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计划科科长 王超
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副科长 刘涛
主持人 王媛媛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的节目。今天的是嘉宾是北京市城养中心的负责人和大家聊一聊城市道路养护的话题。首先介绍一下两位嘉宾: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计划科科长王超,欢迎您。
王超: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副科长刘涛,欢迎您。
刘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下午好。
一、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能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来到直播间作客。我理解两位的工作分工,是不是王科长做计划,刘科长来实施,我们是什么样的工作职责呢?
王超:我们每年根据道路桥梁的检测情况,从里面选择大修的储备库,保持在三年大修的规模量。从储备库里面选择下一年度的大修项目,选好之后,再转交给刘涛的工程科来负责下面的施工工作。
主持人:我的理解是您是每年年初到年中之前,刘科长是每年三月份到十月份的之间?
刘涛:我们是大修项目前期之后到我们是做工程招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
主持人:按北京市大修工程的计划,一年当中集中大修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王超:在三月到十月份,从三月份陆续开始,大规模上的时候在五月左右,收尾一般在十月份左右,十月底一般就收完了。
主持人:我在访谈之前查阅了资料,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桥梁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按照北京市道路桥梁养护工程的性质、技术情况、工程规模、工程量等内容我们把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大修和改扩建工程四类,这四类的内容能否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
王超:刚才主持人已经说了,城市道路桥梁的养护工程,按工程性质、技术状况分为了保养小修、中修、大修和改扩建四类。
保养小修是为了保持道路的使用功能,设施的完好,一般的作业。按工作量,一般不超过400平米。到了中修是对一般性的磨损、局部损坏进行维修,恢复道路原有的使用状况。同样,道路中修的规模从400-8000平米的区间里面。大修是对道路桥梁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维修,恢复原有的技术标准和水平,一般按道路大修的规模是超过8000平米以上的,这是按工程数量划分的。改扩建主要是对一些道路交通量已经超过承载能力的道路,还有桥梁发生了一些结构严重损坏的,需要提高它的技术等级,提高它的通行能力所做的工程叫改扩建。
我们中心负责前三类的工程、保养小修、中修、大修,其中道路大修是提高咱们现代路网整体设施的完好水平,服务水平,在我们这儿是最有效的一个技术手段。
二、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的工作现状
主持人:谢谢您。实际上按照我们每年的工作量来说,一般小修、中修、大修的工作量分别达到多少?
王超:我说一下大修吧,大修的工作量这两年都维持在180万平米左右,道路大修。桥梁大修是每年在8-10座。
主持人:这样的水平比之前是加大了。
王超:提高的,按现在的管养来看,现在基本上达到的5%吧,就是大修这一块的。
主持人:为什么大修是提高了呢?
王超:首先是经过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的建设,现在进入了集中的维修期,还有是按技术标准,按定额的测定,实际的需求比这数还要大,因为我们的实际需求,道路在10年左右,一个维修周期,现在基本上5%。这个概念是我要道路维修一个周期是20年,所以现在还是说实话没有达到我们的定额,包括我们的规范的标准。
主持人:我们可以预见以后的工作量只会越来越多。
王超:理论上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说到道路的大修,包括桥梁的大修工程,还是非常受社会关注的,我们看到5月18日的新闻,这里能不能先解释一下,道路的大修修什么,桥梁的大修修什么?
刘涛:我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道路大修和桥梁大修的一般的工程内容。道路大修的内容包括:旧沥青路面的铣刨加铺、检查井及部分雨水口的维修加固、人行步道砖及路缘石的更换等。 桥梁大修的内容,桥梁的内容更多一点,维修的内容更细。一般包括桥梁结构破损修补,包括主梁结构、盖梁结构,还有一些裂缝封闭、更换伸缩缝、更换支座、桥面铺装修复,以及盖梁、墩柱等桥梁下部基础实施的维修加固工程。
主持人: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工作,目前北京市道路桥梁有没有一个测算的数据,叫完好率或者是完整度等等,我们以什么来评估,包括我们的工作量怎么样?
