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市交通委谈“共享自行车秩序治理”

发布日期: 2018-05-23 09:19 [打印]打印
分享到: 

访谈现场

北京市交通委停车处副调研员  胡海明 

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科员  云 婷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  王舒予 

主持人 王媛媛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媛媛。自从共享单车面世以来,它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就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有些人认为共享单车简直太方便了,因为它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少开车的绿色出行。也有人说共享单车太乱,因为乱停乱放,占用了太多公共资源,必须得禁或者是限,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城市管理部门有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治理共享单车的秩序,包括共享单车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今天请来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北京市共享自行车秩序治理的话题,首先认识今天的嘉宾:
  北京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副调研员胡海明,欢迎您。
  胡海明: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科员云婷,欢迎您。
  云婷: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王舒予,欢迎您。
  王舒予: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同时今天的话题也会在首都之窗的网易公众号和首都之窗的北京时间公众号上进行,欢迎您的参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共享自行车的规模。
  胡海明:依据共享自行车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分析,截止4月底,北京市尚在运营的共享自行车企业有10家,运营共享自行车总数在190万辆左右。其中,以ofo和摩拜两家企业的运营车辆数最多,占据了北京市场总量的90%左右。比较2017年9月最高峰时的235万辆,在北京市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总量下降约19%。 
  主持人:也就是现在共享单车的规模比去年9月最高峰的时候下降了19%,是不是这个正好是应了我们在2017年9月,北京市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当时出了一个相关规定,明确表示不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单车,是不是这样是密不可分的?
  胡海明:是这样的。2017年9月15日,由11个部门联合颁发的《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有明确规定:“共享自行车发展规模与市民短距离出行需求、城市空间承受能力、道路资源与停放设施承载能力相匹配。根据全市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划及停放秩序状况,进行总量调控,对车辆投放实行动态平衡。”
  大家都知道,共享自行车自2016年8月进入北京以来,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陆续有企业进入北京市场并大量投放,当时,投放的共享自行车品牌及数量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主持人:我记得隔三差五有新的企业融资多少,投了多少,现在回想起来是野蛮增长的情况。
  胡海明:没错,我们统计了一下,不到1年时间,进行入北京市场的共享自行车企业达到了15家、也就是半年时间增长了235万辆。期间,已经逐步暴露出共享自行车无序竞争投放、乱停乱放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地铁站、公交车站、交通枢纽、大型商圈等区域,出现车辆大量堆积和占道的现象,给城市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和市民生活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市民因之投诉举报呈直线上升趋势,大概每个月在1000多件,各区监管部门也连续上报共享自行车投放数量达到警戒值的状态,要求市级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总量进行调控。对此,北京市交通委依据《指导意见》,并参照当时上海、广州等其它城市的做法,于2017年9月及时按下“暂停键”,下发了《关于暂停共享自行车新增投放的通知》,明确:“本市暂停共享自行车新增投放。经发现仍投放的将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开通报曝光,并将企业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信用档案。” 
  刚才,上面的也已提到,目前,在北京市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总量下降约19%。
  主持人:也是规定的效果。
  胡海明:对,总量调控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一是对在北京市正常经营的企业,严格的控制新增投放车辆,就是1:1置换旧车,计划也必须向属地区政府主管部门报备;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监管职能,敦促企业及时收回故障、破损车辆,清理乱停乱放和扎堆停放的车辆;三是有企业因资金不足或经营不善,自动撤离北京市场,也减少了部分车辆,比如去年的酷骑和一步单车。
  对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运营,市区两级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指导意见》有关“综合考虑骑行安全和停放秩序、道路通行条件、充换电配套设施安全等因素和公共服务等特性,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的规定,采取约谈责令企业回收已投放的电动自行车,对逾期不予回收仍在运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联合公安交管、城管执法等部门予以查扣。截止今年4月底,在北京市投放运营的3家企业,主要是小密电单车、芒果电单车、7号电单车,他们的共享电动自行车由原来的2万余辆减少至1000辆左右。对这10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我们又于近期约谈了3家企业,要求限期全部收回,3家企业目前也是在响应政府的号召,也在收回那1000辆的共享电动自行车。
  主持人:我们以后也不会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模式。
  胡海明:是这样的,国家也是这么规定,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主持人:谢谢,从您的介绍中我们回顾了一下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开始如雨后春笋,野蛮生长,后来进入冷静期。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共享自行车的发展从数量竞争到了质量的竞争,如何对企业服务质量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管或者是管理考核?
