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进交通节能减排

发布日期: 2021-01-19 14:24 [打印]打印
分享到: 

1月18日下午2点,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大气污染治理专场。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北京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的推进情况

“十三五”时期,北京交通行业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部署要求,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行业节能减排。交通行业能耗总量控制在314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了5%和30%。实现了出行结构、运输结构和车辆能源结构“三个优化”和绿色技术应用、污染精细化治理“两个提升”,确保首都交通可持续发展。

一、市民出行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出行成为首选

《北京市绿色出行行动计划》发布实施,轨道交通路网更加完善、公交线网更加优化、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更加友好,公众使用绿色低碳方式出行的意愿也更加强烈。“十三五”末,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超千万人次;三环以内实现24小时地面公交全覆盖;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15年的9.5%上升至12.1%;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并首创以碳普惠方式激励市民全方式参与绿色出行。五年来,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攀升,由“十二五”末的70.7%提升至2019年底的74.1%,绿色低碳出行已成为市民的首选,从源头减少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二、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公转铁”实现突破

《北京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实施,将具备铁路接入条件的物流设施、工矿企业和铁路货场作为主要区域,本着“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原则,按照“试点先行、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创新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商品车、矿建材料、钢铁、生产性煤炭、生活必需品为重点货类,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煤炭等铁路适运的货物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全市推动实现560万吨货物“公转铁”,全市到发货物铁路运输比重由2017年的6.4%提高至2020年的9.67%。通过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相应减少排放数百吨污染物和近万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环境效益逐步显现。

三、车辆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工具更加节能低碳

通过优先分配路权、给予资金补贴等政策杠杆,持续推动运营车辆能源和排放结构双优化,交通行业污染物排放较“十二五”末降低30%,完成了蓝天保卫战的减排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每年淘汰的老旧公交车100%更新为新能源车,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已超过90%;推广纯电动出租车1.1万辆;实施国三标准柴油货车全市域禁行,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轻型物流车实施运营激励,累计淘汰营运柴油货车6.9万辆。

四、提质增效,绿色交通技术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轨道交通领域,开展绿色站点技术与策略研究及示范,在线路和地铁站点实施绿色照明和通风空调节能改造,昌平线、1号线、15号线等线路开展地铁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节能模式应用。道路建设领域,推动绿色沥青混合料搅拌站评价技术指南出台并落地实施,为减少道路建设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供技术指导。机动车维修领域,开展喷烤漆房技术改造,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等区域的维修企业基本退出钣金及喷涂工艺,完成集中化钣喷中心建设试点,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开展生态驾驶技术培训,基于“感知-测评-培训-矫正”的评价技术,选取典型企业开展生态驾驶培训试点,受训司机单车油耗可降低5-10%。

五、大数据支撑,污染精细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构建了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体系,建成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成立国内首个行业性国家级城市交通能源计量中心,形成了交通运行监测数据、能耗碳排放数据、环境数据和货运数据等多源大数据体系,支撑绿色交通战略规划制定、绿色交通政策效果评估、新能源车推广及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工作。同时,借助科技化手段不断提升交通行业污染监管水平。组织对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行业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接入全市监管平台;实现维修企业与机动车定期检测检验机构共享车辆数据,定期会商检测与维修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把绿色交通作为发展方向,持续优化出行结构、运输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网与地面公交网、慢行系统网多网融合发展,构建便利互通的公共交通体系,培育绿色出行文化;更大力度推进机动车“油换电”和货物运输“公转铁”,继续削减交通行业车用柴油总量;不断深化交通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出行大数据、北斗、5G等智能解决方案减少道路交通拥堵,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