刘涛:经过了十二五期间,我们组织完成三环辅路、前三门大街等市管城市道路大修工程60余项,将近180公里,大修总面积约520万平米,完成三元桥、长虹桥等桥梁大修工程48项。通过实施各项大中修及日常效果十分显著。养护工程,我市市管城市道路完好率逐年提升,车行道完好率由2011年的88%提升至2015年的97%,提升效果十分显著。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大中修和日常养护工程,对设施的完好率提升还是效果比较显著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看前两天受关注的新闻,5月18日的微信看到新闻中近期包括东四环辅路在内的12条城市道路开始大修施工。除了南、北河沿大街受管线施工影响预计9月底前完成,其余工程全部在7月中旬完成。这一轮的大修主要涉及哪些工程,有哪些内容?
王超:您说了12项大修工程,现在一批的大修工程,12项我简单介绍一下分布还有段落。石景山路、复兴路、八达岭东辅路,去年把西辅路修完了,所以今年是东辅路。还有咱们的德胜门外大街右侧辅路,从马甸桥一直到北二环这一段,也是因为车流量比较大,我们优先今年先把进京的这一片修完了,计划明年把出京的也修一下。这个说白了,八达岭东辅路和的外大街的右辅路是一条线,都是京藏高速的向北、向南,是两个方向。还有像中心区的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地安门内大街、旧鼓楼大街、虎坊路,还有刚才您介绍的东四环辅路,我们今年是修三段,从东风北桥南一直到小武基桥,这是东四环的辅路分成三段来修。组成了今年的12项工程。
主持人:您的介绍中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修的时候同样的一条线,要分段来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一条线下来,这次施工完了,就不会再有影响了?
王超:这跟交通组织有关系。因为城区的道路不可能像郊区有这么好的交通导改的条件。一般我们是在晚上施工,一般采取半幅施工导行的方式,保证道路不拥堵,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所以不可能大规模长路段,这样对交通影响太大了。比较短的路,像中心区的地安门大街、旧鼓楼大街比较短就一次性安排完了。分段像环线、快速路、放射线比较长的是分段实施的。
主持人:这里说到一个修护中的很重要的问题,大修工程设计到的对象是使用中的道路,不光是大修,其他的也可能是这样的。对于整个交通流量的压力也非常大,您刚才说到了,我们会考虑到凌晨施工,包括以前也有叫无痕施工的理念。我们怎么能够比如说和其他政府部门也会相互配合一下,比如说你争取刨一次路把路上路下的都能修好的,比如说管网甚至是路灯、路基等等,一块儿办了,减少马路拉链的现象。现在是什么样的措施?
刘涛:正如您所说的,大修的机会难得,因为现在道路和桥梁在使用过程中,要想对道路和桥梁进行一次大修,想尽量把工程一次安排完,别今天我们修,明天别的部门又来修。所以我们尽量同步实施其他的工程。包括管线,目前来说最主要的是管线工程。针对于管线,我们每年制定大修计划的时候,会跟市政市容委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把我们的大修计划跟他们一块儿要碰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市政市容委这边也会跟我们随时保持沟通,把他们的管线建设计划跟我们进行对接。在我们实施之前,会组织进行一个“碰头会”,包括热力、燃气、照明、供水、通讯等一系列的管线单位,他们的建设情况跟我们进行通气,保证我们大修的时候跟他们同步实施,减少马路拉链的现象。据我们统计,十二五期间,我们随道路大修同步实施的管线达到50余项,里程达到60余工程,为减少马路拉链现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北京道路慢行系统和抗震建设情况
主持人:还有没有随着大修也会考虑慢行系统的施划的工程?