  云婷:刚才说到了北京叫停企业新增车辆投放,在规模数量确定后,企业更多应该关注车辆的运营服务水平。我们也制定共享自行车服务质量信用考核办法,该办法主要从:企业运营情况、停放秩序、运维调度、服务投诉等方面进行考核,现在这个指导意见已经是形成了初稿,向各区和企业征求意见,相对来说,定量化指标已经达到60%,包括新增了一些活跃度、乱停放车辆和点位数。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年底会对这几个季度进行考核排名,出来的结果会定期向社会公示,研究相应的奖惩措施,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与相应的共享自行车投放数量以及支持政策挂钩,更好的促进共享自行车的服务水平的提高。
  主持人:今天早上杭州公布了一季度对共享单车的服务的成绩单,您说的这种模式是不是跟杭州的差不多?
  云婷:对,我们结合北京的情况在指标上有调整,也是考核的方式,企业自己打分,管理部门区级,街道等打分,还有第三方打分,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会根据北京的特点进行调整。
  主持人:都是根据区域特点量身打造。
  云婷:对。
  主持人:杭州目前是公布了一季度的,北京也是适时向社会公布吗,还是以季度为单位,还是年为单位还是什么样的为单位?
  云婷:目前是以季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会在季度进行公示,年底做一个综合的打分,排名,再向社会公示。
  主持人:社会看到的是年底最终的那个公示。
  云婷:对。
  主持人:三位经常骑共享单车吗?
  胡海明:我经常骑。
  主持人:您是管理者也是使用者,对规范这个行业,政府的引导和管理思路是什么,这里可能也有您的思考在里面。
  胡海明:共享自行车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共享经济形式,确实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一定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车辆乱停乱放、服务维护不及时,还有就是出现个别企业押金退还难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共享自行车发展,依据国家(交通部等10部门下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在共享自行车管理上,坚持 “市级统筹、属地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主责、承租人守法、多方共治、规范有序”的原则。
  首先,在政策面。配套出台了《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服务与规范》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两个技术文件,对规范共享自行车的行业管理、系统服务和停放明确了具体要求,为共享自行车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规范引导。
  其次,从机制上。逐步形成了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停车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网格管理员、社区工作者等工作积极性,建立属地区政府车辆投放报备制度,定期召开共享自行车调度会,督促指导共享自行车企业加强运行维护调度、强化停车秩序管理。目前指导意见说的非常车辆,企业投放车辆运行维护是企业主体来进行,政府加强指导和督促。
  第三,从管理上。优化设置自行车停放区,建立区级巡查、市级督办的快速处置运维机制,指导企业加强巡查和车辆运维调度,清理违规停放、安全隐患、破损废弃的问题车辆。主持人提了很多的占道废弃车辆,我们也在加大巡查和排查力度,要求企业尽快处置并收回。对占用盲道、堵占消防通道的车辆,联合有关部门给予严肃查处。目前我们一直在做,企业各个区包括街道都动起来了,我们通过二环和三环的巡查,效果不错,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
  主持人:接下来看网友的问题,看看大家对共享单车有什么样的意见和看法。网友“宝宝的水温”说,乱停乱放特别烦,特别讨厌的是还有好多坏的自行车一直停在那儿,也不骑走,还占地方。也有网友“入口设定”说,地铁周边最乱。还有网友说共享单车就不该乱停,大家对共享单车的意见或者是愤慨或者是矛盾都集中在乱停乱放上面,说一说政府对无序停放怎么进行了治理?再具体介绍一下有什么样的措施和思路。
