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年度重点工作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1-01-19 10:36 [打印]打印
分享到: 

2020年,面对百年未遇的全球疫情考验,全市交通行业坚决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三防”思路,一手抓行业疫情防控,一手抓交通发展,因势利导、化危为机、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先进交通出行文化。全年交通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一、交通行业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进京交通防输入。坚持“控”与“查”相结合,控制源头输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我市防控要求,有序恢复相关线路。会同民航、铁路等部门,对铁路、民航旅客实施高风险人员进京管控,严格落实远端测温和进京复测,全面采集进(出)京旅客信息;对公路进(出)京车辆严格查控。

市内交通防扩散。在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场所严格落实通风、消毒、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加大运力保障,严格控制公共交通工具满载率,引导市民有序错峰出行,确保公共交通安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督查检查

从业人员防感染。加强物资统筹保障力度,确保从业人员安全。加强人员管理,严格统计核查、请销假等管理制度,及时掌握从业人员健康、出入境、出入京等情况,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响应处置。抓好内部防控,严格执行交通行业一线人员全员戴口罩上岗,实施体温检测,落实公共场所消毒、通风等措施,防止人员聚集。

二、绿色出行服务实现创新发展

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突破创新。建成地铁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亦庄T1线,市郊铁路通密线、副中心线西延等,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1091.6公里。强化运力提升,探索大站快车、大中小交路套跑、上下行不平衡运行等多种运营组织方式,10条线路跑进2分间隔,最大运力提升幅度达到83.3%;6条线路列车运行速度得到提高,最大速度提升8%;公布地铁全网列车时刻表,完成7号线双井站等改造工程。

地面公交线网持续优化。发布《北京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并全面实施线网优先调整,明确“棋盘+环线+枢纽”的线网形态,确定“干线、普线、微循环线”三级线网,确定27条公交干线走廊。编制完成《公共汽电车线路设置规范》《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规范》,同步监测相关运营指标。推出升级版定制公交,共开行248条,其中推出18条通学线路。优化调整线路205条,解决167.8公里有路无车问题,方便440个小区居民出行。实现公交APP线路全覆盖,增加“车厢拥挤度”查询等功能。

慢行出行环境有效改善。实施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出台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等标准规范,进一步明确慢行系统设置标准。整改影响慢行通行的23条道路、2094个停车位。完成378公里自行车道整治任务,建成自行车专用路西延,推进9个慢行系统示范区、两广路10个慢行路口优先、11条巡河路、绿道与慢行系统融合试点等工作;持续规范轨道站点自行车停车秩序。

三、交通保障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市路网日趋完善。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等重大战略活动交通保障,建成延崇高速(北京段)、G105国道等重点工程。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回天行动计划等,建成林萃路、宋梁路北延(通州段)、宋梁路北延(顺义段)、通怀路三期密云段、化工路等城市主干路。

枢纽场站更加完备。清河交通枢纽及配套道路完工,望京西交通枢纽取得突破,东夏园和城市副中心站等枢纽开工建设。全市已建成客运枢纽11个,公共电汽车客运站701个。

四、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道路停车改革逐步深化。不断扩大道路停车改革覆盖,印发实施《推进支路及其等级以下道路停车改革工作的意见》,2020年新增255条道路,1.5万个车位纳入电子收费管理。加强路外停车资源的统筹利用,积极开展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2020年全市在145个街乡镇共开展330个试点。在部分街道开展停车设施登记试点,掌握停车资源情况。

堵点分级治理持续推进。按照治理难度、治理周期、对系统影响程度,将全市堵点分为三级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完成CBD、中关村软件园、回天地区等10处一级堵点,57处二级堵点以及266处三级堵点年度治理任务。强化学校和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推广“交通副校长”经验,巩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成果。

小客车调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出台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优化方案,优先照顾“无车家庭”群体的拥车需求,赋予“无车家庭”明显高于个人的普通指标摇号中签率和新能源指标配额数量,增强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此外,年内还面向“无车家庭”增发了2万个新能源指标。

五、智慧绿色交通发展实现突破

智慧交通应用逐步落地。建设新型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绿色安全智慧的交通出行体系。编制《北京市智慧交通(车联网)工作方案》,专项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延崇智慧公路(北京段)。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出“一码通乘”服务,使用范围涵盖了北京地区全部常规地面公交线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工作,已开放40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  测试道路达200条约700公里,实际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超过200万公里,自动驾驶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MaaS平台功能不断扩展。持续推进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平台)功能建设,陆续上线了实时公交车到站预报、全程出行引导、公共交通综合出行规划、错峰出行引导、机场枢纽停车引导等功能,覆盖95%以上的公交线路,实时信息匹配准确率超过97%,为市民提供城市内“门到门”出行智能诱导以及城际出行全过程规划服务。启动“MaaS出行  绿动全城”碳普惠行动,首次真正将个体全方式绿色出行碳减排纳入碳交易市场,实现了绿色出行的可持续激励机制。

能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持续推动货物“公转铁”,通过实施重点货类公铁联运等六大工程,生产用煤全部实现铁路运输。推动行业营运车辆能源结构优化,更新和新增的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在用公交车清新能源占比超过90%;通过运营和路权激励政策推动货运车辆电动化,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轻型货车运营激励方案》,四季度发放通行证中4.5吨以下轻微型货车(不含危废和冷链车)的新能源车占比为94.2%。

六、行业改革迈出新步伐

世行评价营商环境战绩优异。2019-2020年度世行营商环境道路养护招投标时限由227天压减到37天,由16个环节减至11个,全流程电子化,推动北京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北京国库支付系统对接,率先实现工程款合同网上支付,取得世行评价优异成绩,5项成果在全国可复制,4项成果在全国可借鉴。

交通信用、审批信息系统上线。推进信用、许可、执法、事中事后监管系统的四网融合、互通联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出台信用管理办法、搭建信用管理平台,研究制定11个行业评价指标,推出公交评价指数,发布公交线路综合评价等8个行业信用排行榜,推进对交通行业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全面启动驾驶员诚信考核工作和继续教育。审批系统上线运行,启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区协办、全市可办。

交通运输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改革,拓宽网约车合规渠道,推动实现巡游车服务品质可评价,逐步建立规模适度合理、服务品质提升、行业监管有力的出租汽车行业。进一步推动客运行业转型升级,推进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退出、互联网+审批等改革,发布道路客运新客规实施意见。规范引领“互联网+货运”发展,对本市网络货运企业开展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经营许可发放和监管工作。

七、法治平安交通建设深入推进

交通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落地,整合市交通执法总队、10个郊区公路分局、城区6个运输管理分局以及委内设和所属单位等涉及交通运输的执法职责,组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以交通委的名义执法,实现了对交通行业执法理念、机制、队伍的重塑。启动高速公路入口超限执法工作,推进普通公路非现场建设。建立“黑车”治理长效机制。

平安交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和为期50天的“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制定道路运输和道路交通应急预案,编制道路桥梁应急抢险队伍建设规范,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国家安全形势研判,开展公共交通安全领域监测预警,统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活动保障,实现疫情、重大活动期间及重大政策落地实施阶段行业安全稳定。

2021年,市交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工作部署,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交通先行官”战略定位,落实“优供、控需、强治”工作方针,实现标本兼治、融合发展、提质扩容,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加快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