刘涛:慢行系统这一块也是我们近几年主要的一项工作。所谓的慢行系统就是把步道、自行车、公交系统这种慢速出行的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的解决快慢的冲突,解决慢行主体出行难的问题。2013年以来,从交通委这边组织进行了慢行系统的整治工作,几年来通过大修工程中增设一些非机动车车道,彩色铺装,局部的进行拓宽,对占压非机动车车道和不到的进行挪移,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安全和优先出行。经过几年,我们慢行系统也是逐渐连线一片,实现规模效益。
主持人:这次是不是也会包括慢行系统的改造,包括现在受关注的彩铺的工作呢?
王超:我们也是同步考虑,同步实施的。彩装是明确路权,保障路权是一种手段。这次在12条路上也是同步实施,在路口的位置,明确谁的路权优先,是起到这个作用的。同时对一些步道、自行车道,宽度不足的地方,我们也是进行一下加宽,对一些占道设施也是有条件的进行挪移,这是整治的几块内容。
主持人:也就是说经过这轮的大修之后,北京市的彩铺的里程又会有所增加?
王超:对,里程应该是有一定增加的。
主持人:谢谢。除了考虑到慢行系统和地下管网之外,在道路大修过程中还会考虑到堵点的改造,疏堵工程会一块儿结合来做,这一块是怎么考虑,怎么设计的?
刘涛:关于拥堵也是北京市的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道路大修当中,也是尽可能考虑对一些拥堵点进行疏堵的工程。我们具体的实施是在每次做初步设计的时候,会对这一条路的各个路口,包括一些公交车道进行一个调查,进行一个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会根据每条路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初步的疏堵方案,包括一些路口的区划交通,公交港湾设置,主辅路开口的挪移。形成了疏堵方案之后,我们会跟交管部门进行沟通,开一个联合的交通工程的审查会,通过交通工程审查,最终确立一个针对每一条路的专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同步对疏堵工程进行实施。
主持人:另外还有一项,我在一些新闻中看到,在大修过程中,会考虑到抗震等级的提升,因为实际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于抗震的度也在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包括可能也有我们在新闻中看到,其它省市有桥梁垮塌的事故,虽然我们没有发生,但是这是不是也会对我们桥梁道路的提升有一些新的考验和要求?
刘涛:近几年我们国家包括世界各地发生了一些地震灾害,同时有一些地方发生桥梁的倾覆事故,对桥梁的养护也是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针对自己管养的桥梁设施进行调查评估,对不满足抗震等级的桥梁,还有一些抗轻负的制订了的一系列的计划和工程。前两天对四元桥、苏州桥和南沙窝桥的一些隐患进行了专项的加固,加大墩柱的截面,在墩顶的位置进行调高。我们对自己管养的桥梁在实施大修工程的同时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分析评估抗震设防的能力,如果达不到现行的规范标准要求,也会对它进行专项抗震的加固。
主持人:您说的那些特别专业的词,特别专业的术语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关心,现在北京市的桥梁中还有没有您说的安全隐患的情况,有没有摸底和排查?
刘涛:我们桥梁总体状态还是比较不错的。有一次个别的桥梁由于建成年代早,抗震的设防等级不是很满足,我们也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一些临时的措施,总体的状态还是不错的。
四、道路修护过程中降低交通影响的措施
主持人:谢谢。这是关于大修过程中尽量减少马路拉链现象产生,我们会和其他部门进行配合,进行同步施工和改造。其实我们刚才介绍了大修过程中要去减少对于社会交通的影响,包括普遍还有一些需要创新的地方,这里能不能介绍一下?比如说我们怎么去减少对于社会交通影响,比如说说到零时到凌晨五点的施工,这里有什么样的要求,包括在一些减少对社会的影响中,有什么样的创新?