  云婷:现在我们主要针对停放问题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以全市共享自行车统筹规划,停放管理,投放管理为主要目标,为市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社会提供信息化监管手段和服务。现在这个监管平台主要包括的是运行监控、停放管理、企业服务考核、公众服务等系统,其中运行监测子系统可以实时显示车辆位置、开关锁状态并且可以进行热力区域的分析。在停放管理这一块,可以实现停放点位的可视化展示,并且对停放点位的一个监测。当对停放点位的一些车辆数量以及入栏率进行监测,遇到问题都会及时预警,通知企业和各区,企业各区进行车辆的调度,保证车辆秩序的一个完善。在投放管理方面,刚才说到废弃车辆处理,我们运行监测会跟踪每辆车的运行情况,对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出现一些大面自行车停放没有被使用的,我们对这些车辆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发送给各区,各区再根据我们的分析情况在现场调查,如果真有就做好回收,把这个处理过程作为一个事情记录在考核平台里面,考核平台最终打分的时候做一定的参考。会起到有效调控的管理,在停放秩序管理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第二方面要做的是运行监测分析。从去年7月开始就做企业报送的工作,也形成了报送制度,每个企业把自己相关的数据定期发送给我们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车辆的活跃度,运营情况周转率,以及维修人员配置多少这些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把结果反馈给各区和企业,调整他们的投放规模和停放区域的选择。
  第三方面是现场巡查。我们结合北京现在发生的很多重大活动,节假日的保障制定了共享自行车停车专项整治方案,组织管理部门一块进行点位的巡查,要求企业收回违规停放的车辆,有问题的车辆,废弃的车辆,并且督促各区加强对企业管理,做倒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三方面的治理停车的问题。
  主持人:网友说,怎么主持人老说共享单车不好,老说它的毛病,我们真的不是老说共享单车不好和说它的毛病。这共享单车方便是大家都有所看到的,而且切实感受到的。包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刚才胡处说他也老骑共享单车,我们都承认共享单车很方便。今天就是解决怎么在方便的同时,能够让我们首都的交通秩序和环境更加有序和让出行人更加的便利,其实是来解决问题的。接下来说另外一个现象,我注意到某一些区域比如说胡同或者是某些大的街道还有小区禁行共享单车,它有这么一个做法,有的可能是政府行为,有的是物业的行为,有一些人觉得太不人性化了,这么大的路,公共的设施,你为什么要禁行?那有些人就说,小区和街道确实承载能力有限,就不应该共享单车进入。面对这样的做法怎么看?
  王舒予:这个问题我来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对不同的区域来说,应该辩证的来看共享自行车禁停禁行的问题。我们首先看共享自行车停放在道路空间内的比较多,据我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9条明确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停放在规定地点。如果没有规定地点停放的话,这个非机动车的停放应该是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北京市发布了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明确了八类禁止停放区域,包括影响行人通行,影响车辆通行,包括影响消防疏散,人流比较聚集的场所,影响行人集散安全的场所。这些场所从安全角度考虑,确实不应该停放共享自行车。比如说北京的城市道路范围内,基本上不同等级的道路有一个道路设计阶段的人行道宽度的这个要求,必须包括最小宽度才能保证行人的正常通行。如果占用盲道的话会影响残障人士的出行,引发的社会问题特别大。这类地区确实应该共享自行车禁止停放。
  另外对一些机关大院或者是小区来说,我也注意到有一些牌子,共享自行车禁止入内。这个问题它的根源还是因为共享自行车一旦进去可能会造成一些乱停乱放的现象,包括我住的小区可能会有人把共享自行车推到楼道里面,本来楼道宽度2米,你停了车之后很难上下楼,提了东西上下更难。这些方便管理的角度也是禁止共享自行车入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一刀切,不同的小区有不同的情况。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小区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全体业主所有,具体应该禁是由业主和物业共同协商。北京和其他城市也有一些例子,共享自行车可以进小区,就是小区物业管理协会跟小区业主制订了一个文明公约,只要车辆进入小区就必须文明规范停放,在指定地点停放,也会有一些小区在比较方便的位置设置一些指定的停放区,让车辆在那里停放。所以说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应情况而看,大家如果都文明停放的话,进小区,进大院这些还可以商量,但是有一些区域还是要保证安全,必须设立禁停禁放。
  主持人:核心是因地制宜。
  王舒予:对,因地制宜,从安全角度考虑。
  主持人:网友说到,很多小区写着禁止共享单车进入,但是因为无人管理,小区内的共享单车仍然很多,而且还存在大量损坏的僵尸车辆乱停乱放无人清理,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请有关部门加强重视把这些问题有效管起来。其实我觉得他说的就是政府组织企业清理二环、三环道路上的僵尸车辆,那对于小区内的僵尸车辆,我们现在有没有关注到这一块?
