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落实交通强国战略 开创首都交通事业新局面

发布日期: 2019-09-24 16:56 [打印]打印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放之初的人力车、三轮车,到现在的公交、地铁、民航、高铁等现代化运输业;从1949年215公里道路,到现在的全市道路总里程2.94万公里;从1986年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现在高速公路总里程1114公里;从1965年开始修建地铁,到现在22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总里程636.8公里。城市交通经受住了机动车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考验,中心城交通拥堵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市民出行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1949年建国之初,北京市区道路仅215  公里,铺装路面6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高潮。1992年二环路建成,成为中国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环路;1994年三环路完工;2001年四环路成环贯通;2003年五环路通车;2009年六环路实现全线贯通;2018年8月,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截至2018年底,全市道路总里程达2.94万公里,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79.3公里。其中,城市道路6202公里、高速公路1114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全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为骨架,干线道路为支撑,县乡公路和次干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得到大提升。地面公交服务不断完善。常规公交线路从建国初期的5条增加到1266条,运营线路长度从77公里增长到22365公里,增长290倍。在长安街开辟全国第一条公交专用道。现在,公交专用道累计达952公里。在南中轴路开通全国首条封闭式BRT大容量公交线路,目前已增加至4条。在全国率先发展定制公交商务平台,先后推出定制公交、商务班车、直达专线等465条次多样化线路,形成了“快、普、支、微、多、夜、郊”的线网结构。
  轨道交通系统连线成网。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北京确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支撑的多层次多方式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发展思路,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18年底,全市共有地铁运营线路22条、运营里程636.8公里,日均运送乘客1054.36万人次。高峰时段最短发车间隔2分钟以内,列车兑现率、正点率均达99.9%以上。首都轨道交通已成为客运量世界第一、总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相继建成东直门、北京南站、西站南广场、西苑、四惠、动物园、西直门、宋家庄等10余座综合交通枢纽,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了立体换乘和无缝接驳。
  推行“互联网+便捷交通”,积极引导网约车、共享自行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互联网购票、手机刷卡乘车、非现金支付让公交、地铁出行更加便捷。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多平台”等互联网平台,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交通服务”。
  交通综合治理取得大成效。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中心城区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近年来,全市上下树立“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出行理念,通过采取“优供、控需、强治”等综合治理措施,遏制了交通拥堵加剧的趋势并逐步得到缓解。以问题为导向,连续17年开展疏堵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2200余项疏堵工程,有效打通堵点、治理乱点,为缓解局部地区交通拥堵起到了重要作用。完成次支路建设4814公里,对城市主干路网形成了必要补充,有效连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实施停车改革,强化静态交通秩序整治,目前中心城区以及通州、延庆已实施道路停车改革并实现电子收费,年底前其他区也将完成改革。实施电子收费的道路停车秩序明显改善,现场议价、黑收费、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绿色交通出行环境得到大改善。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曾是北京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机动化发展,自行车出行比例由60%多逐年下降至最低仅12%。为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本市大规模修整自行车道和步道,改善自行车和步道出行环境,建立连续成网的慢行系统。十八大以来,已治理自行车道1000多公里,“十三五”期间还将完成3200公里自行车道环境整治。今年5月,我市开通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连接昌平回龙观和海淀上地地区,为附近市民骑车上下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通道,也降低了该区域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截至2018年底,中心城区乘坐地铁、地面公交和骑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绿色出行的比例已提升至73%。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取得大突破。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突破,先后建成京秦高速北京段、京昆高速北京段、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京礼高速兴延段、延崇平原段等,市域内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国高网首都放射线京内路段全部打通,“四纵、四横、一环”的京津冀综合运输大通道路网格局初步形成。为保证大兴国际机场9月通航,先后建成开通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大兴国际机场北线中段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也将与机场同步开通试运营。京张京沈高铁、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速,北京城市副中心线、怀密线等市郊铁路投入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规模。
  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已实现北京市域所有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全国交通联合一卡通”全覆盖,累计发卡530万张(其中电子卡371万张),实现了与全国245个城市的一卡通互联互通。6条省际班线公交化试点运营,直接受益人口8万余人,日均客运量达到1300余人次。持续推进出京公交运营,出京公交线路41条,已基本覆盖河北省廊坊、涞水、赤城等17个毗邻区、县(市),日均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推进立法协同,梳理共享了32部规范性文件。开启交通标准化建设,共发布京津冀区域标准8项。实现三地执法联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建设交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北京市将结合首都交通发展实际,对照交通强国发展目标和战略,紧紧围绕落实城市新总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不断解决交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落实好交通强国纲要,建设好“首善交通”,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