刘涛:刚才您说了,现在社会交通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北京的拥堵点非常多,所以施工过程中,也是尽量考虑,减小对道路桥梁的影响,最主要是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所以现在大部分施工是夜间施工,基本上施工时间是凌晨零点到五点,就五个小时。一般白天可能会达到八小时或者是十小时,但是夜里只能五小时。在有限的时间段里要完成复杂的工序。我们每天要对现场交通进行拦护,人员和机械进场,开展施工。我们在制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施工内容,退场,对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现场交通。所以我们每天的施工非常紧张。
主持人:这里会有比如说要铺沥青,五小时这沥青能干吗?
刘涛:为了满足五小时的施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非常详细的进度计划,包括每个分钟的计划,需要干什么内容。就要保障我们干完之后,在退场的时候要满足通行的需求。
主持人:比如说受天气影响,预警有雨,是不是会做一个提前计划,当得知下雨的时候,今天就不干了?
刘涛:对,我们需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的情况,根据天气的情况调整施工计划。像铺筑沥青路面,要求干燥,一旦天气不允许了,会取消计划,进行一些天气允许的项目先实施。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降水概率30%、50%、80%也好,有一些地方是局部下雨,就下到这个路段了,从天气预报很难准确判断,比如说晚上11点就来了降雨,面对这样一些突发状况怎么安排计划呢?
刘涛:我们只能制定预案,极端的情况就是铺筑沥青路面下雨了,可能这个路面就浪费了。
主持人:这活真是不容易。
刘涛:对,比较难。
主持人:受环境影响大一些。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在什么大修或者是维修中有一些新的东西可以借鉴呢?
刘涛:一般的大修项目采取夜间施工的方式,每天施工五小时,过后要恢复白天的交通出行方式。但是针对一些特殊的项目,我们里面的工序要求无法在五小时内完成,这时候只能调整大修方案,来适应现在的方式,像我们在2012年做的万柳桥的大修工程,当时是万柳桥的桥面发生了严重的病害,要换桥面板,按常规的工艺要换上面的结构采取主梁吊装的方式,初步测算是断三环主路,断半幅的交通,需要18天,对交通影响非常大。后来再想别的办法,经过多轮研究,采用水铣的方式,保证钢筋不受损,继续打新浇铸的混凝土,采取周末54小时小时的时间连续施工的组织方式,配合水铣的工艺完成了万柳桥大修。
主持人:之后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三元桥的工程。
刘涛:对,我们采用了另外一种更换结构的方式,就是采用千吨级的驮运架一体机,更换结构,后来用了43小时,也是创造了我们自己的记录。
主持人:我估计这项工程,一定会被载入整个工作的史册,也是受全世界瞩目的,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惊叹于“中国速度”。
刘涛:是的。
主持人:谢谢。您说的不管是无痕也好,还是尽量减少对于公众出行的影响也好,我们半夜的施工是属于说断路施工,还是也要占一部分道路进行施工?因为实际上您看,夜间交通的流量不大,但是现在北京的节奏多快,基本上晚上11、12点上环路上还堵车呢。
王超:我们一般是不断路,尽量采取半幅导行的方式,对夜间的交通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五、“十二五”其间道路桥梁修护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
主持人:另外回顾“十二五”其间,包括这次正在开展的大修过程中,将会采用什么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有的时候我们施工确实得靠天,但是也有人提出来,你说改进一些沥青的技术就不用靠天或者是用新的技术提升我们的效率。
王超:沥青要说不靠天,这也不太现实。说我们采用了哪些新技术呢,反正这几年为了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养护水平,全力推进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的理念,也在不断探索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在大修中的应用。我简单说几种吧,为了达到地下施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目的,近几年道路大修中产生的废旧沥青进行了回收,截止到2015年回收率达到95%以上。同时在满足有条件的路段,采用一些冷热再生的力度,消耗产生的废料。
主持人:是当场回收?