  胡海明:小区的单车,就像我们王工说的非常清楚。
  主持人:我们会不会带着企业到小区清理僵尸车辆。亿胡海明:现在很多小区进去比较困难,有一些包括公共区域,小区里很多有禁止共享单车进入,这个车怎么骑进去的,主要还是用户骑进去,目前还要通过街道委员会协调,所以他们自我进去之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小区里面有自己的管理办法。
  主持人:对,其实还是得征得业主同意,业主也得起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胡海明:对,这一块下一步我们也跟各个街道,各个区来说这个事,要求就是企业协调配合进去把僵尸车辆清理出去,因为在小区也不是一个事,应该说长期存放也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其实对于无序停放,占道停放也出台了很多的措施,早在2017年4月,北京市首次为共享单车“立规矩”, 共享单车企业应承担规范管理的主体责任,要加强车辆停放秩序管理。之后也采用了多种方式规范,比如试点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违规停放者将被扣除信用积分。最近通州区表示年内将完全实现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否则将无法终止租车计费。这些一再升级的电子围栏,刚听的时候觉得很激动,好像能解决了,似乎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的问题,那么是围栏设置不合理还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云婷:我们说共享自行车的停放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投放过量这是一种,停放的空间本身不足也是一种。还有一些公众自己的私利,公众责任感的缺失也是一种。这种原因的不同导致了电子围栏应该与其他的相关政策和意见一块儿来进行实施,才能达到电子围栏更好的一个效果。并且现在电子围栏在北京试点,技术水平也不一样,现在试点的有两种。一种是基于GPS定位导航的虚拟围栏,一种是基于蓝牙技术的物理围栏。虚拟的围栏相对设置灵活,成本低,相对对车辆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车辆有定位系统就可以实现。虚拟的电子围栏存在一个问题是精度偏低,误差在10米左右。另外物理的精度很高,在1米以内,满足停放的要求。但是设置成本高一点,对路面进行施工,并且要求自行车的系数方面统一要求监管,所以电子围栏的设计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效果随着慢慢改进可能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以后电子围栏是不是共享单车停车的一个必然的方式?
  云婷:可以说是其中一种管理方式,结合停放区的需求,可以设置相应的不同的技术水平的电子围栏,但是需要一些其他相关的政策配合。比如说信用体系,投放管理,以及相应的聚集区的管理,这些一块儿进行才能实现。
  主持人:网友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说设置电子围栏增加企业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指定区域设置不合理,势必会违背了共享单车还取方便的初衷,实施起来效果不会好;说白了一个小小的共享单车确实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云婷:是,我们说到电子围栏设置的合理性,首先设置的时候是要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对车辆周边,就是设置电子围栏周边的情况,数量,包括停放空间的要求,我们合理的去设置这个电子围栏,并且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会要考虑到用户的一些需求。
  第二就是电子围栏进程之后会把数据接入到监管平台跟电子围栏的入拦率,周边的情况对电子围栏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更多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说到方便这一块,我们在监管平台建立以后,我们会在客户使用的APP上面给他们一个提示,你在找车的时候会提供一个最近的找车点,还车的目的地给你一个提示找到最近的还车点,尽量方便用户的需求,也尽量合理满足更多用户的规范停放。
  主持人:这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指定的停放区,怎么设置才是合理,怎么考虑周边人的用车需求,怎么规划,规模,上限,如何科学划定不同的区域,隔多远设一个,都是需要我们科学的测算和研究的,这方面不知王工交研院这边有没有相应的研究?
