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公开信息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2018年度绩效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发布日期: 2019-01-10 18:35 [打印]打印
分享到: 

  一、基本情况

  2018年我委共承担绩效任务53项,包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重要民生实事、蓝天保卫战、冬奥会筹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数据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以及国务院督查、国家审计署审计、土地督察、环保督察、市政府督查和上年度绩效考评整改等任务,均已按要求完成。

  一年来,全市交通行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着眼于服务首都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为主线,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和城市副中心交通保障服务,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大力推进停车综合治理。全年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交通精细化综合治理水平有力提升,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二、主要工作

  (一)把方向、抓统筹,顶层设计开展交通综合治理

  原“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推进小组”调整为“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明确了全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的方向,变“以车为本”为“以人为本”,确定了优“供”、强“治”、控“需”的工作思路,以堵点治理为重点,以公交线网优化为基础,以停车管理为着力点,打好“点、线、面”交通治理组合拳。

  (二)分级开展堵点治理,综合施策效果明显

  节点性、区域性拥堵已成为影响市民出行、加重全网拥堵的重要问题。我委根据市民关注程度、对系统影响程度、治理难度、治理周期等因素,梳理全市345个堵点进行分级治理。对市民关注程度高、对系统影响程度大、治理难度大一级堵点,转变治理方式,从依靠工程向综合施策转变,“一点一案一表”,逐点进行分析,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形成任务表,组织市相关部门和堵点所在区政府共同开展整治。全年实施疏堵工程105项(市级25项、区级80项),完成了天坛医院、木樨地、大山子一级堵点治理,并对国贸、五道口等其他6个一级堵点开展为期三年的持续治理。

  (三)明确公交线网优化新思路,公交出行更方便

  为提高公交准时性和可靠性,有效缓解空车、串车造成拥堵等问题,启动全市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研究工作。以协同发展为方向调战略—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关系,以精准服务为导向优线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准时高效为目标提能力—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全年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93条,方便了150余个小区居民的出行。通过北京交通”“北京实时公交”“公交e路通等手机APP实现公交线路实时查询功能。

  (四)着力推进停车条例实施,停车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逐步实现“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治理目标,在东城区、西城区和通州区先行试点,开展路侧停车综合治理。对三区路侧停车位重新进行规划、施划,推进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覆盖,并协调相关部门整合非现场执法探头,加强违停车辆的执法力量和巡查频次。全年重新施划1.2万余个白实线停车位东城区、西城区和通州区支路以上路侧停车率先实现电子收费全覆盖。

  (五)联合开展火车站综合治理,乘客出行体验得到改善

  为解决旅客反映集中的打车难、候车环境差等问题,我委会同铁路、属地部门实施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站71项整治任务,车站综合交通环境得到改善,进出站难问题得到缓解。通过优化取票进站流线,合理增设自助售取票机,进站时间明显缩短,如北京南站实现从高铁到地铁一次安检,安检等候时间明显缩短,乘客出行体验得到改善。多方式增加公交运力,地铁建立常规高峰、应急延时机制,大客流疏散能力明显提升;增配出租运力,出租车候车时间有效缩短;升级改造电力、空调等系统,出租候车环境有所改善。同时,以夜间、凌晨为重点,实施长时间、多点位、全模式的执法监管,对黑车加大处罚力度,形成震慑;整合周边公安、交通、属地电子监控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扩大监控覆盖面,周边环境秩序得到管控。

  (六)全面开展重大战略交通保障工作,市民进出津冀地区更通畅

  为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筹备和新机场开通等重大战略保障任务,我加快推进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客运服务保障。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延崇高速平原段、兴延高速正式通车北京市公交一卡通基本实现与京津冀接入省级平台城市的互联互通,累计发卡近百万张,初步实现一卡走遍京津冀出京公交线路达41条,日均客运量接近40万人次,基本覆盖河北廊坊等17个毗邻区、县(市);推进京津冀区域省际客运联网售票一体化,本市8个省际客运站全部接入联网售票体系,实现了京津冀三省市省际客票异地互售。

  (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智慧出行服务能力水平提升

  开展智慧交通顶层设计,逐步实现以业务为导向的发展向以人为导向的发展转变。积极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推动交通出行新技术发展,确定了本市首个封闭测试场地,联合发布5项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相关技术文件,选取44123公里道路作为首批开放测试道路,目前已对8家测试主体发放56张道路测试临时号牌,累计测试里程超12万公里。加强大数据在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与北京移动公司、高德等企业对接,建设大数据共享交换支撑平台,组建北京交通行业大数据出行信息服务创新联盟,与互联网公司共同打造“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并支撑交通综合出行指数和公交线网优化等研究。

  (八)加强对非法客运和新业态的综合整治,乘客出行环境更加安全有序

  贯彻实施《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震慑各类“黑车”,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积极开展核心区旅游车治理,对核心区26个重点点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同时督导企业严格遵守二环路内车辆通行和停泊规定,维护二环路内交通和环境秩序。加强网约车安全管理,约谈我市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督促全面整改落实,规范经营行为;成立联合检查组,进驻3家平台公司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强化共享自行车停车管理,严格控制车辆投放,初步解决各站点车辆积压及停放超量情况;组织共享自行车占压盲道、散落河道专项清理整治,共清理车辆约46万辆;建设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实时监测共享自行车运营情况。

  (九)实施精细化管理,轨道运营和道路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为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和出行条件,新开通6号线西延段、8号线三期、四期等3条轨道交通新线,同时持续开展轨道运营和道路建设养护服务提升保障,压缩7号线等8条线路发车间隔,进一步缓解列车满载率。轨道交通全路网正式开通二维码乘车业务,实现了全路网扫码购票、扫码进站,进一步提升乘客乘坐轨道交通的便利性。完成928公里自行车步行系统的治理工作,自行车交通系统“成片成网”日益显现。实施三环主路、天坛路等120余万平米城市道路大修,提升服务品质。完成人民大会堂广场改造工程,广场形象整体焕然一新,有力保障了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服务工作。

  (十)完善机动车管控政策,交通拥堵与污染排放压力进一步减轻

  针对群众和媒体反应强烈的异地上牌长期在京使用车辆占用本市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问题,为保证本市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并将于2019年11月实施,预计本市常住人口购车登记外埠号牌得到一定抑制,外埠号牌车辆使用强度将有效降低,对减轻道路交通运行压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缓解停车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积极影响。另外,为贯彻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发布《关于对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载货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通告》进一步加大本市和外埠高排放货车通行管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