王超:在搅拌站搅拌完了之后再拉到现场摊铺。同时还采用橡胶像废旧轮胎,打碎成橡胶粉,按一定比例放到沥青混合料里面,这是形成一种胶结的材料,大幅度改善路面的抗车辙的能力和抗滑的性能,低温能降低影响,延长使用使命。这个最大的特点是降低路面噪音,这个是它最大的特点。在现代的大修过程中,还在持续应用温拌沥青的混合料的材料,主要是在相对比较低的拌合的温度里面,添加一种温拌剂,来降低拌合温度减少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能减排。这个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用了大概有3万吨,现在道路大修主要是采用这些技术来降低噪音,节能减排,还有旧料的回收。
主持人:我记得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北京市交通委作客我们的演播室说到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其中有一个是说可以让道路的冰点禁到更低,也就是道路自除冰。
王超:您说的是融雪路面,我们也有考虑。像今年的北池子大街,也有这个技术,但是现在还没有实施,现在有一些外部的影响因素还没有开工,在开工后也是计划在里面应用技术。提高冰点,里面有一个自发热的技术。使咱们的雪和路面的黏结能力下降,对铲冰除雪比较有利,吸热以后能快速融化。
主持人:这个成本也是比较高。
王超:相对比较高,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才可以使用。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现在正在施工的这些大修的路段,是我们今年的第一批12个项目,后续应该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的项目陆续进行施工,能不能介绍一下?
王超:现在第二批的项目正在指标,主要包括四条路七座桥。四条路都是中心区的道路,一条是鼓楼西大街,从旧鼓楼大街一直到德外大街。还有一条线,西单北大街、西四北大街、西四南大街、七座桥是三环上有四座:国贸桥、丰益桥、赵公口桥、普惠桥。还有德外桥,还有一个马甸桥。还有一个桥叫马家堡凉水河桥。第三批大修主要是三环主路大修工程,今年计划大修路段为西三环和北三环主路,目前正在紧张进行设计工作,预计五月底六月初开展招标工作。
主持人:这么算下来,2016年的整体的道路桥梁维修数量是多少?
王超:道路19项195万平米,桥梁是9项。这个19项道路和9项桥梁,刚才咱们一批的12条道路、二批的4条道路,还有7座桥梁,剩下的就有三环主路,还有三个工程是跨年实施的,是南北池子大街,还有一个是西单的正在进行设计工作,一共是28项工程。
主持人:您介绍的时候说到了第三批要涉及到三环主路的大修,还有说对于桥梁方面,第二批有国贸桥、赵公口桥、马甸桥都是大的动静,像去年的三元桥的动静这么大的不会再有了吧?
王超:没有那么大的动静,这些桥是因为结构性损伤,属于大修里面的常规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大修里面算普遍的了。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动静,对社会交通的影响?
王超: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们这些桥梁大修也是基本和道路大修是一个模式,都是半幅施工,半幅导行的。有一些桥梁维修,不涉及到桥面上,只是对支座,对上面的交通影响就更小了,因为下面有的是河道,有的是类似于停车场这样的地方。
主持人:白天可以施工。
王超:有条件的可以白天施工,但是这种条件蛮少的,跨河的可以。
主持人:最后再来问一个问题,我记得我们开始的时候,留一个悬念,我们道路大修的高峰期或者是工程量比较大的时候是在五月份到十月份的期间,这里实际上每年我们五月之后,马上就进入汛期了,我们的道路不管是大修、中修还是什么样的维修,总会受到汛期影响,为什么放在这个时候,是因为技术条件对路面的修复会更好还是什么?
刘涛:主要还是温度,因为我们不论是混凝土的施工还是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受温度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对沥青混凝土或者是混凝土更有利的时机进行,所以每年四月份到十月份或者是五月份到九月份,时间会更好一点,主要的因素就是温度。虽然这一段时间内,降雨、降水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受制于温度,只能是这个时间段内选择开展大修工程的施工。
主持人:因为对修理的质量是最好的。
刘涛:对。
六、结束语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作客我们的演播室和大家介绍了整个全年的道路和桥梁的大修计划,包括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感觉到这项工作确实得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感谢网民们的关注,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