  王舒予:我们在配合交通委和各区的相关工作,停放区的目的是让大家更方便停车取车。其实每一个停放区设置之前先考虑的因素是先做实地调查,看看区域有多大的需求,哪里需要设置,需要设多少,以及能设多少,要分这么三个步骤。
  首先是哪里需要。最深的感触是轨道交通周边,交通枢纽周边,大的商圈和集中办公需求,这些是骑行需求比较旺盛的区域,需要设停放区大概划了一个范围说是设停放区。
  其次明确了之后更需要现场的调查。看看区域有多大的自行车的骑行量,每天的规律是什么样的,早高峰的时候是多少,晚高峰的时候是多少,有多少人来还车,有多少人骑走,这个流量的基础上明确了特征,进而得到多大面积需要设置停放区,实际的场地条件,不同等级的道路有这个最小人行道宽度的要求,在满足最小人行道宽度的要求的基础上,能给自行车停放设置提供多少,需求里面能提供多少,如果尽量都能满足的情况下,这个区域应设尽设,如果满足不了,就需要一些中转区,用于这个停放,我认为基本上分这么三步。
  主持人:我们肯定不能处于研究的状态,现在有没有结论,比如说大型的地铁站,商场周边,目前有没有结论性的东西?
  王舒予:相关的标准也是根据换乘比例和人流量来算,但是具体的数可能也很难告诉你。比如说需要设置多少块,但是可能不是一整块地,可能还是要分散来看。
  主持人:那比较复杂了,有那么多的地铁站,每一个地铁站的基础条件不一样,人流量不一样,只能一个站一个站来规划。
  王舒予:可能是各个区和街道实施,他们比较了解场地的情况,我们也不能说拿一个去比较所有的地方。
  主持人:对,否则就不科学了。
  王舒予:对,而且设置过程中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过一段时期因为天气,轨道交通新线的开通,公交的调整都会调整,相对如果没有那么大,就可以重新规划,把这个划的稍微小一点,更多的空间还给市民用于其他的步行的需要,这些都是可能的,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主持人:从您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两点,一个是工作一直在做,第二个是规划不是死的,是根据当时的条件和需求动态调整的,甚至夏天和冬天都不一样,因为大家对车的使用需求也不一样。
  王舒予:是这样的。
  主持人:谢谢。这是以后的改善的情况,我们来说一说眼下让人闹心的事儿。一些重点区域,包括地铁站、景点周边、商业繁华区附近,因为共享单车往来频繁,加上一些人随意停放,导致这些区域内共享单车大面积停放,人行道、马路甚至绿化带内,都成为了停车场。包括被共享单车围成一个圈,出不来,这种现象怎么解决。
  云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了聚集区试点规范停放治理方案。根据企业车辆运行监测数据,对现状进行定量分析,提取时空运行特征,构建停车需求预测模型,测算站点及出站口周边停放量,并进行详细停放、存放规划,达到重点区域车辆规模调控和停放秩序治理的目标。刚才您说到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正在做具体方案的时候,以西直门综合枢纽站做了一个例子,对进站量,客流,租还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我们测算出在轨道站点300米范围内需要停放的是600-800,基本能满足从地铁站出来300米内的用车需求,这个600-800的变动是根据夏季和冬季的不同的调整。
  主持人:可能600是冬季的,800是夏季的。
  云婷:对,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我们是有一个比例的算法和模型,是600-800,各区在600-800之间可以进行调整。但是我们从现在的监测来看,西直门地铁站周边现在有的是2000多辆共享单车。
  主持人:远远超出测算的标准。
  云婷:所以西直门周边才会出现了大面积的停放,停放混乱,占用了公共资源的情况。
  主持人:以后也会对溢出的部分进行更多的管理,该拉走的拉走或者怎么样的。
  云婷:对,这是我们做了一个例子,接下来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型或者是算法的时候,热点区域会进行计算,各区根据情况对企业提出要求。
