政地下管线的建设等。由于地铁建设、地下管线这些年建设逐年增加,给城市道路的运行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我们要通过严谨科学的审批监管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穿越工程对道路造成的基础沉陷超标和桥梁结构损伤等安全隐患。

  从2017年起至2019年9月,地下穿越市管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完工点段303处,涉及市管道路216处,穿越长度约312公里,桥通设施87处。其中今年前三季度,穿越设施点段共计308处,涉及市管道路101条,穿越长度约120公里,桥梁通道92座。

  主持人 9分钟前

  刚刚咱们说到了地下穿越工程对地面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如何保障这种影响不发生?

  嘉宾

  毛海东:我们的安全监管主要是把好三个关。

  一是在工前阶段把好方案审查关。开工前,要求建设单位组织对穿越的道路设施现状进行检测评估;评价地下工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制定道路设施“允许变形控制值”;依据前评估结果,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道路设施安全保护方案、第三方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也就是我们简称“四项方案”。这“四项方案”是要求必须经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施工。方案评审为我们穿越工程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二是在穿越期间把好过程检查关。主要是做好对建设单位落实“四项方案”情况的检查。通过引入独立于穿越工程建设单位和道路管理单位的第三方来做监测工作,对交通设施变形进行监测,定期检查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发现变形值超过控制值时,根据超出程度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抢险准备,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三是在穿越后把好后评估关。地下工程穿越完工后,需要通过道路空洞探测、桥梁结构检测等手段对造成影响的程度做出评估。根据损坏的程度,对需修复的道路设施提出恢复技术方案和措施,由建设单位进行修复处理。

  主持人

  咱们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一些观众还不太了解地下穿越工程对道路设施有什么影响,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嘉宾

  毛海东:我们的安全监管主要是把好三个关。

  一是在工前阶段把好方案审查关。开工前,要求建设单位组织对穿越的道路设施现状进行检测评估;评价地下工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制定道路设施“允许变形控制值”;依据前评估结果,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道路设施安全保护方案、第三方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也就是我们简称“四项方案”。这“四项方案”是要求必须经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施工。方案评审为我们穿越工程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二是在穿越期间把好过程检查关。主要是做好对建设单位落实“四项方案”情况的检查。通过引入独立于穿越工程建设单位和道路管理单位的第三方来做监测工作,对交通设施变形进行监测,定期检查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发现变形值超过控制值时,根据超出程度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抢险准备,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三是在穿越后把好后评估关。地下工程穿越完工后,需要通过道路空洞探测、桥梁结构检测等手段对造成影响的程度做出评估。根据损坏的程度,对需修复的道路设施提出恢复技术方案和措施,由建设单位进行修复处理。

  主持人:咱们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一些观众还不太了解地下穿越工程对道路设施有什么影响,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毛海东:地下穿越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地下工程施工中如果地层过量变形可能会引起路面塌陷。北京地区以砂卵石地层为典型地层条件,结构松散无胶结,孔隙大,稳定性差,在施工影响下容易出现失稳和坍塌,还有管线破坏或渗漏、不良地质体的影响都是诱发塌陷事故的因素;二是对桥梁来说,如果离桥梁比较近,地下工程扰动地层,可能导致桥梁桩基出现变形,从而造成桥梁上部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桥梁使用安全,严重时甚至导致桥梁失稳破坏。

  主持人 4分钟前

  咱们今年在地下穿越工程方面还会有哪些具体的举措,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任务?

  嘉宾

  毛海东:这两年是地铁建设的高峰期,在建的线路就有六七条,我们也是主要围绕按照穿越隧道与我们的设施的位置关系,做了风险评估,对所有的点段进行分级,大概分三级。一二三级的等级里面,一级的比例非常大。对于一级和二级,要求首先做风险评估,必须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专家评审通过之后才能穿越。同时,这个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巡查检查的力度。

  主持人

  说了这么多,咱们平时在关注市民绿色出行,道路养护方面,今年还有什么具体举措,还有什么具体任务没有完成?

  嘉宾

  刘涛:大修除了刚才说的这几项,还有四项正在进行的大修以外,目前还有北京站东天桥的增设电梯,原来这儿没有电梯,市民出行的通行量比较大,很多的旅客还有大件行礼的需求,今年我们新设了一个增设电梯的工作,计划年底前把这个电梯增设完毕。

  主持人

  听了你们的介绍,给我感觉我们中心的工作确实很繁重,但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作,可以说是在默默的保障百姓出行,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在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定位,从道路设施交通的角度做好四个服务,在保障百姓出行舒适安全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市民为你们辛勤的劳动付出表示感谢,感谢今天百忙之中作客我们的直播间,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