  主持人:这个工作全部完成大概有时间结点吗?还是说永远在路上因为永远在变动。
  云婷:这个点位可能现在是重点的点位,过了一段真的不是了。我们想形成一种制度,从一些例子,从典型的例子来约束企业,让企业从我们的管理来说,到他们自己,用他们的平台按我们的要求去算,达到他们投放的时候也能在规定的范围内。
  胡海明:我补充两点。治理问题我们也在做方案,目前的车辆需求,根据人流量,地铁站的人流量,乘地铁的人是多少,骑单车的人是多少。我们根据周边的资源,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车辆大量堆积的话,占道很多,堵塞交通很多,我们说车辆需求和停放需求有多少,我们把地铁周边,针对每一个地铁站有一个个性化的设计,我们现在采取两种措施,一个是要求企业迅速把单车调度走,第二个是给共享单车的停放找一些地方,让它规范停下来,不能堆积。这是两个措施,看看下一步把这个具体问题进一步的规范和治理,主要还是这样。
  主持人:说到很重要的是能为共享单车的停放多腾一些空间。“梦在飞”的网友说有两点建议,小区和地铁周边多腾退一些空地供共享单车停放。第二是共享单车的公司及时收回一些车辆。另外是坏车及时回收,不要占道,不处理就扣信用分。其实我们也提到了政府和企业一起逐步回收僵尸车辆。
  胡海明:是的,网民说的非常有道理,僵尸车辆多了以后影响城市环境,也堵塞交通。我们感觉到共享自行车的通过企业大规模的,以前是投放市场,现在是车辆过剩,加上企业的运维调度跟不上,这种弊端导致街头的僵尸车辆出现,给我们城市和市民带来一些困扰。我们下发的指导意见和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明确规定共享自行车运营企业承担投放车辆经营与管理的主体责任。共享自行车企业在大量投放车辆的同时,应当加强自身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线下服务运维团队,我们要是有一定的比例,加强车辆调度、停放和维护管理,提高故障车辆维修、处理效率。目前出现的僵尸车辆问题,主要反映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对此,按照“市级统筹、属地监管,企业主责”的原则,市区两级交通管理部门与衔道(乡镇)和共享自行车企业都建立了沟通联络机制,明确要求各部门在组织开展巡查和抽查时,一旦发现僵尸车辆,第一时间通知企业进行清理。如果是摩拜的通知摩拜,ofo的通知ofo,对于没有及时清理的,由属地交通部门协调城管部门包括城管、交管进行清拖,集中暂存,让企业领走,避免废弃车辆乱堆乱放带来的城市治理难题。
  主持人:谢谢。我们说了半天企业的责任,接下来还有网友提到了一个不同的观点,这可能是我们政府需要思考的。他说:我觉得政府对共享单车不要采取禁止的态度,因为怕乱停就不让使用。通州区的共享单车就被集中挪到东六环潞阳桥下了,很多都是能用的。一方面是居民对共享单车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资源的闲置。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不光是通州,北京也有其他区县在“腾退”共享单车,这个未免也太浪费资源了。 
  王舒予:我觉得现在的做法可能并不是一定是在腾退共享单车或者是禁止共享单车的投放。我也注意到一些区域确实停了很多车,比如说云婷刚才提到的西直门,因为经常路过那儿,看到堆积了很多车,但是有一些时候我也会骑不到车。背后的问题反映的是我们的需求跟具体车辆的分布是不匹配的。为什么?是车辆调度不及时、不科学。正常情况下共享单车是让大家都能骑,一辆车可以发挥到来回的周转作用,目前企业的调度作用没有那么强,调度不及时,导致想骑车的时候骑不到,不想骑的时候发现一堆车。
  我也看过相关的资料,比如说深圳在治理共享单车的时候提出千分之五的比例,要求运维人员跟共享单车的比例达到千分之五,也就是每两百辆车就要配一个运维人员,如果把这个比例放在北京来看,就像刚刚胡处介绍到的,北京大概有190万辆车,其实应该差不多要配将近1万人的运维人员规模,但其实我们在路面上好像并没有见到那么多人,可能大家都有这个感受。
  主持人:实际上可能也没这么多人吧,我们有这个规定吗?
  王舒予:北京没有这个规定,但是我相信深圳做出这个标准肯定也是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我觉得起码北京的运维力量捉襟见肘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因为运维调度的不及时,就会导致车辆分布不均匀,骑行的时候会感受到有一些地方资源过剩,有一些地方资源紧缺,不均衡的情况。
  主持人:调度和投放比例不匹配的问题。接下来看看网友另外一个观点,他说:我觉得共享单车乱停的问题还得从使用者身上找原因,你骑完了逮哪儿放哪儿,还有停行车道上,天桥上各种匪夷所思的地点,却批评企业管理不到位,政府服务不到位,这太没道理了。所以还是得在使用者身上找原因。另外网友“鲁生”说,我建议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征信联系起来,现在社会征信最重要,谁也不想变成“黑人”,谁骑车不按规定行驶存放就罚款或者是扣征信分。这个是说到使用者的问题。
  王舒予:可能现在共享自行车的管理是一个多方管理的过程,我们看到政府的管理,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看到企业的管理,加派人手调度巡逻,作为使用者我们也需要自身的管理。因为你像我们共享自行车的最大的优势是想骑的时候就有,随骑随用,但是不能变成乱停乱放,我们在使用这个车辆,共享车辆的时候,应该也共享一些文明的骑行习惯。其实目前来看的话,企业对于共享自行车使用者的约束主要还是在用户协议,信用积分上。但是对大家的约束力比较有限,城管交管对这种行为采用罚款或者是扣分很难对我们形成约束,因为毕竟车辆不是我们的,这个困局下需要使用者自身的管理,我们每一次使用共享单车之后,锁车之后在规定的区域内停车,把车摆好,下一个用户更加方便,做到这些文明习惯的时候,我相信下一个骑行人看到我们的做法也不会随便把车乱停乱放了。
  主持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看到有共享单车倒在路边,就有路过的路人甲路人乙扶好,这些小小的温暖的举动让更多的人感觉方便,因为不是乱停乱放了。如果共享单车出现之初没有太多的乱停乱放的问题,现在就不会企业叫冤等等这样的事情出现,你爱护才有可持续的发展,否则就是断了自己和企业的路。
  王舒予:对,配合政府的政策,效果会更明显。
  主持人:对,包括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在用共享单车,我们再说回来,刚才说到了关于企业的投放和调度的问题,这里面是不是也需要考虑一些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因为一家企业可能看不到全局,政府掌握的是全部的社会资源,比如说一个城市或者是区域承载共享单车的上限是多少,一个地方经过这么多专家学者测算,饱和量是多少,能不能把这些数据也分享给企业,让企业拿到一个基础的数据,他来调整经营策略。
  王舒予:现在也有很多工作在做了。因为每一个投放规模的上限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城市的需求到底是多少,我们道路空间包括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承载的承载力是多少。还有车辆的使用特征,比如说夏季和冬季有不同的使用特征,周转率不同都可能会影响到规模。具体是有一个算法来算,但是过程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尤其是具体这个规模的算法可能车是流动的,某一个小区域内算出来有一个聚集区的算法,得出来高峰区域需要多少,这些区域设置上限是比较合理可行的。据我了解可能实行的电子围栏已经提出了一些设置的上限,这个还是可以测算的。
  主持人:我们有没有对一个城市的承载的共享单车的上限进行测算,比如说我们可能只能承受100万辆?
  王舒予:我看到杭州是有测算的,北京也在做相关的工作。杭州跟北京相比的话,杭州的人口是北京的一半,杭州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基本上是北京的一半,但是从公共交通的角度来说,杭州的公共交通的比例分担相对比北京偏高一些,公共交通的客运量,我们需要接驳公共交通的这一部分的共享单车的量相对比杭州要高。杭州提出的目标我记得应该是在55万辆左右,北京如果仅仅以人口的比例来测算的话,粗略的测算可能是110万辆左右,但是这个数据还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加上北京,因为北京最突出的问题是轨道交通车站,还是要结合区域测算多少量,而不是城市的承载。
  主持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不光我们需要有一个总量的上限的测算,其实更重要的就是你怎么能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
  王舒予:对需求量是固定的,如果周转率提高的话,对车辆数目的需求是下降的,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主持人:现在看整个共享单车的周转量或者是活跃度怎么样?
  云婷:现在的活跃度的话,各个企业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做过一个简单的局部的分析,对一个范围内的车辆的活跃度。大概有的时候可能到一半,50%左右,这种情况是有一半车还是闲置的,但是整体的活跃度还是需要等各个数据都全了之后再进行分析。
  主持人:提高车辆活跃度也跟企业的运行模式或者企业经营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云婷:对,活跃度是相对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我们对车辆调控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这也是考核的一项吧。
  云婷:对。
  主持人:谢谢。网友说:对比政府提供的公租自行车,共享单车占地更小,同样的停放区域,能比公租自行车多停一倍,且还取方便不用办卡。公租自行车不如让位给共享单车吧。其实好像这个声音我一直有听见大家有说,我们什么态度?
  云婷:现在公共自行车在北京一共有11万个桩点,去年一年的周转平均是2.7,每日的日订单20万单,这种数据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在里面的。城区可能受到共享自行车本身的影响,而且也是城区的位置空间有限,设置共享自行车存在一定的所以它的周转率会偏低一点。但是在郊区,网点密度比较大,车辆比较多,周转率,使用率还是挺高的。像大兴、通州这些地方周转率都在4次以上。根据这些,我们想公共自行车在停放秩序管理具有优势,在使用成本上面,第一小时免费,也是挺有优势的。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发布了鼓励规范共享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来推动公共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的融合发展。所以我们现在北京要求还是数目不变,继续保持现在的运营情况,各区也要做好运维服务,在郊区这些运行较好的地方,我们可以继续让他们来优化网点,继续做好它的运维。现在还是这样一个形势。
  主持人:谢谢。最后我们来说说对于共享单车的规范与治理,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今天我们谈了很多,比如说怎么治理僵尸车辆,规范使用者的行为,规范企业的行为,也提到了网点布局的基本规划,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
  胡海明:我们两位嘉宾对共享单车的规范和治理也说了很多,网民朋友们非常关注这个事。对于共享自行车的规范与治理,按目前的状态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现今“互联网+”的时代,借助科学技术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这个角度出发,下一步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限制增量、减量调控。网民朋友非常关注,在北京市目前的量非常多,但是通过运行监测的数据来看,目前说了活跃度不到50%,我们看到有一半车在闲置,停着没人骑和用,造成大量的浪费,下一步我们采取减量调控。依据每月各共享自行车企业的车辆运行状况数据,责成相关企业收回长期闲置的冗余车辆和破损车辆。如果有需求了,可以适量再投放一点,这是一个措施。同时,由各区政府组织,梳理聚集区分布,前面说到了怎么一个治理,测算车辆发展规模上限,这个上限怎么测算,我们根据不同的地点进行测算,对车辆过剩区域进行减量处理,并因地制宜实施秩序整治。把多余的车减下来,把乱停的车规范好,这是一个措施。
  二是规范运营、强化监管。加快推进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这个平台已经立项了,现在正在规划设计和论证,规范企业车辆数据接入,通过平台掌握共享自行车的数量,通过平台的数据测算和分析给减量进行一个定量的指标。指导企业按车辆投放规模配备运维调度、现场巡查和应急管理力量。按照适度供给的原则,结合疏堵工程推进,强化停放区和禁停区规范设置。组织对“电子围栏”技术试点工作进行评估,研究制定“电子围栏”技术标准,根据各个区的试点过程中的经验,适度的把电子围栏的技术通过推广来规范停放。现在电子围栏也与现在的技术不同,但是毕竟从技术层面能协助把车停放好,这是我们的一个目的。
  三是共商共建、共管共治。还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规范车辆运行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属地政府监管职能,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投放,加大对乱停乱放车辆的整治。市级管理部门,要完善运营数据报送机制,做好共享自行车运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及信息公开工作,按季度、年度进行公示,对企业有一个约束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宣传和主题活动,培养“文明骑行、有序停放”的习惯,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并自发维护共享自行车运行秩序。
  四是逐步完善配套政策标准。加快研究制定共享自行车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明确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将企业经营行为与车辆投放等政策支持挂钩。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北京市非机动车立法工作,这个网民也注意到,现在对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立法以后进入到二审的程序了,争取将共享自行车的相关管理内容纳入其中,为下一步共享单车的规范管理以及总量调控、有序停放等,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
  现阶段,共享自行车治理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建议。若发现问题,也可以拨打12345和12328等政府热线进行举报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我们市区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反映。总之,目前按照精治、共治、法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广大网民朋友多为我市的共享自行车管理出谋划策。最后谢谢主持人,谢谢广大网民朋友们。
  主持人:也感谢三位嘉宾今天作客演播室和大家探讨北京市共享自行车秩序治理的话题,也感谢屏幕前面的网友给我们提出您的宝贵的意见,包括您的建议,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成为我们文明的骑行人。今天我们感谢三位嘉宾,访谈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